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重返中国:夏普能迎来一次真正的涅槃重生吗?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06-07 09:35:46
热度:

重返中国:夏普能迎来一次真正的涅槃重生吗?由亏转盈、联手谷歌、建厂投资、第三次回归中国市场,这一系列的消息似乎令卖身富士康的夏普隐隐有了些绝地重生的意味。而去年这个时候,郭台铭并购

由亏转盈、联手谷歌、建厂投资、第三次回归中国市场,这一系列的消息似乎令卖身富士康的夏普隐隐有了些绝地重生的意味。

而去年这个时候,郭台铭并购夏普的举动还带着固执己见的决然,如今的面貌虽然不能说“鸿夏恋”已经修成正果,但重组后颇为顺利的业务运行,起码可以说明富士康给夏普重归市场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当然,这里所说的重生不单单指制造层面,更多地是涵盖了品牌从没落到新生的过程,而后者正是富士康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不过阔别多年、形势大改,技术犹存而风光不再的夏普真的能在富士康的助力之下,涅槃重生、绝地反击吗?这背后恐怕不止有如狼似虎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是消费市场对一个衰落的日系家电品牌的质疑。

夏普或将由亏转盈,但质疑未平

夏普业绩普遍回转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据相关报道,在3月31日结束的上一财年内,夏普公司的亏损额大约为250亿日元,低于富士康之前预期的亏损额271亿日元。而且与2015年2559亿日元的巨额亏损相比,在一年之内将亏损数目缩减为其十分之一,这足以说明夏普目前的业绩已经大为改善。

除此之外,去年10-12月份的单季盈利更是给夏普摆脱常年亏损提供了充足的可能性,也正是基于业务好转的前提,夏普预计2017财年营业利润增至900亿日元、同比增长44%,由此可能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盈利达到590亿日元。由以上数据预测可以看出,夏普对未来几年的规划表现得颇为自信,也预示了其回归市场的勃勃野心。

只是这毕竟是建立在主观臆想之上,实际上市场对夏普的营收能力一直以来抱有质疑态度,一面是因为这个老牌巨头企业连年亏损才导致卖身富士康,这件事本身已经说明夏普积重难返、盈利能力有待商榷。另一面夏普目前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缩减巨额亏损甚至是接近盈利,主要在于鸿海入主后的一系列整改,简单来讲就是开源节流,而目前从多方面来看节流更像是关键因素,这就导致市场对其未来的营收能力仍持有怀疑态度。

去年夏普预期实现三年来首度盈利400亿日元的消息一出,其股价达到并购以来的历史新高。但是这种情形反而不被欧美媒体看好,瑞士信贷曾给出的预估显示,夏普股价的合理位置在120日元,这暗示出当时有30%的虚高成分。而这种观点背后的理由就是它们认为夏普的盈利来自压缩运营成本,而非营收的拉动。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讲。鸿海并购夏普后,止损就成了当务之急,而植入鸿海式的控制成本方法显然是最快捷的途径,因此在人员精减、规模采购、严控费用等方面,鸿海进行了一系列结构改革。

比如在人员方面,大规模裁员致使员工总数比顶峰时减少20%以上,大大缩减了固定成本;运营上,尽量削减没必要和不着急的支出,而且针对低迷的北美电视业务直接决定退出,有效减少海外市场的投资。

最关键的是,在整体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将鸿海的基因贯穿到夏普制造的全过程,例如针对光伏电池板的硅材料,变更了此前一直以高于市场价采购的长期合约,为夏普带来约100亿日元的收益改善效果。再者日系企业对于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一直以严苛谨慎闻名,这同时也导致低效的状况长期难以改善,而借鉴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相比控制成本的效果显著,夏普在开源方面基本上处在重启的初级阶段。手机业务和电视业务刚刚返回中国市场不久,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的现状蕴藏了无限风险,品牌重塑将面临太多阻碍。与此同时,最重要的布局面板线上,新投入的工厂还在建设之中,OLED面板也仅仅是取得些许进展,三星这座大山将持续挡在市场开拓的路上。

总而言之,夏普如今并未展现出极为强劲的营收能力,由亏转盈更多的建立在控制成本上,市场的质疑也在所难免。不过这是起点时期的必然结果,未来几年的业务回归才是步入正轨的时刻。

伺机而动,中国会是夏普的重生之地?

中国现在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重中之重的必争之地,夏普代表的日系电子巨头尤为如此,而且这种紧迫程度已经上升为切关基本生存的地步,这从其近期对市场的重新布局就可以看出。

一方面,夏普曾表示2018年将彻底退出日本国内液晶电视生产业务,专注于开发、试制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可谓是直接宣告了在本国市场的“死亡”,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海外市场将是夏普电视业务唯一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夏普去年年底决定斥资104亿日元收取SUMC 56.7%股权,原因在于SUMC持有夏普旧波兰工厂,所以并购欧洲电视品牌这一举动,无疑是重返欧洲电视市场的信号。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