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从经济亮点看中国信心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10-25 01:00:21
热度:

从经济亮点看中国信心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承压已久的中国经济,三季度一些持续回落的关键指标出现了反转向好。
看似偶然中有必然。中国经济近来显示出的积极向好态势尽管仍需巩固,但已充分证明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承压已久的中国经济,三季度一些持续回落的关键指标出现了反转向好。

看似偶然中有必然。中国经济近来显示出的积极向好态势尽管仍需巩固,但已充分证明了中央持之以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积极成效。

2016年中国经济已进入“收官季”,虽然仍面临艰巨挑战,但全面完成“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趋势看好。这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上下推动转型升级、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

经济运行亮点闪现,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0.1%,看上去很微小的数字。这是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同比涨幅。

54个月的PPI持续负增长由此被打断,长期压在全国工业企业身上的“巨石”终于有了松动,让经营者看到了盈利增加的曙光。

“这意味着工业领域的供求关系有实质性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经济运行纷繁复杂,一个数据的变化可能是孤立的。但如果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数据同时出现同向变化,那么意味着,一个新的趋势出现了。

中国经济运行到三季度特别是8、9月间,出现了一连串相互关联的新变化,可谓新亮点闪现:

——企业利润有所回升。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4%,扭转了去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特别是8月份利润增长近两成,创近年来单月新高。

——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三季度工业增长6.1%,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进入三季度以后,工业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都明显好转。

——投资增长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比前8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8、9月份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

——企业贷款由降转升。9月份经营性贷款由上月的下降417亿元转为增加2063亿元,固定资产贷款由上月的下降1001亿元转为增加2263亿元,企业融资需求上升。

——先行指数和信心指数均出现回升。8-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4%,创近两年来新高;企业家信心指数、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均持续回升。

“和上半年比较,(三季度)稳的力量在增加,好的迹象在增多,趋稳向好的态势正在确立。”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说,“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效益回升、市场信心增强和企业基本面向好。

经济运行亮点闪现,不仅企业看到了机遇,居民也感到了实惠。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三年多来首次低于5%。

放眼全球,中国经济“三季报”中闪现的亮点,不仅为世界所关注,也为疲弱、曲折的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发布时,亚太股市应声上涨。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报告,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6.4%上调至6.7%。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表示,如果今年中国经济增长6.7%,那么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9%。

改革落实政策落地,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努力显效

风起于青萍之末。把近几个月出现的新亮点放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审视会发现,一系列积极变化的出现,原因深刻、意味悠长。

从2012年经济增速下到7%平台后,中国经济持续承压,各项指标的回落让市场感受明显。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30年的起起落落更多是周期性变化、高一些低一些都只是暂时的,这一轮中国经济调整则是结构性的深刻变革,局面的复杂、承受的压力前所未有。

“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对的是外需持续低迷、内部新旧动能转换、长期积累矛盾凸显等难题。这几年来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同时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组合的效果不断积累,正在把中国经济导向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的正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三季度的积极变化说明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转型取得新成效。

——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逐步落地,近几年来效应不断累加,终于起到了托住经济增速、壮大新动能的效果。

投资仍是现阶段稳增长最有效的手段,但此轮调控没有搞“强刺激”,而是适度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通过专项建设基金引导带动、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推进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放开市场准入等手段综合施策。

“双创”的持续倡导,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46万家,比去年同期日均增加约2000家。全国23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12万个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前三季度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正在落实,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

“三去一降一补”都取得了积极进展。9月末钢铁、煤炭完成了80%以上的去产能年度任务;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主营业务成本都在降低;环保、农林水和基础设施等投资增速都比较快。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输配电价、混合所有制、利率汇率市场化、营改增等一连串重大改革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季度中国经济亮点的关键不在于速度小幅反弹,而是在这么大的困难下,我们保持定力、迎难而上,持之以恒推动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说。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用好历史机遇推动发展再上台阶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

“十三五”我们肩负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几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亟待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三季度的经济亮点增强了市场信心。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外总需求疲弱、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大格局没有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还是很困难,不确定因素增多,未来挑战十分艰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直言。

——稳定政策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现实已经证明,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行之有效。历史经验提醒,宏观政策切忌大幅摇摆反复。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的总体稳定,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进而有助于稳定经济发展。

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巩固和壮大企稳向好的势头。当前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难题是,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降低了投资意愿进而导致发展动力不足。要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杠杆率的综合措施,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使宏观经济的“微观细胞”再度活跃起来。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迈上新台阶。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不仅要保持中高速,更重要的是要迈向中高端,而后者主要依靠改革创新来实现。这是此轮中国经济调整,与以往任何一轮不同的根本之处。

以创新拥抱未来,以改革激发活力,将是中国经济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双翼”。要强化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技改,保护好知识产权,重塑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融资体系,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好发展机遇。

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未来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挑战,更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压力为动力,敢于担当、真抓实干。

要抓紧细化《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让各类市场主体吃上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定心丸”,增强企业家干劲;要进一步完善适应新常态的政绩考评体系,强化督查杜绝懒政怠政,调动各级干部的主动性;要实施好刚刚出台的“七大群体增收激励计划”,让更多人分享到经济发展的丰硕果实,在经济发展中推动社会进步。

“虽然挑战艰巨,但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远未完成。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抓住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张立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