首页 > 行业资讯

南海合作 菲律宾缘何反复不定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07-10 10:30:09
热度:

南海合作 菲律宾缘何反复不定中国的和平诚意在南中国海备受煎熬,推进“中菲越石油合作协议”触礁搁浅。一条醒目的横幅:“将南海地区转化为实现亚洲能源

中国的和平诚意在南中国海备受煎熬,推进“中菲越石油合作协议”触礁搁浅。

一条醒目的横幅:“将南海地区转化为实现亚洲能源独立的合作区域”,悬挂在马尼拉签字仪式的大厅正中央。2005年3月14日,中国、菲律宾、越南三国的相关国家石油公司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向世人宣示南中国海相关争议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已经从这里起步。菲律宾众议院议长德维尼西亚、能源部长佩雷斯、副外长布莱迪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吴红波、越南驻菲律宾大使丁席代表各自政府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这是南中国海沿岸的三个邻国经过平等友好协商取得的一个重要突破,是三国落实中国与东盟《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提出“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这一主张的初次实践。这个协议带来一缕曙光,让东南亚地区爱好和平的人们感到欣喜,也让世界看到了南中国海沿岸国家共谋和平发展的希望。

搁置争议

这个中国、菲律宾、越南三国联合勘探协议来之不易。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领导人本着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原则,针对钓鱼岛和南海诸岛存在的争端,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1986年6月,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访华。邓小平向他提出:“南沙问题可以先搁置一下,先放一放,我们不会让这个问题妨碍与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1988年4月访华,邓小平与之会见再次阐述了这一主张。他说:“从两国友好关系出发,这个问题可以先搁置一下,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对此,阿基诺和劳雷尔都做出了积极回应。邓小平在谈话中也再三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个前提,那就是“主权属我”。

邓小平明确指出,“南沙群岛,历来的世界地图是划给中国的,属中国”,“我们有很多证据,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地图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他还向阿基诺表明,中国对南沙群岛最有发言权,南沙群岛历史上就是中国领土。此后,处理与南沙周边国家岛礁和海域争端,中国都本着这个原则,主动把争议搁置下来,积极推进有争议地区的共同开发,以最大的诚意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竭尽全力保持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

2000年2月,在泰国举行东盟和中国会议,各方坐下来讨论有关南中国海引起争议的岛屿的行为准则。中国从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采取了十分积极的态度,从善如流的豁达大度,认真倾听相关各国的意见。只有越南别有用心提出要将西沙群岛捣鼓进这个“准则”,中国才给予了坚决的拒绝,因为西沙根本不存在争议,不能允许有人再在那儿挑起新的争议。

经过充分的酝酿、讨论、修改和完善,2002年11月4日,在金边正式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出席了签字仪式。在这个文件中,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政府重申各方决心巩固和发展各国人民和政府之间业已存在的友谊与合作,以促进面向21世纪陆邻互信伙伴关系;认识到为增进本地区的和平、稳定、经济发展与繁荣,中国和东盟有必要促进南海地区和平、友好与和谐环境。

有关各方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相互之间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各方同时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今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和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

各方还同时承诺,在全面和永久解决争议之前,有关各方可探讨和开展合作,其中包括“有关各方应就双边及多边合作的模式、范围和地点取得一致意见”,以及“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和对话”,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议。各方还郑重承诺尊重本宣言的条款并采取与宣言相一致的行动,并同意在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最终达成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目标而努力。

共同开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经在南海的北部湾和珠江口近海海域勘探开发多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就具备了向南海远水域拓展的能力。在中美“北-21”石油合同的执行受到越南的蛮横阻挠以后,该公司遵循中国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真诚愿望,根据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的主张,在南中国海有争议海域积极与有争议国家进行沟通和协商,探索共同勘探开发海底油气资源的道路。

最初与越南谈,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接着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探讨,经过反复沟通,达成一致共识,即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采用人工地震手段进行探测,先把相关的资料收集起来加以研究,暂不涉及钻探和开发,避免触碰敏感问题。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2004年3月应菲律宾能源部长佩雷斯邀请,赴该国访问。双方首次就联合研究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进行富有成效的会谈,达成了初步协议。同年9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访华,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个协议一公布,越南便迫不急待地玩弄“石油政治”,跳出来反对,声称该国作为本地区归属存有争议的国家之一,理应得到事先的知会和介入。对此,中国、菲律宾双方均表示,这一协议完全符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原则精神,无可厚非。同时表示,中、菲双方都欢迎越方参与进来。

在此后的几个月内,中国、菲律宾、越南三方在北京、马尼拉、河内进行了多次双边、多边的磋商和会谈,越南不再固执己见,总算打破了僵持已久的局面。在这个协议具体的谈判过程中,也曾发生不少争议,三方本着积极态度和调动各自的智慧,一一得到化解。例如海域的名称,菲律宾和越南曾提出要使用它们惯用的名字,经过反复讨论,还是统一到“南中国海”这个名称上。

