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山西七大煤企超低利息输血 万亿债务化解左右为难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08-15 11:01:09
热度:

山西七大煤企超低利息输血 万亿债务化解左右为难“对于山西来说,煤炭业债台高筑的现状,不过是经济低谷对传统产业的一种淘汰。”一位熟悉山西省经济现状的金融界人士

“对于山西来说,煤炭业债台高筑的现状,不过是经济低谷对传统产业的一种淘汰。”一位熟悉山西省经济现状的金融界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8月5日,山西银行业支持省属煤炭集团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会召开,针对煤炭产业项目属性和生产经营周期长的特点,山西将设立3至5年的省属煤炭集团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焦煤、同煤、阳煤、潞安、晋煤等七大省属煤企的4000多亿元银行贷款将全部重组为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

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针对煤炭企业的专项贷款在山西已经有过数例,像同煤和阳煤都已经拿到过。专项贷款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缓解煤企的偿债压力,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一方面也是鼓励煤炭业转型升级。但是山西省经济基础太差,除了煤炭和钢铁,并没有别的行业可以拿得出手。

“专项贷款的设置虽是个良策,但对山西这个区域来说,如果没有新兴产业的崛起,可能还只能是缓解阵痛而已。”上述消息人士称。

超低利息输血

对于山西省煤炭企业来说,“专项贷款”并非稀罕事。

据了解,此前阳煤就曾经从银行拿到过一笔“专项贷款”,资金主要用于用地建楼,然后推向市场销售,回款一部分用来偿还银行,一部分用来给员工发工资。

“一般来说,专项贷款利息非常低,比如阳煤那笔专项贷款,是银行以年息1点多吸收进来的,给阳煤是年息3点多。银行在中间只赚取一点点辛苦费。”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专项贷款贷给企业只能专款专用,一般银行会派驻一个管理员进驻企业监督,之前银行不愿意做专项贷款是因为不好管理,但当前国内反腐败力度很大,加上企业身陷困境,专项贷款一般也不敢乱用。

据悉,此次“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就是以延长贷款期限或增加新贷款等方式,提高企业融资满足率。

煤炭行业是山西经济的命脉,省属煤炭企业集团作为行业龙头,如生产经营出现大的波动,就可能对山西财政、金融、就业、民生等造成严重影响。而山西煤炭行业全口径融资占全省银行业融资总额的30%,煤炭企业短贷长用现象普遍存在。设立开办3至5年的省属煤炭集团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一方面是将原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重组为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另一方面对省属煤炭集团的合理融资需求,通过发放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予以支持。

此前山西银监局局长张安顺曾表示,除了专项资金,政府还将探索通过为去产能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有创业要求、具备创业条件但缺乏资金的分流人员,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等。

不过对于债务累累的山西煤企来说,什么样的融资需求才是合理融资需求却不知银行将如何判断。

恐怖的高负债

虽然山西银行业在政府推动下愿意助煤企一臂之力,但山西七大煤企天文数字一样的负债额却着实让原本担负着不良资产的银行业心惊胆颤。

根据计划,山西银行业计划将七大省属煤企的贷款全部重组转为“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涉及资金4000多亿元。

事实上,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根据山西七大省属煤企2016年一季度财报数据统计,一季度,七大煤企资产总额1.47万亿元,负债总额1.2万亿元,几乎相当于全山西省在2015年1.28万亿元的生产总值。

而作为全国第三大、山西第一大煤企的同煤集团,更是成为了山西省负债最多的煤炭企业,截至2016年一季度,同煤集团总资产为2678.25亿元,总负债为2274.7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4.94%;在此前一个季度,同煤集团的负债为2192.09亿元,仅一个季度,同煤集团负债总额就增加82亿元。

“煤企现在的日子相当惨烈,半年发不下来工资的并不少见,现在很多煤企就是勉强给职工发发工资,高层和中层也就是发个生活费。”一位煤企中层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效益最好的时候,中层一个月能拿到四五万的工资,而现在也就是几个月发一次生活费。

有煤炭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同时,成本低廉的进口煤也在进一步压制国内煤炭市场。“进口煤最低才卖150元/吨,而山西省的煤炭开采成本最低都在180元/吨,根本无力竞争。”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进口10803万吨,同比增长8.2%,5、6月份煤炭进口同比分别增长33.6%、31%。而另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2016年上半年消费18.1亿吨,同比下降4.6%。

银行业两难

原本就背负着高不良贷款率的山西银行业,还有多大能力去帮助煤企?

