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煤炭“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05-17 13:30:34
热度:

煤炭“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与建议1“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思想内涵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对外提出建

1“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思想内涵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对外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思想,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欧亚各国可以采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据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计26个,总人口约44亿,占全球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涵义。从国际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自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整体乏力、西方国家消费能力下降,传统国际分工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发展格局面临重构。从近一时期如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即可折射出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和严峻的发展问题,世界需要找到新的需求和新的增长动力。另外,世界经济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超级大国美国正在推动高标准的投资和贸易规则。而起着第三世界领头羊作用的中国,有责任联合发展中国家,形成世界第三极予以平衡,争取全球经济活动与发展的话语权,而第三极发展中国家基本都涵盖在“一带一路”范围之内。

从国内来看,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结构必须深刻调整,发展方式需要加快转变,亟待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30多年,我国多外开放战略主要集中在“引进来”,现在,我国有必要转变开放模式,把经济活动融入或渗透到世界经济当中去,在“引进来”的同时大规模地“走出去”,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从我国西部打开通道,促进周边经济体共同发展,促进我国东部和西部平衡发展;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目的在于建立海洋新秩序,倡导和建立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海洋新秩序。“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建设国际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措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的发展内涵,必将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最终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这一战略别无选择地成为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建设“一带一路”不仅为中国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将为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创造条件,并最终为世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能源发展策略与目标

我国政府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部署能源革命重点工作任务时强调,要全方位开展能源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能源行业开展国际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有诸多的能源资源大国,我国能源行业通过技术、装备出口、工程队伍走出去与之合作开发能源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构建欧亚能源大走廊,可实现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目的。

按照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国将与周边国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等。

与此同时,我国还将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力度,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等。

按照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战略行动,我国将加强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域建设,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场,共同维护市场稳定,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则,形成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的策略与目标包括:着力拓展和建设“一带一路”进口通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积极支持能源技术、装备和工程队伍“走出去”;加强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域建设,建立区域性能源交易市场,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快推进油气战略进口通道建设,加强渤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加强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跟踪分析,积极推进深海对外招标和合作,尽快突破深海采油技术和装备自主制造能力,大力提升海洋油气产量。

3“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机遇

自2012年底以来,我国煤炭行业逐渐陷入困顿局面,煤炭消费增长明显减弱,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国家加大了能源结构调整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煤炭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均受到了一定制约,煤炭行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与实施,无疑给煤炭行业带来了一次突破重围的机遇,煤炭企业在产能消纳,装备出口,人力服务等方面均可以找到国际合作的契合点,这些利好机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现有煤炭产能的消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参与探讨合作机会,国内约31个省区市宣布加入“一带一路”规划建设中来,合作重点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这一战略的突破点,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制造一定程度上会拉动钢铁、有色、建材等耗能产品的市场需求,继而拉动对国内煤炭的需求,缓解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

2)有利于煤炭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国际煤炭资源的市场流向来看,南美、北美煤炭主要流向欧洲,印尼,澳大利亚的煤炭流向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台湾等,国际煤炭走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路径基本吻合。这为我国开展国际煤炭贸易奠定了一定基础。比如,欧盟地区、南亚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煤炭,市场远未饱和;欧盟各国、印度、 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煤炭的进口国。在国际煤炭资源开发方面,走出去开发也有着广阔合作空间,“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国家煤炭资源丰富,如俄罗斯、蒙古是世界重要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哈萨克斯坦是中亚通道上的重要煤炭生产国,这都为我国的煤炭企业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资源,逐步形有进有出,大进大出的煤炭进出口贸易格局提供了有利条件。煤炭物流业也可借机大大增强其互联互通能力。

3)有利于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一带一路”目标下的煤炭市场的国内外互通互联,随之而来的市场信息、 物流信息、交易信息海量增加,这样可倒逼煤炭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大生产与流通环节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管理,为煤炭企业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市场潜力提供便利。随着有进有出,大进大出的煤炭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形成,我国煤炭生产流通领域的数据化、信息化、远程化、自动化管理水平会不断增强,企业整合资源,细分市场、高效运营的能力会大大提升,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将发生质的变化。