谈判到最后关头,三方对处理原先的中、菲协议和后来的中、菲、越协议两者关系的描述出现分歧,经过反复协商,对这个关系的描述基本达成一致以后,又被状语从句中一个介词的选择难住,不得不再次休会。最后是中方一位帮着出谋划策的高人提出使用“with”,意思是“伴随情况”,避开两个协议时间前后存在的争议,各方代表顿时眼睛一亮,这被称为“四两拨千斤”。至此,三个在南中国海存在争议的国家,在争议海域有了第一次尝试性的合作。

联手合作

这个协议合作区位于南中国海中部稍稍靠近东侧,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千米。《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规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和越南油气总公司将集中资源,联手合作,在三年协议期内,收集南海协作区内定量二维和三维数据,并对区域内现有的二维地震线进行处理。据菲方权威人士向外界透露,估计最初成本约1500万美元,将会由三方平均分担,所取得的资料由三方共享。

“三方签署这份协议,表达了三方共同研究南中国海潜在收益资源的意愿,以作为勘察前的准备工作。”中国、菲律宾、越南三国石油公司正式签署协议那天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说。并且声明这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性质的合同,“不会削弱有关政府在南中国海争议上的基础地位”。

“三国公司签署这一协议是一个历史性事件,是实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南中国海由争议之海变为和平、稳定、合作之海的具体措施。这个协议的签署既是一次重大外交突破,也是亚洲能源自主战略的重要进展,其意义非常深远。”菲律宾总统阿罗约2005年3月14日下午接见三国石油公司代表时,对这份协议的签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称赞,这项三方协议突出地表明了有关国家之间,“越来越多的信任和信心,以及选择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承诺”。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总裁马纳克称:“我认为这不是一次外交聚会,而是朋友之间在面对挑战时进行的真诚的合作。我们三方希望通过这个合作实现我们所共同期望的三个目标,那就是:能源独立、改善伙伴关系以及促进多边参与。”

“这一合作协议将使三国受益。相信三方会在彼此理解、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指导下,努力合作,为本地区有关国家解决相关争议树立良好典范。”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周守为也充满信心表示。

增进互信

时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7月4日在昆明会见越南总理潘文凯,高度肯定中国、菲律宾、越南签订《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的积极意义。他还希望中国、越南积极推进南海争议海域共同开发,尽快开展中国、越南、菲律宾三国石油公司在南海的合作勘探。潘文凯也表示,越方愿意在边界问题上加强同中方的协商与合作,将与中国和菲律宾一道推动三方在南海的共同开发取得进展。这是中国和越南两国领导人第一次共同谈及在南海争议海域推进共同开发,双方都表明了自己的意愿。

2007年1月15日,温家宝与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马尼拉举行会谈,中国、菲律宾、越南三国在南海协议区联合进行物探作业,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中、菲、越在南海实现共同开发,对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进三国互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温家宝还希望三国尽快就南海共同开发下一阶段合作的方案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以推动南海共同开发早日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这个协议的签订,也曾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法新社在详细报道这个协议内容时评论,该项协议“可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2002年东盟及中国签订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促进南中国海的和平、稳定、合作和发展”。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夫人欢迎该项协议的签订,并称它为“南中国海和平及安全的外交突破”。其他很多国际媒体,同样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有了很高的期望值。

触礁搁浅

这个协议2008年3月到期,协议规定的1至2期物探作业已经出色完成,所有勘测成果也都顺利进入分析和处理阶段,因为有些活还没干完,所获得的资料也需要解释,此前曾由三方共同商议决定再延长1年。

万没想到的是,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正商讨如何推动下一步的合作时,菲律宾国内突然出现了一股反对这个协议的逆流。先是该国的反对派议员在《远东经济评论》1、2月合刊上撰文,猛烈攻击阿罗约“向中国出卖菲律宾及东盟国家在南海地区的利益,违反菲律宾与东盟其他国家团结一致的原则”,并指责三方合作“侵犯菲律宾主权,违反菲国的宪法”,危言耸听,大帽子吓死人。

随后,以特里连内斯、拉克松、马德里加尔等为首的参议员,还有以戈勒兹等为首的众议员,分别在菲律宾的参、众两院发难,要求对中、菲、越三方在南海协议区的合作开展调查听证,立即取消三方合作,还以弹劾总统阿罗约相威胁。

尽管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司法部长闵萨雷斯都站出来澄清是非,批驳反对者的荒谬言论,还尖锐揭露那些指控阿罗约以协议换取中国贷款的人“想法很肮脏”。但来自菲律宾参、众两院的这股反对声浪,该国总统阿罗约被迫做出妥协,还是让这个正在进行中的合作协议触礁搁浅。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的合作戛然而止,连协议区的剩余工作量也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波谲云诡

