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 把数据造假企业都揪出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11-10 11:01:39
热度:

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 把数据造假企业都揪出   “精准治污,科学治霾”,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精准的环境质量数据是

   “精准治污,科学治霾”,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精准的环境质量数据是治污、治霾的根本基础。

  11月7日,环保部发布《“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文件要求加快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全面建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

  此前,截至10月24日,全国1436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已交接完成1324个。

  贺克斌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随着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实施,尤其是2017年“大气十条”迎来终考,考核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权威直接关系治理成效的结果。

  地方监测事权上收,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效应?

  澎湃新闻从环保部获悉,2016年3月初,环保部启动《方案》编制工作,通过到山东、江苏、上海等多地调研、组织专家组座谈起草、召开系统内外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等多种方式,数易其稿,反复修改相关内容。

  以山东省为例,该省从2011年就开始试点,力图冲破“考核谁、谁监测”的体制弊端。

  山东省环保厅监控中心副主任许杨说,实行“运营公司内部质控,对比公司移动对比,省级环保管理考核,市级环保定期互查,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4+1”监督模式后,目前山东省空气站设备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能够达到90%以上。

  从“考核谁、谁监测”到“谁考核、谁监测”

  据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面临体制机制不顺、管理制度急需更新、监测规范和技术体系尚需完善、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并且,在“考核谁、谁监测”的模式下,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各种考核压力下,行政干预数据质量的冲动较大。

  例如,不久前曝光的西安长安区环保工作人员给“空气采样器带口罩”事件,引发了不良影响,同时损害了环境数据和环保部门的公信力。

  早在几年前,山东省环保厅就意识到这种“考核谁、谁监测”的体制弊端。

  2011年,山东开始试点,实行环境质量“上收一级”、污染源“下放一级”,“谁考核、谁监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负责各设区城市环境质量的监督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下放到市、县。

  管理监测数据多年的老环保人、山东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张庆伟告诉澎湃新闻,这样一改,就形成了上级环保部门负责监管运营单位、对比单位,地方环保部门协助开展工作,并相应负责对下一级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形成省级以宏观监管为主、市县两级以微观监管为主的职责定位,由过去“考核谁、谁监测”变为“谁考核、谁监测”,避免行政干预数据质量的可能。

  山东的经验做法其后被纳入了环保部《“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方案》提出,省级环保部门要适时上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完善地方环境质量监测网,实现“谁考核、谁监测”,保障用于评价、考核的环境监测数据不受行政干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通过这次的机制、体制创新,要解决‘事权不清’的问题。改革以后把考核与监测体系分开了,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指导性、规范性的操作指南。”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