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互联网+”垃圾回收利润空间背后:环保理想与现实距离有多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9 08:38:11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84


   “互联网+”垃圾回收新模式正成为垃圾回收行业新贵。在新模式的探索阶段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与态度、企业的战略与困境对于新模式更快地适应中国城市环境,成为突破“垃圾围城”的利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大量问卷分析、个人访谈、实地走访,分析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与垃圾分类推广难的原因,以无锡、上海为例剖析了新模式发展现状与特征、对回收行业与对居民垃圾分类及意识的影响,探讨了新模式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垃圾回收新模式?

  自2000年以来,为应对“垃圾围城”,北京、上海、广州等8座城市先后进行了垃圾分类试点推广。然而居民参与意识薄弱、政府职能的错位与缺位使得试点计划缺乏可持续性,垃圾分类最终都偃旗息鼓。

  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互联网引入垃圾分类回收领域。通过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形成线上投废、线下交投的模式,网络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回收专业队伍承接回收与付费,所有废物都分类,所有废物变成钱或可兑换生活用品积分的新型O2O(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

  这一行业新贵受到多方热捧,北京、上海、杭州多地尝试社区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基于O2O平台的企业也呈云集之势,“盈创回收”、“回收哥”、“再生活”等应用都在逐渐扩张。

  然而,在新兴公司美好的环保愿景与理想的利润空间背后,这一领域正面临着诸多困境。

  调研时间轴

  我们团队综合使用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调查手段。主要走访无锡洛社张镇家园和上海睦邦环保公司陆家嘴、张江村站点,并同时在线上进行关于“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发展前景的问卷调查。总计共回收有效问卷285份。

  初步分析

  问卷结果显示,垃圾分类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居民对于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也多有不满。

  “您对您所在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现状是否满意?”“您对您所在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现状是否满意?”

  此外,我们还发现家庭垃圾分类意识普遍薄弱,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年龄差异。

  地区差异方面,经济更发达的上海市在垃圾分类上的投入早于无锡,其成效也优于无锡。

  年龄差异方面,青年人有较高的垃圾分类意识,但参与家庭垃圾分类的大多是老年人。

    
 
关键词: 垃圾 回收 分类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