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堵住新能源汽车骗补漏洞 重建行业秩序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12-26 09:01:38
热度:

堵住新能源汽车骗补漏洞 重建行业秩序工信部近日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处罚决定,对情节严重的企业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业内人士将此视为新能源汽车补

  工信部近日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处罚决定,对情节严重的企业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业内人士将此视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出炉的前兆。据悉,与现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相比,新政策调高了技术门槛,更强调通过节能效果进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一些钻技术空子的“生财”之道。南方都市报:

  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刺激效应不能只看行业经济数据,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大幅上升,并不等于这个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政策延续至今,种种迹象表明,它对于行业的刺激效应已经在锐减,相反负面效应正逐渐显现,尤其是“骗补”现象,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搅局者。“骗补”现象到底有多严重?数据显示,财政部已公布的“骗补”名单中,涉及的金额超过10亿元,而9月份72家涉及骗补企业的名单在坊间流传,涉及骗补金额甚至高达92.7亿元,这个行业的“骗补”现象,几乎恶劣到了哄抢的地步。

  按理说,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参与“骗补”很好理解,由于政策制定之初缺乏严格规定,导致“骗补”门槛低,于是大量企业参与进来,媒体报道就提到,有的企业低成本造低端电动车,甚至是严重的“有牌无车”,即车尚未生产出来,牌照已经申请好。车企凭借车牌数量去申报补贴,补贴申请下来之后,再象征性地生产一定数量以蒙混过关。于是有评论认为,补贴政策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有潜质的汽车得不到扶持,这一结论有一定道理但未必能反映现实情况,从财政部公布的名单看,参与“骗补”的企业不乏行业的佼佼者。所以,确切地说,现有的补贴政策不是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而是让良币成为劣币,在“骗补”这个勾当中,无论知名还是不知名的车企,均从中分得一杯羹。新华社:

  要让补贴与骗补绝缘,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截留国家补贴的不法企业;一方面,要杜绝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黑箱操作,严堵操作漏洞;此外,还需从根本上完善和细化补贴政策,将补贴资金投入到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研发环节中去,同时加强对资金用途的监管。

  屡屡出现的“骗补门”也提醒我们,产业的成长需要财政补贴的扶持,但不能过度依赖国家补贴。高补贴、低门槛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该让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去成长,通过扩大企业品牌张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让企业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