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产业竞争进入智能“质”造模式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08-21 17:16:28
热度:

光伏产业竞争进入智能“质”造模式2015年我国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43GW,但按照国家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太阳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量应达150GW。

2015年我国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43GW,但按照国家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太阳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量应达150GW。经历了多次“过山车”的中国光伏产业,到底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4月13日至14日举行的“2016德国莱茵TüV质胜光伏盛典”上,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中国的光伏产业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实现预定目标没有问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认为,我国将在2020年完成装机150GW的目标,2030年累计装机达到400~450GW。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6.5万吨,增长25%,占比48.5%;电池组件产量45.8GW,增长28.7%,占比48.5%。光伏新增装机量约1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3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量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位。

  与会代表表示,经历了多次的产能扩张之后,我国的光伏产业正在提质升级,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电站质量成关注热点

  自国内光伏电站开建以来,两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一是融资难题如影随形,并逐渐成为光伏电站开发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二是电站质量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与其他投资项目一样,投资机构提供融资的前提是确认光伏电站项目的收益。因此光伏电力投融资业务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光伏电站企业提供优质项目并稳定运行。由于电站质量不稳定和标准缺失等带来的认定难题,更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目前,我国光伏投资热情从上一轮的制造环节向应用环节转移,除金融机构外,很多传统行业企业也切入光伏投资领域。”王勃华说“这一轮的投资热情主要是在电站,期望不要形成当年制造业那种热度带来的恶果,形成很多过剩。”

  据悉,我国光伏组件前20名的企业都已经涉及到电站,国外的苹果、谷歌、微软,国内的三一、神华、太极等非光伏领域的知名企业,也在投资或进入光伏电站领域。

  “从产业链条来看,电站在下游,它的配套在上游,上下游之间整合的技术交流和结合,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在我们看来,行业目前对于电站质量的把控,还没有在行业达成统一认识和标准,是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德国莱茵TüV太阳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服务副总裁邹驰骋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智能“质”造引领产业升级

  尽管我国的光伏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面对国外“双反”、国内产能过剩等一系列不利环境,发展之路从未一帆风顺过。“近几年我们关注到欧洲市场装机率平稳发展,美国和亚洲市场也持续走强,这些变化给光伏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同时国际市场也对光伏产品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产品性能以及准入门槛、电站投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德国莱茵TüV上海首席运营官陆勋海表示。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曙光也十分赞同。他表示,未来光伏制造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产品长期可靠性问题,包括关键材料25年可靠性质量保证,智能化生产,一体化系统管理,差异化产品的应对策略,实施智能制造等。“而智能制造关键是要实现原材料、制造设备、生产工厂、运输、销售5大环节的智能化,其实智能制造的核心并不是制造,而是质量。要想靠智能制造创新来实现我们更有价值的产品解决方案,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更优的制造成本和更可靠的质量。”他说。

  王勃华表示,“光伏制造2025”关键是提高产品可靠性和产线运行效率,降低工厂库存。它主要包含3个方面,技术与产品创新——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提升工程运维的信息化,生产过程远程集控、全产业链信息协同管理;提升自动化设备的智能互联——降低制造成本和提升质量的关键因素。邹驰骋也认为,中国光伏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应当在平衡生产能力、成本控制、精益管理这一系列的问题当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