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矿业何处去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09-19 09:05:02
热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矿业何处去中国的经济作为全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和全球有互益性的影响。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显示了中央经济治理思路的

中国的经济作为全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和全球有互益性的影响。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显示了中央经济治理思路的重大转变。中央正是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部署。

矿业作为传统基础性产业其走势与全球的需求、金融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密切相关,当前面临深度调整,通过供给侧改革化解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注入新的动能,可促进矿业健康发展。

全球经济面临的千年大变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刚发的关于世界经济2016年展望,标题是“下降的需求,走低的预期”,它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经济,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决定经济增长。现在需求严重不足,还在下降,所以全世界的预期都在走低,这个是非常严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世界经济好我们也好,世界经济形势不好对我们也有影响,反过来,中国经济好带动全球增长,中国经济不好,也会使全球经济下滑,我们不可能一支独秀、独善其身,这是非常客观的现实。

从金融方面看,各国宏观经济运行非同步,政策倾向南辕北辙,致使大宗产品价格变得不居、利率水平差异很大,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对资本就有不利,投机者可以套利;大宗产品价格变动、汇率变动、利率变动,三个价格变动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这种剧烈变动也反映了世界各国搞实体经济的人对经济增长的信心缺失。

中国经济增长2008年就开始减速了,和全球危机是同步的,物价水平、投资、房地产市场进入中期的调整,社会融资总量、利率水平以及扩张线,全部显示在向下走(社科院分析)。这些因素是我们分析矿业未来走势必须考量的总体背景。

矿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总体形势不乐观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放缓,煤炭、钢铁等产能结构性过剩,矿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1月2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规模以上采矿业利润总额降低近6成。2016年上半年全球矿业形势依旧延续了以往低迷的态势。虽然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略有震荡反弹之势,但是与前几年矿业高峰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煤炭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各矿种中唯黄金、白银在金融动荡的格局中表现出其货币性,2016年出现大幅度反弹,是否可持续,还不可确定。

供给侧改革下,矿业怎么办

(一)降税

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位列五个歼灭战之一,“企业可盈利”应该是经济转型的核心目标,也应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据测算,中国企业的综合税费负担平均约40%,矿业企业除了一般企业的税负外,还增加了6种针对矿业的特殊负担,即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探矿权、采矿权矿区使用费,而且17%的增值税对采掘工业而言很难有抵扣项目,使矿业企业实际税费负担高于国内制造业约6~8个百分点,也高于国外同类企业约1倍。

虽然从2014年开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将资源补偿费归0,但2015年煤炭资源税实征额不降反升,企业并没有多少实惠,铁矿资源税降40%,由于资源禀赋较差,平均成本约70美元~80美元,而国外铁矿平均成本约40美元,我国铁矿受税费的拖累根本没有竞争优势。

从中央要求降本增效全局考虑,对矿业这类基础性产业应强力推动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首先大幅度降低矿业权出让延续等行政审批成本,继续全面下调资源税税率,将价款和永久性开拓工程列为增值税抵扣项目,同时推进矿业权益金制度改革,将一税一费和价款合并归一,从根本上降低矿业企业负担,除了税费之外,还应帮助企业降低矿业权交易成本,财务成本,物流成本,能源供应成本等,打出一套组合拳,帮企业渡过难关,获得今后生存发展的机会。

(二)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

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包袱,过剩产能会占据大量宝贵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制约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去产能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重要举措。国务院已明确今年重点抓化解过剩产能,消化不合理库存并率先从煤炭、钢铁入手,取得突破,为此,进行了周密部署,要求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综合施策,主动作为。

1、以更加严格的绿色矿业指标作为界定淘汰对象的标准。绿色矿山指标综合反映了矿企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水平、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土地复垦和矿地和谐等现状,是企业发展新动力的集中体现,没有意愿,没有条件,没有能力建成绿色矿山的企业当然应是淘汰对象。

2、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对落后产能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选,这是化解产能最重要手段。国务院决定在近几年淘汰钢铁落后产能9000吨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压减煤炭产能10亿吨(退出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力度很大。矿业行业协会可利用信息优势和人脉关系,协助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作强作大优质企业,以往政府拉郎配式的整合无视市场作用,造成不良后果,应该止手了。

3、严控新增产能。这方面矿业应该有所作为:(1)宏观上控制总量,通过不同部门需求预测到2020年煤炭需求峰值40亿吨,2016年生产37亿吨是科学全理的,一旦获批并将总量分解到省(区)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对于那些至今仍在扩产以占领市场份额的地区来说,构成了新的约束,对其他产能过剩矿种均将照此办理。(2)从地勘源头控制新增产能,进入新常态后,除战略性新兴材料矿产和市场紧缺矿产仍需加强勘查外,其他矿产特别是产能过剩矿产原则上要限制投资,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两级地勘基金,资源补偿费及价款专项等都应大幅度消减对商业性勘查投入,着力减少新探明资源量在探转采后增加的产能。(3)在矿业权审批环节,将优质资源配置给优质企业或市场需求旺盛企业,从2016年3月起,三年内暂停新建煤炭项目审批,京津冀停止新建露天矿审批。

