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民投:“光伏+就业+金融”创新扶贫组合方式
中民投:“光伏+就业+金融”创新扶贫组合方式未来5年,中国精准扶贫进入深水区,7000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县”摘帽已提上日程。在破除贫困这一现代化之梗
未来5年,中国精准扶贫进入深水区,7000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县”摘帽已提上日程。在破除贫困这一现代化之梗的过程中,不少企业、政府部门、NGO基于自身优势和思考,结合扶贫对象的资源禀赋和切实诉求,正探索乃至形成有效的精准扶贫路径。中民投开创“光伏+”扶贫模式,实现扶贫、生态发展与清洁能源建设的崭新结合;东航专注西南边陲定点扶贫13年,通过帮扶创新、产业支撑“造血”当地;恒昌通过小额分散的金融服务,将金融的力量注入低收入人群的“肌体”;国家认监委以发展有机产业为抓手,加速农民脱贫致富……在这样一张张拼图有效衔接而成的中国减贫图景上,还有基于“互联网+”打造的电商扶贫、“掘金”沙漠、社区综合发展等诸多浓彩勾勒。这些不一而同的路径,为国家扶贫战略拾遗补缺,为社会参与扶贫提供镜鉴,对贫困户(区)来说,不仅仅在于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对他(它)们予以“造血再塑肌体”,持久减贫,直至真正脱贫。
5年前,何三存从山大沟深、缺电缺水的麻黄山乡搬迁至北塘新村,彼时他和一同搬迁的1495位村民一样,有着“一切从头再来,不知何往”的迷茫,贫困依然如影随形。
坐落于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的北塘新村,几乎没有土地,当时政府为村民们配套了羊圈,但由于市场行情不景气等因素,让羊圈一直闲置,他们多只能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然而这一切,随着一家名为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投”)的到来得以改观,让何三存真实触摸到脱贫致富的希望。他既可到中民投投资的滩羊养殖基地务工,月工资3000元,也可向中民投与当地合作成立的扶贫担保公司申请贷款扩大滩羊养殖规模,成为企业的签约养殖户。
这是中民投“光伏+就业+金融”创新扶贫组合方式,在盐池的具体体现,也是中民投创新的“光伏+”精准扶贫模式全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这个正逐步延展并完善的链条上,既有中民投旗下公司中民新能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以及新居建设,还有增加就业、金融服务,形成切实的“造血”扶贫。
换言之,中民投将光伏产业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正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生态发展和清洁能源建设相结合的崭新途径。而一度干旱贫瘠的国家级贫困县盐池,也正迎来脱贫摘帽、重焕生机的关键时期。
贫困县盐池的蜕变
距离银川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盐池县,常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和产业基础薄弱,使其国家贫困县的帽子一戴就是几十年。
命运的扭转始于2014年8月28日,彼时中民投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3到5年内投资500到1000亿,其中规划建设的超大型光伏发电的盐池项目已先行启动。
在中民投“光伏+村级电站”的模式下,其旗下公司中民新能根据盐池各村的电网接入及光伏用地条件,将在3年内完成盐池全县74个贫困村的光伏扶贫试点村级电站建设工作,预计总投资18.8亿元,并网发电后每村每年将获得20万元村集体电费收益,并持续20年支付。
有望于今年全员脱贫的盐池县高沙窝镇南梁村即受惠于此。
此前因生存环境差、收入来源少,村民孙广一家八口人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住了几十年的土房子一下雨就四处漏。这一窘状伴随2015年中民投开建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而改变。中民投旗下的中民新能不仅在村子旁边建起了光伏电站,还斥资38万元给每家建起了128平方米的新房,外加院落式光伏发电装置和一座标准化养殖圈舍。而拥有这些,孙广只花了3.8万元。
按照中民光扶(宁夏)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保林的说法,包括孙广家在内的盐池县74个村8428户贫困户,每年将获得近3000元的发电收益。
对一度干旱贫瘠的南梁村来说,改变并不限于此。南梁村村支部书记孙付瑞说,村里的气氛正开始变好,包括路灯、道路等基础设施比以前规整很多。更重要的是,中民新能的光伏基地,正创造出不少工作岗位。他开始劝那些村民,“既然可以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为什么要跑老远去打工呢?”
