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绍兴勾勒五水共治新图景 以河长制深化水环境治理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06-13 18:30:29
热度:

绍兴勾勒五水共治新图景 以河长制深化水环境治理作为浙江最早探索推行“河长制”管理的城市之一,水乡绍兴在这项长效治水机制上又有新动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

作为浙江最早探索推行“河长制”管理的城市之一,水乡绍兴在这项长效治水机制上又有新动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近日我市正式成立河长制工作专职管理机构,全市各级河长承担的职责内容大大“扩容”。同时,各级河长履职考核将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

六月仲夏,古城绍兴绿树成荫,水韵悠悠。拥有2500年历史的绍兴,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河长治河,作为浙江省最早探索“河长制”管理的城市之一,绍兴市推行河长制已近5年。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在此期间,不仅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还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积累了宝贵经验。

因河制宜绿色发展

越城区环山河是绍兴主城区一条南北向河道,也是绍兴市首批实行河长制管理的河道。2013年开始,按照“管、治、保”要求,环山河制定了“一河一策”方案。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对周边17片区雨污分流进行彻底改造,对存在雨污混流、污水直排的排污(水)口进行整治,并对111个排水口进行统一标识。同时开展“六小行业”专项整治,关停91家,整改94家,清除河底淤泥5729方。此外,还实施引水活水工程,24小时不间断从环城河引水。通过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举措,环山河水质常年在Ⅳ类水以上。

位于绍兴市柯桥区西部的杨汛桥镇,在实行河长制之前,河道周边的化纤厂、印染厂排污对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该镇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为抓手,关停或搬迁全镇11家印染企业,关停浙江玻璃、南方水泥、浙江水泥等3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同时引进浙江树人大学、世纪联华物流配送中心等无污染、低能耗项目。通过治水护水,途经树人大学的西小江河段已达到Ⅲ类水标准。

共建共享全民参与

除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各司其职外,绍兴市各地还涌现出一批“民间河长”。柯桥区经过积极探索,相继产生了1000多名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编外民间河长”。其中有由民主党派志愿者组成的“民主河长”、由有素养、有担当、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主担任的“企业河长”、由区管领导干部组成的“乡贤河长”、由区级河道联系部门组织的“日巡河长”、由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党员、村民代表、普通村民组成的“乡村河长”。他们活跃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为全市“五水共治”工作贡献自己的热情和力量。

据悉,“企业河长”已为全市治水累计捐款超过3.4亿元。新昌县小将镇商会34家企业共捐赠护河资金77.5万元,认养河道80多公里。目前这种“企业认养河道”的创新举措已在全市得到推广。

除了“民间河长”,广大的社会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到河长制建设中。浙江省团委在全省58个县控以上劣V类断面组建“河小二”共建联盟,这批队伍主要由青年团员构成,目前已招募23万余名“河小二”,组建了11969支“河小二”突击队。绍兴市团委也积极组建“河小二”队伍,并通过开展“河小二”跟着河长去巡河、集中护水日活动等,形成了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据绍兴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杨骅介绍,今后绍兴市将实行“镇级河长+河小二”管理模式,为每位镇级河长配备一名“河小二”助手,充分发挥“河小二”的监督管理作用。

信息化管理监督更有力

从2016年8月1日起,绍兴市着力打造河长信息管理平台,开发覆盖全市范围的“绍兴河长通”、“河长APP系统”等手机PC终端。目前全市已实现7382名河长电子化巡河,巡河记录通过APP系统实时回传到市、县、镇三级治水办。

以柯桥区为例,目前已全面落实区级“河长”半月一巡查,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查,村级“河长”一周两巡查机制。通过巡河APP,每周督查河长巡河轨迹和巡河次数,对多次提醒仍未完成巡河任务的河长定期开展通报,并根据要求移送区纪委效能办。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印象柯水”,建立52个“河长”微信工作群,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微信“随手拍”,督促有关镇(街道、开发区)及时落实问题整改。今年以来干部群众通过微信工作群反应问题374处,所有问题实现“三分钟认领,半小时反馈”,良好的作风和实际的行动获得群众的普遍认可。

绍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治水工作成效显著。继2015年度获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后,今年3月绍兴市再获2016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称号,“大禹鼎”再次花落越水。

“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推进治水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翻篇归零、勇争第一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河湖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绍兴市市级河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徐明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