邓小平针对南沙和钓鱼岛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2字方针,至今已20多年。这两个波谲云诡的敏感地区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近年来有些貌似公允,实则存有偏见的域外国家,对南海划界争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热衷于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有些国家套用冷战结束前的地缘政治理论和思维方法,将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一贯立场,曲解为中国在冷战结束后谋求地区扩张,渲染“中国威胁论”,把中国的发展和发展后的中国,说得那么可怕,把依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准则维护自己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行为,歪曲成“民族主义”。甚至有的国家提出的所谓“国际仲裁”,把南沙这一盆水搅得浑上加浑。

中国外交部2006年8月25日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一份书面声明,强调所有涉及中国的有关《联合国海洋公约》的争端,包括海洋划界,还有领土的争端,还有军事活动的争端,中国不接受国际司法和仲裁的管辖。某些国家总想让毫不相干的国际团体和国家卷进来,那是为了“搅浑水摸鱼”,没安好心。

中国周边一些国家2009年年初借大陆架划界提交申请的最后期限,纷纷出笼侵犯中国主权权利的大陆架和外大陆架划界要求,一时犹如铺天盖地,引起国人的无比震惊。截止这年的5月8日,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共收到43件划界提案,其中有14件集中在5月提交。中国周边的国家,日本、越南和马来西亚最早提交。其中,越南除和马来西亚联合提交外,还单独进行了提交,心情之急迫,行动之快捷,都创了纪录。

新一轮圈海仍在高潮迭起,争议尚未有穷期。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安全评论》,2009年7月,以年初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向联合国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引起的纠纷为背景,鼓吹多国形成一个“中国最怕的东南亚‘南沙集团’”。当时人们以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这样一些鼓噪并不奇怪,没怎么在意。但有些域外国家仍在拉拢东盟国家一齐在南海问题上跟中国搞对抗。

尽管这样的集团能不能拼凑起来,即使拼凑起来能否把中国吓倒都还难说。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一些敌对势力采取颠覆手段在特定地区搞领土切割,一些相邻国家在争议地区搞渐进式入侵和蚕食。中国必须坚决拒绝争议方以外的国家插足进来搅和,绝不允许把争议国际化,也绝不允许把“共同开发”国际化。

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2017年5月18日在贵阳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5月19日,第23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及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启动。中方希望在达成最终的海上问题解决办法之前,可以和菲律宾搞一些油气资源共同开发。事实上,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菲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签署的协议当中就包含了能源合作协议。

中菲能源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参与签订这个协议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奔走,期望能够排除来自某些外国政治势力的干扰,将这个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的合作协议继续执行下去。整个南海争端的化解,也能找到“四两拨千斤”的着力点吗?
 


 

链接

何谓“石油政治”

中国政府自1947年正式公布南海主权和管辖权范围之后的长时间里,包括越南在内的周边国家并未提出过异议。即使是1958年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海洋法公约之后的七八年时间里,越南仍然保持缄默。直到在该海域发现石油资源之后,才开始对中国宣布的“9条断续国界线”的法律地位提出挑战。这就清楚地表明,这场争议的实质并非单纯的历史之争或者法理之争,在当前突出地表现为以攫取海洋石油资源为主要目标的资源之争,是一场为捞取经济上的好处而展开的政治斗争,即“石油政治”。

何谓“石油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石油供应的严重匮乏是德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战后史学界便有“希特勒后败石油”之说。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技术和工业的迅猛发展,石油需求量空前增长,对石油和石油产地的争夺,成为发达国家的外交和军事目标之一,于是就有了“石油外交”和“石油武器”的提法。后来,世界性石油危机不断地冲击着国际社会,对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控制和反控制,掠夺和反掠夺,就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大课题,“石油政治”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越南作为一个历史以来一向依赖石油进口的贫油国,20世纪60年代末期嗅到南海深处的石油味以后,便迫不急待地搞“石油政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越南推行“石油政治”的首要目标,便是企图否定存在已近半个世纪的以“9条断续国界线”为标志的中国的“历史性所有权”。河内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中国的“9条断续国界线”所覆盖的海底区域,被认为可能有令人垂涎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甚至可能有世界级的大油田和大气田存在。

点评

合作共赢 斗则俱伤

一些国家常常祭起“中国威胁论”,干扰我国维护自己海域的主权权利和海洋权益,特别在南沙和钓鱼岛问题上,企图以此混淆国际视听,捆住中国的手脚。

中国一向热爱和平,没有武装占领别国领土的前科,有的只是鸦片战争以来被西方列强侵略和掠夺的百年屈辱的历史。在南沙和钓鱼岛,中国所要维护的只是属于国家、民族不能不维护的主权权利。

坚持“主权属我”不动摇。“搁置争议”的前提应是争议双方或多方共同一致的承诺。“共同开发”也必须有新的思维。中国决不会允许任何外国势力从这里非法地掠走一滴石油!

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沙群岛争端,防止冲突升级,避免使用武力,维护地区稳定,则是中国率先倡导在这个海域实行共同开发的政治着眼点。

合作才能共赢,斗则两败俱伤。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有利于维护南海及地区和平稳定,符合南海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南海地区国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