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海西产业互补新格局:打开高原“聚宝盆”
海西产业互补新格局:打开高原“聚宝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居青海湖以西,故名海西。它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东邻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四省区交汇的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居青海湖以西,故名海西。它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东邻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是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
海西州建州于1954年,现辖德令哈、格尔木两市,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大柴旦、冷湖、茫崖三个行政委员会,共有35个乡镇。境内主要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两部分组成。
海西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柴达木盆地内,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对柴达木的三次开发及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柴达木盆地逐步形成以“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永续发展”为主线的开发模式,在发展思路、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上日益系统和完善,为海西乃至青海新型工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因盐得名且享有“中国聚宝盆”之美誉
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山以东、祁连山脉以南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盐湖资源,因此而称为“柴达木”。柴达木,在蒙古语中意思是“盐泽”——总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分布着各种卤水湖、半干枯及干枯盐湖,其中地表卤水湖33个,已探明各种可溶盐储量达3430亿吨。
因盐而得名,但这里丰富的物产不止于盐。随着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进步,这里先后发现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各类矿产近百种,故而,这里又有“中国聚宝盆”之美誉。
如今,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的循环发展理念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围绕“一区四园”和8个城镇,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和新能源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也上升为了国家战略。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带战略的背景下,柴达木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和经济重镇。
三次开发 “唤醒”沉睡的柴达木
“2015年5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顺利通过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第二批)验收,这意味着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循环型产业链条比较清晰且核心竞争力明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程利云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程利云介绍,“十二五”期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9亿余元,其中工业投资达1496亿元。目前,试验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2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9.4%。
这样一组数字不仅反映了近5年来柴达木盆地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状况,而且凝聚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柴达木人的心血。
二十世纪50年代初,在新中国的第一支地质勘察队开进柴达木盆地开展工作,并形成《柴达木东部调查资料》之前,柴达木盆地对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而言,完全是一片处女地。1954年6月,国家有关部门组织13个地质考察队到柴达木盆地西部勘察,在茫崖西部发现了18个可能储油构造和9处油苗,肯定了盆地中石油发展的前景,由此拉开了柴达木盆地开发的序幕。
1955年,柴达木盆地中的第一个工业企业——青海石油勘探局成立,此后,勘探石油的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勘察,先后发现了石油、天然气、硼砂、石棉等64种矿产并初步探明了储量,“聚宝盆”的称呼开始逐渐叫响。
3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光伏半月谈2015年6月上旬:太阳能发电成本接近平价2024-08-16
-
“黑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22.1%2024-08-16
-
首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日程安排初步敲定2024-08-16
-
中国首座商业运营太阳能热发电站累计发电近1400万千瓦时2024-08-16
-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离开南京飞往美国2024-08-16
-
南瑞太阳能基于熔融盐储热的塔式光热电站控制技术项目启动2024-08-16
-
太阳能+空气能绘制新能源蓝图2024-08-16
-
欧盟对马、台太阳能产品展开贸易调查 薄膜被排除在外2024-08-16
-
德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2024-08-16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