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马家骥:我国石油装备业产能过剩的辩证法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07-26 08:28:28
热度:

马家骥:我国石油装备业产能过剩的辩证法国内很多深陷经营困境的装备制造企业将亏损原因归结为市场因素。其实不然。当前石油装备市场需求萎缩毋庸置疑,但市场是否过剩还需辩证地分析。
持续两

国内很多深陷经营困境的装备制造企业将亏损原因归结为市场因素。其实不然。当前石油装备市场需求萎缩毋庸置疑,但市场是否过剩还需辩证地分析。

持续两年的低油价,使得投资不断收紧、需求总体减少成为国内外石油行业的新常态。据英国布克莱银行对全球225家油气公司的调查,2016年上游行业投资比上年下滑幅度由年初的15%上调至27%。这客观上造成了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工作量的持续缩减,海外钻井口数由2015年的近7.7万口下降为2016年的近6.5万口,降幅超过16%。

作为油公司和工程技术公司的乙方,通过两者低迷的业绩就可看出,低油价下装备制造企业的日子更为难过。国内很多深陷经营困境的装备制造企业将亏损原因归结为市场因素。其实不然。当前石油装备市场需求萎缩毋庸置疑,但市场是否过剩还需辩证地分析。

个别装备领域产能过剩

钻采装备领域仍有空间

近几年,国内石油装备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业内固定印象。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据统计,2014年全国钻采业装备制造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中国石油油气当量在全国占60%计算,每年采购的钻采装备估计1000亿至2000亿元,这还不包括输送管和动力设备。而近几年中国石油装备板块总销售收入仅几百亿元,只占中国石油年采购额的几分之一。

由此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只是处于一种相对过剩的“幻影”中。产能过剩也仅局限于个别领域,钻采装备领域仍有广阔空间。然而,一方面,油气生产经营对钻采装备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务却认为市场过剩,工作量不足。

这一“错位”现象背后有复杂的历史原因。早在石油石化两大企业重组时,原本从物探到制管的完整产业链被分割开来,中国石油专注于钻机、制管等业务,中国石化则专注于固井压裂设备等。两者本应相互补充,但后期由于市场导向、企业发展、民营装备企业崛起等各种原因,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市场“扎堆”,部分装备产品“人满为患”,而另一部分“无人问津”。

另外还有现实原因。近几年,国家提倡装备制造企业“控制常规产能、退出低端业务、发展高端业务”,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国内很多石油装备企业扎堆在海洋装备、自动化装备等高端装备领域,而抽油机、修井机等低端装备市场却涉足较少。事实上,在我国高端装备企业斥巨资研发海洋装备之时,斯伦贝谢就将目光投在了技术含量较低、利润较薄弱的国内抽油机市场。国际油服公司都来中国抢市场,这样还能说国内石油装备市场过剩吗?

国内装备市场容量有限

海外装备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钻采装备市场与油井数正相关的属性粗略计算,2014年海外钻采装备市场容量约为国内的近2.4倍。如果按照当年我国钻采装备出口300亿人民币计算,仅占我国总收入的10%。我国装备仅及海外估计市场的4.2%,由此可见,我国石油装备业国际化只处于起步阶段,海外市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走出去”是我国钻采装备的长期战略和现代化治理转型的契机。尤其是当前的低油价寒冬期,对于国内装备企业来说既是挑战期,也是“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期。

原因之一,经过了多年发展,我国钻采装备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追溯历史,我国钻采装备业是在上世纪石油部机械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博采众长,整体上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采装备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抽油机、钻井泵、顶部驱动、成套钻机和成套压裂装备进入美国市场,标志着我国钻采装备业已经具备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转型的能力。

原因之二,低油价下国内市场容量有限,但海外市场前景广阔。当前,国内外油气企业在减少资本投入的同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课题——如何降低成本。一些石油公司在撤销一部分项目后,对正在执行的项目也要求服务企业降低20%至30%成本。大部分油服公司还没有能力削减如此多的成本,所以选择我国钻采装备是降低成本的有力举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石化采购1.2万米钻机,国民油井的报价相当于宝石机械3台钻机的价格。因此在低油价下,石油公司降成本的需求成为我国钻采装备跨出国门的重要机遇,甚至有些专家提出了“中国制造将拯救低油价”的论断。

整机制造市场萎缩

服务市场方兴未艾

长期以来,国内装备企业专注卖产品,国外装备企业擅长卖服务,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模式。在我国专注于整机销售之时,日本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中,服务收入已经接近70%。哈里伯顿、贝克休斯等国际油服企业也早已将服务制造型玩转。

如果在高油价装备需求旺盛时,两种模式都可以获利。然而在低油价下,国内整机销售需求锐减,服务市场却方兴未艾,据统计,仅再制造服务市场全国产值就达到1500亿元。面对如此广阔的服务市场,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必须要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过渡的步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抓好培训,搞好售后服务,保证设备质量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长久以来,国内装备企业存在重主机轻备件的倾向,实际上我国备件、维修和再制造市场前景也相当广阔。

同样以再制造为例,据统计在质量不低于新品情况下,成本仅为新品成本的50%,与新品相比节能60%,节约材料70%以上。因此,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一定要抓住低油价时期,提升自身吃干榨尽已有资源的能力,不仅向用户提供整机、部件和备件,还要为主机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其二,抓好配合,与工程技术企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目前,我国很多民营装备企业已经直接在一些地区开展了工程技术服务。例如,宏华公司目前已拥有20个钻井队在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和国内从事钻井业务,并向压裂连续管钻井修井作业拓展;杰瑞公司工程服务遍布压裂、制氮、连续油管作业、径向水平井钻井等领域……

装备制造企业与工程技术企业本就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两个领域。低油价下,两者如何携手并进、抱团取暖,上下游一体化石油企业如何释放一体化红利等,都是装备制造企业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为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室副主任。记者魏枫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