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气候资金缺口大,怎么来? 推动绿色金融
气候资金缺口大,怎么来? 推动绿色金融绿色金融被纳入G20杭州峰会议题,成为本次G20峰会的一大亮点。峰会将审议《绿色金融综合报告》,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中集中讨论,绿色金融注定
绿色金融被纳入G20杭州峰会议题,成为本次G20峰会的一大亮点。峰会将审议《绿色金融综合报告》,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中集中讨论,绿色金融注定将成全球关注的热点。
2015年底,中国向G20提出了把绿色金融纳入G20议题的建议,随后被在三亚举行的G20财政和央行副手会议采纳。
中国为绿色金融的推进做了长期的努力,如今,几乎在全球范围内绿色金融都成为热门话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等危机日益紧迫,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变经济生产方式、推进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绿色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而绿色金融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工具。
绿色发展打下“中国印记”
在中国的倡议下,G20杭州峰会将讨论绿色金融与气候资金等问题。而早在2016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就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旨在识别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制和市场障碍,研究如何提高金融体系动员私人资本进行绿色投资的能力。
鲁政委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说,尤其是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增长动力不足的环境下,各国在努力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着力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寄望于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特征的绿色经济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持续稳定的动力。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15年我国实现煤炭消费和能源使用碳排放双下降,带动全球能源部门碳排放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已经一跃成为领导者之一。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国内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基础和市场都在快速成长——我国正在引领全球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鲁政委指出,相比起以自愿为基础,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制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平台,G20平台更具有执行能力、协同能力以及推动能力,将绿色金融放在G20的平台上探讨,将会推动《巴黎协议》目标的逐步落实。现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技术需求和供给不平衡:发达国家掌握资金和先进技术,而环境相对较好;而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和技术,但是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如何让发达国家的技术惠及发展中国家,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需要解决这个难题。
在鲁政委看来,绿色金融,是将环境影响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作为重要的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其关注环境和社会效益,努力将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环境成本或收益“内部化”,追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
加强环保不仅仅只是成本,其实也同时为经济打开了盈利之门,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兴产业,拥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奠定商业基础。
绿色金融助力经济转型
央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专业委员会顾问陈雨露明确指出,绿色金融是一项市场化安排。他表示,金融发挥着筹措资本、配置资源、管理风险、提供信息、解决激励问题等核心的功能。在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前不久颁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陈雨露也认为,绿色金融推进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好地方政府在推动绿色金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虽然绿色金融在中国刚刚起步,但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很看好绿色金融的发展。因为它适应了当前全球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长期以来,金融和绿色结合得并不够好。当前的国际合作环境、政策环境非常好,在全球共同实施金融治理等的环境下,下一步就是金融系统如何推进的事情了。我们的金融机构要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绿色金融的必然趋势,金融机构的参与度要更深,而且我们的创新能力要提高,才能切实发挥好目前的政策环境优势,将绿色金融做得更好。当然政府的激励、公民的意识、能力建设的推进也特别重要。
近几年,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断发展,目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多种衍生产品和服务。
按照中国绿色金融的推进力度,鲁政委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市场。
吴庆则指出,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减少碳排放,目前来看,优选就是运用市场化的工具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碳市场。
十年前开始,中国就出台绿色金融三大政策
G20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绿色金融是其中重要议题。
中国绿色金融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对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积极推动,也让自己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减排并向绿色低碳领域投资,但是绿色金融如今成为一个亮点,契机就是G20峰会,去年底中国向G20提出把绿色金融纳入G20议题并被采纳。
绿色投资年需几万亿美元
2015年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给全球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即必须向绿色、低碳、清洁的方向转变。
但客观地说,这并不是一个最新的议题。一直以来,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减排并向绿色低碳领域投资,为何绿色金融如今成为一个亮点?
王遥认为,契机就是G20峰会。G20峰会的影响力以及在全世界推广绿色金融的举措和活动,大大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进一步助推巴黎气候协定的推进,有助于全球走向更加绿色、低碳。
不仅中国,全球许多国家都面临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挑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金融监管层近年开始着力系统地推进绿色金融。比如,中国从2006年开始有三大绿色金融政策,涉及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而就在两天前的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显然,绿色金融在中国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分析指出,和中国一样,全球许多国家都需要大规模的绿色投资,以应对环境挑战和气候挑战。关于绿色或可持续投资的需求,国际上很多机构都做了不同测算。虽然口径和角度不尽相同,但是基本共识已经达成,即全球每年需要几万亿美元的绿色投资。
资金投向兼顾约束和激励
低碳绿色是由环保部门来主管,为何如此强调金融在其中的作用?王遥指出,环保部门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但如果金融领域不行动,资金依然流向高污染、高排放的领域。如果不改变资金配置方向,我们的经济转型,低碳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绿色发展就是空谈。因为金融作为核心,它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目前,多数投资确实更多考虑的是财务收益,而绿色效益考虑较少。但金融不是慈善机构,要引导金融性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需解决的依旧是其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投向污染性项目会带来较大损失,而投向清洁项目的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收益较高,金融主体自然会改变其投资行为。
在王遥看来,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有些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转型,资金需要投向绿色低碳领域,这是一个方向。怎么去引导呢,除了约束,还需要激励。尤其是政府的财政税收支持、增信担保措施等,以及业务行政管理上的奖励措施等,应更好地发挥公共资本的撬动作用,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改善其收益性和流动性。
马骏认为,过去几十年,各个国家用了很多办法来应对外部性的问题。比如直接给项目补贴等财政手段,或使用监管手段限制污染项目,倒逼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
中国把绿色金融作为G20峰会的重要议题,明年德国也将其作为重要议题。G20对该议题的关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全球对此的关注。
王遥表示,在全球层面上,接下来会创新更多的金融工具,信贷、证券、保险的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更加有助于将全球的社会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当中,更好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在G20峰会的推动下,金融监管如果能够产生联动效应,绿色金融的影响力就会非常具有想象空间。
病症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等危机日益紧迫,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变经济生产方式、推进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药方
将绿色金融放在G20的平台上探讨,将会推动《巴黎协议》目标的逐步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绿色金融推进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