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弘扬长征精神 光伏助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10-11 11:00:48
热度:

弘扬长征精神 光伏助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谱写了一段光辉篇章,给后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80年后的今天,长征沿线的革命老区正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新长征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谱写了一段光辉篇章,给后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80年后的今天,长征沿线的革命老区正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按下脱贫致富的“快捷键”。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月23日至9月底,中央网信办主办了“长征路上奔小康”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近百家网络媒体编辑经过对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等六省集体调研采访,探寻长征沿线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秘籍”。

秘籍一:山区“移民整体搬迁安置”新模式获推广

赣州于都县罗坳镇河坪村磨刀石水库旁的大桥古嶂移民新村依山傍水而建。新村占地约70亩,规划移民安置160户,目前已有143户农户搬迁入住。

曾经的罗坳镇大桥新村古嶂片区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罗坳镇党委书记谢荣生说,贫困村落辖6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有133户656人,片区自然环境恶劣,村民集中居住在地势险峻的半山腰,仅有一条3.5米宽的盘山公路通往外界,是全县地灾避让的重点区域,近70%村民居住在土坯房中,人均受教育只有5.9年,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7亩,半数以上村民家庭贫困。


移民后的古嶂新村

为此,2013年2月当地政府便提出了将古嶂村民整体搬迁到村中心地带的思路。新村在2013年7月启动建设,2015年春节陈佛生等656人搬迁入住。实践证明,新村建设探索出了贫困山区扶贫移民整体搬迁安置新模式,为全县提供示范。

在移民安置入住的同时,县镇把移民的脱贫致富也作为安置工作的一大着力点,力求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富的起。谢荣生介绍,新村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充分利用房屋坡顶资源,每栋安装5千瓦光伏,初装费用总投入为2.8万元(帮助办理银行贷款,前5年贴息),每户一年发电约为6500度,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除光伏发电扶贫带增收外,古嶂新村还大力探索发展特色农业,建设50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注册成立于都县“赣兴”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当地村民和贫苦户加入合作社,让农户获取劳务收入、租金收入、经营收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增收渠道。另外,该村还在县工业园设立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果汁和果脯,大大延长了产业链。现在,大桥古嶂新村的扶贫移民新路径也取得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秘籍二:“互联网+”现代农业,为老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瑞金市田坞现代农业综合园办公室内的一块智能大屏幕上,呈现着园内大棚内每个片区蔬菜的生长情况。另外,部分大棚内还安装了智能设备,通过24小时智能监管系统与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地记录农业园大棚内的土壤成分、温度、湿度、水肥管理、杀虫灌溉等具体情况。

在这家现代农业园里,“科技兴农”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该农业园片区目前已与广州市农科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广州农科院的科研实力和品牌优势,提升产品品质和知名度。同时,农业园还积极筹划投资兴建瑞金市农产品交易市场,致力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发展进步,在农批市场进行网络化经营模式。

与田坞现代农业园利用互联网技术管理蔬菜种植模式类似,赣州市于都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的脐橙质量溯源基地,也备受各界关注。了解到,于都脐橙及脐橙加工制品采用二维码溯源技术,为每一个脐橙制作了“身份证”,实现“一果一码”可追溯,准确详细地记录了果品种植、采摘、加工、仓储、物流等信息,让每一个于都脐橙都“明明白白”。

此外,于都脐橙这种防伪溯源还采用了O2O模式,将线上营销、下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线下消费,将微信公众号、微商城、会员积分体系与当地旅游相结合,实现了农林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

秘籍三:挖掘电商创业“蓝海”,创客致富带动乡里人

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口,一间明亮宽敞的小屋显得格外温馨。这是十八洞村的电商服务中心,现在电商收入占全村收入的一半。