4)有利于我国煤炭强国梦的实现。虽然我国是世界煤炭大国,但从整体来看,煤炭行业还缺乏一定的国际竞争实力,存在结构问题突出,企业负担沉重,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弱势。但是,我国在采煤工艺技术、煤矿设备制造、煤炭综合利用、工程服务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此外,我国一些煤炭企业在煤炭开发利用以及市场交易等方面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开放的格局下,煤炭国际间的流动必然给我国煤炭行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走出去”的契机。在开放中学习,在实践中锤炼,我国煤炭行业通过全方位的国际合作,进一步结构调整、企业整合,发扬自身优势,定能在国际煤炭大市场中不断提高竞争力水平,逐步实现我国煤炭强国的梦想。

4煤炭行业“走出去”遇到的问题与风险

从以往中资企业投资大型国际工程项目的经验来看,企业“走出去”常会遇到一些政策上、法律上、金融上的问题、以及面临执行和操作失误等方面的风险。主要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项目前期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不够深入。通常我方企业对投资国的政策法律、资源环境、水文地质、搬迁移民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充分, 或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 低价中标后在实施过程中面临高投入、高风险,要么追加投资,要么工程达不到设计要求,容易形成被动局面。

2)对投资国政治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了解不全。沿线有些国家会出现政局不稳,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不严,腐败盛行等现象。尤其是投资能源资源性项目,当地民众与社会团体对外国人拥有当地能源资源抱有反对和抵触情绪,如果政府官员与企业有某种利益联系,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质疑,项目的合法性难以保证。一旦政权更迭, 会给中方企业带来很大的生存风险,中方企业在国外遇到问题或权益受损得不到当地政府重视,甚至置之不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对项目融资风险考虑不足。在外投资项目,同样类型的工程本土企业可以获得所在国政府的财税优惠,中方企业主要依靠商业贷款自我解决投融资问题。国内银行贷款利率如果高于国外,加上中方企业上交的诸多额外保险费用,企业盈利空间明显弱于本土企业。尤其是民企进入国外资源类项目,在融资和信用担保方面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和阻力。

4)对投资项目的可持续性认识欠缺。企业投资都希望获得长久的效益,以往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主要以承包工程为主,“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中方企业能够融入到国际共同体当中去,显然和以往短期的投资投入方式有所不同,必须考虑项目后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转型问题,不仅要争取到项目工程建设权,还需要争取到项目的经营权和资源开发的份额权。尤其像能源港口等交通枢纽型项目的建设更要考虑建设后实现经营管理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以及投资企业的权益尤为重要,必须要有长远的考虑。

5煤炭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建议

5.1紧跟国家政策形势,把握好投资节奏

国家在宏观战略层面,已抓紧在与沿线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框架协议和协作网络,设立亚投行,着手相关机构和制度建设等,正全力疏通政策、制度和金融等方面的障碍。所以,煤炭企业走出去要准确把握有关国家政策导向, 打开国际视野,树立和培育机遇意识,尽量把所选工程项目融入到国家整体规划项目当中,顺势而为,不超前不冒进,以规避政策、制度和金融风险。

5.2找准自身定位,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与国家大战略有机对接,选择好了投资国家或地区后,做什么样的工程、项目、产品、服务等,都需要企业经过认真研究后确定。从投资方式来看,可在项目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PPP、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中找到合适的方式,在市场需求、比较优势和政策鼓励方向3个方面选择最佳切入点,并做好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储备工作。

5.3做好项目前期研究,提高项目执行力

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的意向,要认真开展仔细的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可靠性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在项目实施前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大型项目的国内外审批程序通常比较复杂费时,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复杂情况,因此 要做好时间进度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通过方案明确“走出去”的目标、路径、策略和手段,提高项目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