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解析】分布式光伏电站资产有望实现“净退出”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11-09 09:03:27
热度:

【解析】分布式光伏电站资产有望实现“净退出”  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召开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关于光伏

  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召开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关于光伏的设想“(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万千瓦。”,第一次正式明确未来分布式光伏在太阳能发电产业中的主流和支柱地位。而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只有606万千瓦。对比新规划,很容易推断出2015年后的5年内,分布式光伏拥有超过5394万千瓦的装机潜力,每年超过1000万千瓦的爆发式递增幅度。

  相较于“规划”,政策侧的推进就激进得多了。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发改委内部先后流出过2份《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电价的征求意见函》,无论最后会选用哪套方案,有一点毋庸置疑,“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退坡机制”总将成为事实。电价下调;弃光限电短时间内无法根除;第六批补贴距离到位尚有不少路要走,同时有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年上半年补贴资金缺口达到550亿元以上,到年底这个数字还将继续扩大……未来地面电站将遭遇更大危机,而在消纳方面拥有天然优势的分布式光伏将获得更多地政策性倾斜。

  如此,在越来越多的人感叹“分布式的春天真的来了”的同时,更多的人其实在思考“分布式光伏的路究竟要怎么走?”。

光伏

  退出机制断档,分布式“有前景没出路”

  分布式的路要怎么走?到底哪一种模式才是最终正确的那条路?至今没人说得清。为此,各大光伏企业纷纷出手,组建分布式团队,开始探索自己的分布式光伏创新模式。大家熟知的天合、晶科、乐叶、协鑫……都有自己的分布式品牌,也建设了不少的分布式项目,然而从产业角度,至今仍没有哪个模式能够贯通全局,赢得资本市场的完全支持。

  众所周知,光伏项目的投资金额巨大,分布式光伏也是如此。从资金来源考察,一则由光伏企业自投,然而中国的光伏企业自身的负债率都极高,甚至高过80%,在高负债的压力下是否能够支撑分布式项目的海量资金需求不可考,单就融资成本就切断了许多企业的投资热情;二则,金融机构投资,由于专业性及其他条件所限缺乏有效地考评项目优劣的手段,不得不只能强调了用电主体的属性,很多分布式项目在金融机构内部考核被一票否决的原因正是出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其用电方资质的担忧……然而无论如何,分布式光伏市场真正的兴起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此类资产的认可。

  对资本来说,可不可以投资其实归结为两个问题一、分布式光伏至今没有一套各方都认可的标准化体系,没有一个准入的标准,;二、整个分布式市场在退出环节断档,各方努力游说的重点都放在如何进入分布式光伏,却没有一个合适合理的退出机制,毕竟资金方进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合理利润,然后安全退出并实现交易,而不是为了永久持有。无论市面上哪种承建模式BT、BOT、TOT、TBT……,最后都有一个“T”即交易或者转交,任何忽略了这个“T”的模式必然不会受到资本的青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资金方而言,分布式电站与房地产类似,资本之所有愿意并且持有房产,是因为房产随时可以作为硬通货套现,而这正是目前市面上的分布式光伏产品所不具备的,也就难怪资金方(无论银行还是基金)不买账。

  不解决“退出”的问题,分布式在资金面前可以说没有任何分量。

  方向有了,路径有了,分布式光伏路在脚下

  众所周知,资本的逐利性是以优质为前提的,因此对于合格的分布式光伏资产始终充满着兴趣,长久稳定的高回报率,自上而下的清洁能源诉求,……无论在经济性上还是政治性上,分布式光伏都是天然的正确选择。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