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盘点我国垃圾分类的典型模式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01-20 11:33:30
热度:

盘点我国垃圾分类的典型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被视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应不低于33%。而

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被视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应不低于33%。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所以说“垃圾山”可以变成“金山”。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今天,小编整理了几个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垃圾分类模式。

北京:首都模式

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管理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国的脉络。去年7月,“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智慧垃圾分类模式正式落地朝阳区首个试点区域——劲松中社区,12万户居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刷卡积分制度。

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卡:分类流向随时查。劲松中社区对试点区域内378个垃圾收集点进行了设施信息化改造,为全部垃圾桶嵌上带有防水功能的NFC电子标签,让垃圾桶有了专属的身份卡。

管理人员在后台可以浏览区域内垃圾桶的实时情况,包括地图所在位置,垃圾桶基本信息(编号、所属类别、所属社区等),垃圾收集时间、收集重量、对应收集车辆。通过对垃圾桶信息的实时采集,可以随时查看分类垃圾流向,掌握资源回收量,进行有效的溯源管理工作。

积分换大米:居民刷卡热情高涨。在劲松中社区的可回收资源回收点(绿馨小屋)内,工作人员将居民带来的垃圾过秤计量,通过积分的累积,居民可以兑换大米、卷纸、香皂等生活用品,此外,居民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一键预约,由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回收并计量。

车辆安上一体机:收运效率最大化。区域内20辆收运车都装上了伏泰车载一体机,实时采集车辆的位置、作业里程、收运桶数和收运量,工作人员从后台能够查看每一辆车的实时收运情况,进行每日的收运量管理,并借助理论收运量进行收运效率评估。结合垃圾桶产生量、收运频率、地理位置和历史状况等,系统会给出最优收运路线建议,帮助驾驶员在最短时间和最短路程内将垃圾收集到位。

垃圾分类网站:宣传监督齐步走。通过网站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布环保新闻,进行活动通知。市民既可以通过垃圾分类网站了解最新的垃圾分类资讯,还能查询垃圾分类设施分布,实现就近投放。分类网站和微信平台还为居民提供了监督反馈渠道,居民可以为垃圾分类建言献策,看到垃圾分类不规范的行为时还可拍照上传并留言,实现宣传和监管齐步走。

四川:罗江模式

生活垃圾分类有序。走进罗江县万安镇芒江村5组,只见洁净的水泥村路围绕着清澈的池塘,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路旁树丛和菜地边上一只只垃圾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上面写着:“一纸一屑煞风景,一举一动显文明。”

走进一户村民家里,只见墙根边分门别类地码放着纸板、玻璃瓶、金属和塑料4个垃圾堆。村民家里还有两个垃圾筒:厨房一个,放厨余垃圾;堂屋一个,装不能利用的垃圾。村民把可以回收的存起来卖钱,不能卖的垃圾则分类丢到村里的垃圾箱。

罗江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按照“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这一流程规范运行,通过户、组、村、镇、县五级环环相扣,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通过这五级环环相扣的“罗江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农村垃圾全面收集。

建立群众广泛参与机制。村里垃圾实行专人管理,每月一人交1元管理费。有人表示,“一元钱”开创村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先河。交了“一元钱”,村民开始主动关注起垃圾治理效果,自觉地参与到环境治理的工作中去,人人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全县建成了近800人的农村保洁清运队伍,实现了定人、定事,不留盲区和死角的人员全面覆盖。农村的环卫岗位,增加了近千名农村群众就近就业。现在,罗江每个镇都建有1个“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环卫设施覆盖到村和户。每3-5户建1个户垃圾池,分类垃圾池覆盖到组,每组建1-2个生态处理池。全县共修建户垃圾箱达1.08万个,密度达到4.9户/个,每户居民都有地方投放垃圾。

“罗江模式”基本解决了农村垃圾面源污染问题,达到了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能源化处理。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