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14家单位共建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14家单位共建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7月4日,北京市科委、昌平区政府联合组织举办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签约仪式,14家共建单位联合签署了平台共建合作协议,并向首批20名专
7月4日,北京市科委、昌平区政府联合组织举办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签约仪式,14家共建单位联合签署了平台共建合作协议,并向首批20名专家委员会专家授予了聘书。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昌平区常务副区长孙卫、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所长卫昶、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等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
氢能是无碳清洁能源,是碳减排能源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美、德、日、韩等国家均在氢能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启动规划和投入,我国也将氢能技术研究纳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北京氢能研发资源集聚效应显著,未来科学城多家能源领域央企研究院都已开展一定程度的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育工作。
此次共建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旨在推动未来科学城央企研究院、在京氢能领域优势研发机构,聚焦氢能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协同创新,逐步打造代表国内氢能领域最高科研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
打开院墙搞科研,促进协同创新
北京市科委负责人介绍,在未来科学城成立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对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市科委和昌平区探索氢能技术协同创新新模式,旨在推动未来科学城央企研究院之间、未来科学城入驻单位与京内外科研产业单位之间开展协同创新,提高整体研发效率,加快科研成果产出。
据了解,北京市科委和昌平区政府先期组织了未来科学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国家电投集团公司中央研究院,进行交流对接,并逐步吸引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签署《关于共建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的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参与各方将联合开展氢能技术研究,优先开放相关科研条件,建立采购、研制、研建大型科研设备、装置、设施的互商机制,定期组织技术活动,在商定的重点研究方向上开展联合研发课题。市科委将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平台单位联合开展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力争通过几年时间,在氢能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氢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目前,参加首批签约的12家科研单位共有24个氢能研发团队(含1个海外研发团队)、350名直接研发人员,并拟继续引进氢能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和骨干。参与单位中,既有氢能研究基础雄厚、优势特点突出的单位,又有近年来新拓展出氢能研究方向的单位。
12家科研单位情况
北京低碳所发挥神华集团大规模煤制氢的产业优势,布局低成本、大规模氢纯化、氢储运等技术研究。
华能清能院自主研发了大功率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氢能发电。
联研院及其欧洲分院研究波动性新能源制氢,突破电氢高效转化瓶颈。
国电新能院与美国佐治亚大学合作研究高效生物质制氢前沿技术。
国家电投研究院在氢安全利用及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是国内最早从事氢能的单位之一,具有明显固态储氢材料优势。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作为我国液体火箭动力事业的发源地,在液氢制备、储存、输送及氢能动力系统集成技术领域具备深厚的基础,正向氢能民用领域加快技术转移。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是我国制氢设备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基地,主持了郑州宇通、广东云浮等加氢站建设。
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风电耦合制储氢及发电系统技术小规模示范验证。
华北电力大学开展了氢燃料电池、膜电极材料机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挥其低温技术优势,氢气液化、液氢储存科研成果实现了成果转化,并超前布局光催化制氢基础研究。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全国氢能标委会秘书处,已研究并参与制定14项氢能国家标准。
专家委员会“掌舵”科研方向
为指导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高水平、高效率开展研究,促进优质成果产出,市科委和昌平区政府联合组建了相对固定的平台专家委员会。
▲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为专家授予聘书
首批专家委员会专家既有平台成员单位推荐,也有平台外部氢能优势研究机构推荐。包括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孙世刚教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等共计20名。
据悉,专家委员会将共同研究提出未来几年平台氢能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在大规模低成本氢气的制取、存储、运输、应用技术等方面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为基础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提出平台年度联合研究课题布局,对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立项、执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水平进行评价,指导和参加平台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专家委员会名单
会上,未来科学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所长卫昶、国电投中央研院副院长李晓民、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檀勤良,专家委员会专家代表毛宗强、蒋利军作了交流发言。
专家们一致表示,平台成员单位作为创新主体,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加强联合,在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技术方面共同开展联合课题研究,在成果转化方面加强合作。
北京市科委相关人士表示,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服务,共同将平台逐步打造成为代表国内氢能领域最高科研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
未来科学城聚焦科技前沿
包括昌平未来科学城在内的“三城一区”,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根据规划,北京市将深入推进“三城一区”建设,以高校院所、创新性企业为主力军,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支撑,以重大项目和科学工程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篇章。
据了解,未来科学城自2009年建设至今,已经入驻15家央企集团下属的50多家研究院、科技型公司,60名“千人计划”专家在此开展科研工作,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在能源、材料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累计建成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40个;产出了“特高压输电直流换流阀”、“可控交联聚乙烯”、“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未来科学城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之一,将聚焦前沿技术,加大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力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超前规划布局;将充分发挥央企研究院优势特点,夯实能源、材料等若干细分领域研究基础,加大研发投入,在更多细分领域形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