此前,银监会公布了2015年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监管指标: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881.65亿元,较年初增加123.62亿元;不良贷款率4.75%,较上年末增加0.17个百分点。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指出,信用风险已逼近警戒线。

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36201.6亿元,总负债为35107.79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01.29亿元。

王一新在出席2016山西金融工作座谈会时指出,2015年山西省不良贷款余额882亿元,不良贷款率4.75%,信用风险逼近警戒线。山西省“煤、焦、冶、电”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蔓延,四大行业不良贷款332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36.5%。

有熟悉山西省经济的金融业人士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山西省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很可能会比公布出来的更高。

据悉,山西省政府有邀请金融专家帮助省内银行通过转型重组等方式来降低不良贷款率,但是该金融专家却深深地感到力不从心:“不过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这边费了很大力气刚刚降下来3个亿的不良贷款,回头一看,这段时间又已经新增加了10亿的不良贷款了。”

尽管顶着巨大的金融压力,但因为多年来依靠煤炭这一单一产业,山西省政府为了帮助煤企减缓债务压力可谓不遗余力。此前,山西还试图用一场由副省长带队的政府组团“站台”,来博得资本的再度青睐。

山西省政府表态称,高度重视债券市场的风险防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零违约。不过,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如烫手的山芋般,仍让投资人避而远之。

去产能困局

山西省政府拉着金融机构誓与煤炭行业共存亡的举动看似破釜沉舟,但背后的风险却让行业人士为之忧心。

有业内专家认为,山西省银监局官员表示,省属七大煤炭集团是“有保有控”差别化信贷政策中“保”的对象,因此支持七大集团的合理融资需求,银行业义不容辞。但是,“有保有控”差别化信贷政策,要求的是银行信贷保证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对于像山西这样资源单一的省份来说,最需要的是从资源绑架中突围出来,而非通过金融支持,使这种经济结构得以强化。

上述消息人士同时认为,专项贷款的设置对山西省来说,是个好策略,但是专项贷款本来应当用于鼓励山西省煤炭企业的创新转型,目前山西省基础太差,像当前比较火热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行业几乎没有,而政府一直鼓励的煤化工和煤制油行业也因为遭遇低油价而暂时看不到希望,往昔的“煤炭黑金”,如今成了“煤炭黑洞”,如果煤炭企业转型不力,最终专项贷款很可能会被消耗殆尽。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煤炭厅副厅长胡万升近日公开表示,今年山西将退出2000万吨煤炭产能,到2020年前退出1亿吨以上。这一目标占全国煤炭去产能目标的十分之一左右。


据悉,今年2000万吨退出产能指标已被层层分解,属于6家国有大型煤炭集团的21座煤矿将被关闭退出。2016年将关闭退出的21座煤矿,分属山西焦煤、潞安集团、同煤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6家国有大型煤炭集团,分布在太原市、长治市、临汾市等8个市。

不过目前看来,山西省去产能的指标已经全部押在四季度。

8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煤炭去产能和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情况通报》指出,前7个月煤炭去产能进度比较迟缓,退出煤炭产能9500多万吨,只完成了目标任务的1/3多一点,特别是7月份退出产能不到1000万吨,工作进度明显滞后于时间进度;其中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将大部分去产能任务安排在四季度完成,年底集中赶进度的现象十分突出,全年完不成任务的风险很大。

去产能不力,又难以找到新兴产业以便从资源绑架中突围,山西这局棋要怎么破?“不改变,就只能被淘汰。”一位金融业人士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