如今,该村利用湘西州率先在十八洞村试点电商扶贫的契机,由县商务局牵头指导,及时建立电商合作社,包装村游线路和农副产品。平台建设围绕农家乐的资源和需求特点,对农家乐进行包装,对线下农家乐和农户提出电商合作要求,农户按照平台需要对农副产品进行分类和整理,让线上和线下无缝对接起来,让贫困群众享得到电商扶贫带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十八洞村内的电商创业公司

目前,十八洞村的农副产品通过与盘古电商的合作都有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在京东、淘宝、苏宁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旗舰店。

盘古电商CEO符长杰说,他们采用“互联网+公司+农户”模式,先对十八洞村村民的总体状况做了考察,再运用互联网进行推广。比如,他们与直播平台合作,请村民直播家鸡在山野里觅食、回窝下蛋等场景,让网民直观地感受到这里的鸡纯天然无污染,一边直播就就有人下单付款。

村支书龚海华说,过去村民都要提着竹篮走出大山,将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只能卖一块钱一个,现在村民足不出户收入就翻三番。

近年来,十八洞的精准扶贫经验已从花垣县推广至整个湖南。花垣县“复制推广”十八洞村的经验后,2013年以来实现减贫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8%,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276元,比2013年增加1373元。

秘籍四:发展特色手艺、民俗旅游,打造西部“最美乡村”

娄山关村位于娄山关南麓,距贵州省遵义市中心城区30公里,坐落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山脚,全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80%,常年气温14-25度,是休闲避暑的胜地。近年来,娄山关村依托娄山关红色文化、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开展小康创建。

“娄山关村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是天然氧吧,还是适宜的养殖基地。三百六十亩自家房屋改造,乡村民俗应运而生。”板桥镇党委书记彭正伟介绍,现在该村正着力打造“红色娄山关”品牌,正在修建的红色拓展园也将以项目类型进行收费,已经规划出的红色创意小镇可以让游客体验长征文化。


娄山关村村貌

此外,该村的藤艺制品远近闻名。“2001年,我带着几个村里的编织能手南下打工。一次偶然机会,发现家乡旅游发展的势头很好,藤编行业充满商机,于是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遵义毅丰藤艺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毅说,自己从小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藤编技艺,由于传统藤编品种单一,工艺粗糙,产品市场不大,阻碍了藤编工艺的传承。

现在,在马毅的公司里有68人在做手工劳动,员工月工资从2000元到4000元不等。“以前是用火烤,不均匀。现在经过我们多次尝试,已经改进为蒸汽工艺,比以前结实多了!”马毅说,他们还要办学习班,把自己的手艺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农民工就业。

秘籍五: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自2012年开始种植玫瑰以来,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已经种植了4000多亩玫瑰。以该县达维镇为例,2016年,该镇302户农户种植玫瑰1363亩,带动贫困户61户,残疾人25户,人均增收1000元,预计2017年将人均增收1500元。

目前,当地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的发展模式,统一收购农民种植的玫瑰进行深加工,形成了玫瑰采收产业链。这种模式让农民可以及时拿到钱,不愁销路,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增收致富。


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达维镇夹金村

第一批种玫瑰的夹金村村支书曾发贵告诉,刚开始,村民们觉得祖祖辈辈靠种粮生活,对种植玫瑰这个“新鲜玩意”都不太愿意主动尝试。

“之前不解玫瑰种植,但我想政府支持的项目就是好项目,我要带了个头。”2012年,曾发贵在自家撒下玫瑰种子,种了四亩地,每亩一年能有三四千元收入。于是,村民们纷纷加入到玫瑰种植的队伍。

实际上,小金县确有种植玫瑰优势:其位于海拔2700米至3500米的位置,无论是海拔、气候、降水量还是土地酸碱度,都非常适宜玫瑰种植,而且种植出的玫瑰浓度香度也比一般的品种要高。现在,村民们已开发出玫瑰花蕾、玫瑰茶、玫瑰精油、玫瑰醋、玫瑰露酒、玫瑰膏等十几种产品,远销出口至日韩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