4、利用金融手段可化解过剩产能。包括:(1)推动国有煤炭、钢铁上市场公司资产重组,股权置换;(2)完善企业债务处置,不良资产核销等政策,对主动退出产能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用于人员安置,对违法经营企业或僵尸企业要停止续贷,同时防止企业逃废债务。过去银行为防止坏账增加,不得不持续贷款给一些僵尸企业,而地方政府为稳定经济增长,防止职工下岗失业,也愿意让这些企业僵而不死,等待市场回暖,而停止续贷则断绝了这种念头。

(三)补短板,着力满足矿业供给侧新需求

进入新常态后,矿业总体需求不振,效益下滑,债务增加,多数企业处境艰难,事实证明传统以勘查开发工业原材料为最终目标的生产经营方式已很难承担产业发展的动力,必须进行动能转换,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而以补短板为目标,着力开拓矿业供给侧新需求则是助推矿业转型发展最佳途径。这些新需求主要包括矿业供给侧改革涌现出的新矿种、新领域、新业态、新产业、新科技以及运营方式新的服务需求等。

1、新矿种:勘查开发主攻矿种从大宗矿产向战略性新兴矿产(主要是能源矿、稀有、稀散、稀土金属和少数非金属矿)市场极短缺矿转变,起到补短板,满足市场需求作用。

2、新领域:勘查开发布局瞄准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契合的新区域,如西部石油、天然气、页岩气、核能、锂项目,长江经济带“三稀”战略性矿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能源、资源项目。

3、新业态:重点构建绿色矿业模式,要更加注重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有机统一的项目,坚决纠正重数量、轻质量、不问环境和水承载力的倾向,避免投资过深、过贫、过杂、人居条件过于恶劣、采矿成本过高,近期难以开发利用的呆矿,不要形成先天就落后或过剩的业态。

4、新产业:矿业作为提供工业原材料的基础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致使其经济效益偏低,为摆脱当前的困境必须提升产业链,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整合,走探、采、加工之路,直到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开辟资源利用新空间。这应是矿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5、新科技:重点研发绿色矿山采选工艺技术,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能源清洁利用技术以及大型高效装备,智能化矿山,无人工作面,机器人作业等,坚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管理运营方式支持后勤保障,其中政府利用互联网+矿业这个包容性广阔的平台可以解决资源、资产、资本、技术、信息失衡的缺陷,促进市场化配置资源、高效化勘查开发利用,助推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作强作大,参与国际竞争。

6、新服务:以各种合同承包形式或第三方服务体系参与供给侧调整是当今矿业运营的新需求。包括:矿山设计、采选生产、节能减排、绿色矿山、生态修复、特殊工程、设备购置等合同承包服务以及企业营销管理、财务、物流、金融投资、法律、翻译等第三方服务体系,共同发挥专业公司和中介机构业务优势,满足矿业发展新需求。

(四)创新矿业绿色金融,多渠道解决矿业投融资难题

在2016年9月8日G20杭州峰会,各国就发展绿色金融达成共识,中国首次在高层会上提出绿色金融的措施,可见金融市场的重要性。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拓展了很多新需求,创造了不少新机遇,但矿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能否有资金支持,在矿业经济低迷,收益下滑背景下,一方面争取政府正规渠道的金融支持,如八部委已发文承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传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贷款支持,但对大多数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来讲,获得这种支持很困难,必须创新矿业金融,多渠道解决矿业投融资难题,可考虑:

1、绿色金融建设,建立矿业金融人才梯队:在矿产品领域,黄金、石油等矿产品价格的变化成为全球经济动向的风标,期货等金融手段演变为新式经济武器,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汇率变动、利率变动,对稳定经济影响重大;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组建亚投行,并在2015年底人民币加入SDR,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矿业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分析大宗产品价格、货币购买力、国际矿业合作等问题都需要大量的矿业金融方面的人才。

2、筹建能集合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区域性专业银行:诸如山西煤炭银行,它是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主要筹建主体,借中国金融改革的政策东风而发起设立的国内乃至世界第一家以煤炭能源为核心的银行,覆盖整个煤炭产业链,实质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重大转型。

3、通过众筹和短期融资参股矿业公司,推动矿业公司资产债券化,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多元化。

4、国内资本机构与国外投资机构合资合作,采用上市公司+PE的形式共同投资优质项目;

5、努力推进风险勘探板块上市:为地勘业多增加一个投融资渠道,针对证监会对风险勘查板块上市审批的疑虑,当前应作好前期准备,等待水到渠成,重点抓两件事:一是着力推进矿业信用建设,构建矿业信用体系,通过失信严惩发现一起造假就吊销勘查许可证,遏制勘探报告造假风。二是抓紧制定和国际接轨的资源储量评审标准,由于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全球共通,对绝大多数国家认可的标准如JORC.43101标准,不妨拿来主义,根据国情调整试行,让中国股民放心投资、全球股民都能读懂中国。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