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核电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定电力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05-25 10:35:35
热度:

核电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定电力大亚湾核电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是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行动。粤港澳大湾区不仅需要

大亚湾核电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是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行动。粤港澳大湾区不仅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优美的环境,还需要高端的产业支撑。”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中广核有积极的意愿,也有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稳定电力为湾区提供世界级供电

  从太空中俯瞰夜色中的地球,明暗交织,无比壮观。从卫星图上看,沿着东南沿海海岸线,粤港澳地区的灯光连成了一片,成为北半球最闪亮的地带之一。这里,正在崛起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经济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几乎都是城市乃至国家的金融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号称“世界三大湾区”的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都以最强经济实力、林立的城镇、优美的环境、开放的文化氛围和便捷的交通系统闻名于世。可以说,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经济发展起步早、增长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湾区建设,能源先行。粤港大澳湾区要具备世界级竞争力,稳定的能源供应是基础。”贺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电力需求比较旺盛,但本地一次能源资源条件却有限,而核电具有安全、经济、能量密度大、燃料消耗少等特点,与湾区的电力需求特性能够很好地匹配。

  据了解,在同等装机规模条件下,核电年发电量约为火电的1.7倍,风电的4倍,光伏发电的6倍。贺禹表示,目前,广东共有在运核电机组10台,装机容量1046.4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10%,为全省提供了17.5%的电力供应。与此同时,中广核每年为香港供电超过100亿千瓦时,占香港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核电是非常稳定的大容量电源,也是湾区能源供应的理想选择。”贺禹表示,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目前拥有6台核电机组,年发电量达到450亿千瓦时,相当于香港全年的用电量,或者深圳70%的年用电量。从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发电开始,核电就为粤港地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而核电的稳定性,对湾区的能源供应至关重要,以已经使用核电23年的香港为例,现在香港每年每个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大概为2.7分钟,而纽约的停电时间是香港的数十倍,核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核电的经济性也非常突出。与香港的气电和煤电相比,大亚湾核电站的电价稳定,且不高于其他电力电价水平。由于采取多元化的燃料策略合营大亚湾核电站,香港中电的电价至今还基本保持在10年前的水平。

  “随着广东在建核电机组的陆续投运,广东的电力供应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我们将为粤港澳湾区提供世界级的电力供应。”贺禹表示。

  打好“蓝天保卫战”捍卫美好环境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雾霾频发,“打好蓝天保卫战”,建设山青、水绿、天蓝的美丽中国成为全民的共识。与其他地区相比,珠三角的空气质量在全国的都市群里来说是最好的,深圳、珠海、惠州、东莞等城市的空气质量经常位居国内城市前十位。尽管如此,珠三角面临的环境压力也不容小觑。

  “与环渤海、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环境优势明显,雾霾天气极少,这其中核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贺禹表示,以大亚湾核电基地为例,大亚湾核电基地2016年度上网电量达449.59亿度,与同等规模的化石能源相比,减少标煤消耗约1457万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3590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在珠三角地区种植了近10万公顷的森林,可以覆盖半个深圳或1个香港。

  笔者了解到,一般一节火车皮的承载量为60吨左右,如果一列火车按照50节火车皮计,那么大亚湾每年节省的标煤相当于4800多列火车的运量。这相当于一年365天,每天需要13列火车将这些煤运往广东,对环境和交通的压力可想而知。

  “既有发达的经济、创新的科技和丰富的资源,又有天蓝水清的优美环境,这样的粤港澳大湾区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资源集聚,加快跻身世界顶级城市群的步伐。”贺禹表示,目前中广核在广东的核电、风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314.4万千瓦,未来中广核还将不断加大在粤核电、风电、太阳能、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为推动广东低碳能源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为湾区提供高端产业支撑

  核电,目前是与高铁齐名的两张“国家名片”之一,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出口一座核电站,相当于出口200架中型飞机,可以带动许多国内企业共同走出去,把中国资本、中国技术、中国服务带向海外。”贺禹表示,过去30多年来,中广核通过不间断的核电建设,推动了国内核电产业链的不断发展。“中广核依托20多台机组,带动5400多家设计、设备制造、建安企业共同发展。我们建立了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80多家制造装备企业参与其中。”

  贺禹介绍说,中广核起步于广东、发展于广东,积极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中国核电广东造,广东核电走向世界”的战略部署,近些年来大力推进核电自主创新、广东核电产业园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等工作,不断加大与省内企业的合作力度,先后与省内60多家企业签署了核电配套设备制造、供货合同。

  如果以珠江口为圆心画一个圆,笔者发现,在两小时经济圈里,已经集聚了从设计研发、设备制造、性能验证到工程建设、生产运营、人才培养的较为完善的核电产业链,广东已经成为全球核电产业链上的一块高地。

  中国目前最闪亮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诞生在位于深圳的中广核设计院,该院拥有我国核电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实力雄厚,承担着我国核电领域多项重大科研任务。目前,“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并且从这里出发出口到了老牌核电强国——英国,成为中英合作的旗舰项目。随着“华龙一号”走向世界,我国核电的设计研发能力也得到了国际核电界的认可。

  同样位于深圳的“中广核综合热工水力与安全实验室”,则承担着全方位检测核电站的设计合理性的重任,作为“华龙一号”系统、设备的“全科体检中心”,是目前全世界同类设施中最先进的实验室之一。

  设备制造方面,位于广州南沙的东方重机,供应过80多台套核电主设备,在国内核电主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40%,7个核电国产首台设备的纪录诞生在这里。伴随着国内核电事业的发展,以东方重机为代表,一批高端制造领域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逐步向南沙聚集,南沙核电产业园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工程建设方面,位于江门的台山核电站正在按计划建设。作为全球第三座采用欧洲EPP核电技术的三代核电站,台山核电已经超越了分别比其开工早4年和2年的芬兰、法国同类项目,充分证明了中国在核电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中广核已经具备国内外同时开工建设20多台核电机组的能力。

  核电运营方面,2016年,中广核纳入统计的18台在运机组,共有72.2%的指标达到世界前1/4的先进水平,63.9%的指标达到世界前1/10的优秀水平,核电安全运行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一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同类型机组中连续安全运行时间最长的机组就位于广东,岭澳一期1号机组已连续安全运行超过4000天,而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在世界核电领域最权威的EDF安全业绩挑战赛上,已累计获得36项次第一名,是全球60多台同类型机组中获得冠军最多的参赛核电基地。

  与此同时,以大亚湾核电基地为核心,中广核已累计培养核电技术研发设计人才超过3000名(其中国家级专家96名)、核电站操纵员超过1500名、核电站高级操纵员近700名,核电站维修和技术支持人才5700多名、核电工程管理人才4400多名,完全能够满足目前以及将来国内国际核电发展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核电发展的效益已经外溢至基础科学研究领域。2017年1月9日,在17年9度空缺之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终于不再空缺,花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该实验被国际科学界评价为“中国人对基础物理的最大贡献”,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的影响力。由于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存在,以及独特的自然条件,让大亚湾成为全球科学家反复论证后选中的最佳观测地点。目前,中科院正在江门开展中微子实验的二期项目,而该项目也是依托台山核电和阳江核电展开。后续,伴随着广东核电事业的发展,一批占据制高点的重大科研项目正在规划和布局中。

  贺禹表示,“中广核起步于广东,壮大于广东,成为世界知名的清洁能源企业。我们将继续扎根广东,大力推动广东省核电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广东核电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撰文:龙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