盐池县高沙窝镇党委书记王生彦透露,目前全镇范围内共有887户贫困户,根据目前的扶贫工作计划,高沙窝镇预计能在2016年底实现全部脱贫。
从南梁村到高沙窝镇,资源匮乏、困顿难前的盐池县,依靠丰富的太阳能,与光伏的碰撞融合,正迎来自身蜕变的机遇。
“光伏+”创新扶贫模式
按照中民投的规划,盐池县将在2018年完成蜕变--实现提前脱贫。中民投将力争今年内完成盐池县所有村级电站建设,比原计划提前2年实现目标,使得盐池全县1.38万户贫困家庭、3.9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比十三届五中全会全国扶贫计划的实现整整提前4年。
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仅仅局限光伏电站,更在于中民投创新的“光伏+”模式,以光伏为依托,以当地资源禀赋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形成更合理更可持续的扶贫方式,包括光伏+村级电站、光伏+“美丽乡村”建设、光伏+就业以及光伏+金融扶持,彼此结合,良性循环,实现一举多得的连带效应。
比如由中民新能援建的党建培训和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的教室,现已成为南梁村的中心。
南梁村党建培训中心党建指导员杨生文说,这里有养殖、光伏板清洁、绿化和中式面点等多个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先得到更新,为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提供了保障。”今年中民新能将在盐池县培训1万农民,3年累计培训3万农民,让他们都掌握一门技能。
已过不惑之年的村民张学是获益者之一,培训后他在中民投盐池光伏电站工作,月收入2000元。目前,南梁村已有100多人在光伏电站工作。
光伏之外,盐池县滩羊养殖也正释放积淀效应。目前,中民投已与盐池县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将利用自身资本优势及强大的股东背景,通过“龙头企业+养殖户”模式合作共赢,创新滩羊养殖、加工、销售模式,做大做强滩羊产业,打通滩羊全产业链。其中,中民新能与盐池县政府共同成立了一个滩羊产业担保基金,双方共投资5.5亿元人民币,并通过PPP模式和杠杆撬动效应筹集更多资金,解决滩羊的规模化养殖问题,为村民提供滩羊种羊,变农户为股东和产业工人,实现造血式扶贫。
目前,中民投已向盐池县农民和养殖大户发放了800多笔、8200多万元贷款,支持他们发展养殖业。
盐池县的饲草曾因常年日照强烈难以存活,滩羊养殖发展受囿于此,而不断搭起的光伏板,将地面蒸腾效应大为减弱,青草随之茂盛,打磨加工后可成为滩羊的饲料,困难由此而解。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肇始,光伏发电创收、饲草供给、滩羊养殖,培训指导、创造就业、建设新居……基于中民投光伏项目的延伸和衍生,形成全产业链效应,盐池县的脱贫摘帽也正指日可待。
光伏扶贫下一步
2015年底以来,盐池县已有不少出门务工者陆续回到家乡,因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体面且收入可观的工作,“空壳村”现象有了趋好走向。
中民新能常务副总裁王健曾算了一笔账:目前,中民投收购宁夏麒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在建项目,为滩羊肉精深加工及发展宁夏清真特色食品打好基础。按照2016年底滩羊出栏10万只计算,将直接带动1000户农户参与养殖,约3000名农民变为产业工人。除此之外,在4万6千亩的光伏园区,仅每年的绿色植物养护、光伏板清洁、饲草养殖等配套产业也可以提供近300到400个就业岗位。
同时,中民新能在盐池县投资建设的新能源综合示范区项目一期首批380兆瓦光伏电站完全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1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1.6万吨,并可实现4.6亿元工业产值。
不难发现,中民投在企业社会责任和项目规模效应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而作为中民投“光伏+”精准扶贫模式的起点,宁夏所要承载的不仅仅是光伏新能源,还将包括现代农业、旅游、通用飞机、新农村建设等一揽子投资计划,同时伴随将要启动的防风固沙、土地盐碱中和等环境治理工程,未来的盐池——曾被当地人戏称为“十年九旱”的黄土塬,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和中国西部的能源枢纽、全球最大光伏旅游基地,以及国家绿色现代牧业养殖示范基地、绿色现代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实现新能源和当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中民新能总裁韩庆浩说,如果只做小型光伏项目,往往企业承担不起扶贫和其他配套项目的需求。事实也证明,中民投通过做大规模效应的溢价来扶贫,是更合理更可持续的方式,这也是中民投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规模优势,聚合民营经济的更好方式。
在扶贫开发工作被提升至治国理政的新高度,扶贫攻坚加速,力争2020年前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背景下,中民投的扶贫举措获得认可。今年8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在中民投盐池光伏项目现场调研时表示赞赏说,中民投做了实实在在的好事,通过经济手段,改善了农民的就业和生活条件,通过基层党建,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这样的做法值得鼓励和推广,希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白锐平看来,在十三五末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投资运营集团、创新整合能源金融的典范、全行业先进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先进扶贫致富代表的中民新能而言,盐池只是第一步。他透露,“光伏+”的扶贫方式在宁夏的落地只是第一步,中民新能通过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契合当地资源情况、政府和百姓需求、符合企业实际的扶贫道路,未来会在全国推广,尤其是在内蒙、山西、河北等光伏重点区域。
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亦曾表示,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中民投迅速落实“光伏+”扶贫模式,探索出了一套规模化的扶贫体系。“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中民投聚合民营企业的优势,继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和扶贫方面的投入,通过光伏产业的规模效应提升扶贫质量,持续为国家的扶贫事业做出贡献,实现企业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高度统一。”(曾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