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垃圾分类治理为何收效甚微?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07-18 09:01:43
热度:

垃圾分类治理为何收效甚微?扫描二维码,垃圾箱盖自动打开,投入分类的回收箱。不仅对垃圾进行精准称重,还能上传数据至云端平台。近日,北京部分小区内陆续出现约1000个这样的智能垃圾收集

扫描二维码,垃圾箱盖自动打开,投入分类的回收箱。不仅对垃圾进行精准称重,还能上传数据至云端平台。近日,北京部分小区内陆续出现约1000个这样的智能垃圾收集箱。记者从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获悉,今年北京市将设3000个类似的智能垃圾收集箱,覆盖1000多个小区。

智能垃圾箱,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它真的是化解垃圾分类难题的良方吗?相信这是许多人心中共同的疑问。依笔者看来,科技的融入,对于垃圾分类推广当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我们绝不能完全依赖于科技进步,将科技视为实现垃圾分类的绝对推动力,或者将垃圾分类推广不力的症结全部归咎于科技层面,并因而忽视管理策略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简而言之,加速垃圾分类的推广,既需要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更需要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制度在我国推行多年,却始终收效甚微。原因何在?究竟是科技不达标,导致垃圾分类无法付诸实践,还是城市管理水平不足以及民众公共意识欠缺,令垃圾分类难以实现?显然,这其中对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如果管理水平跟得上,哪怕相关技术能力并不突出,仅仅依靠普通的非智能化垃圾桶,也足以让垃圾分类取得突破。

不过,虽说科技不是当前实现垃圾分类最关键的问题,但先进卓越的技术却是助力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当相关科技愈来愈先进,垃圾分类流程得到最大程度简化,垃圾分类奖励制度得以从容兑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参与意愿、认识水平等,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智能科技能对垃圾分类产生有益促进,但垃圾分类的全面推进又不能仅仅依赖于现代科技。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垃圾桶带来管理便利的同时,也必然带来管理上的新课题。例如,智能垃圾桶管理维护成本的增加,与非智能环节的碰撞对接等等,都要得到妥善考虑处置。另外,智能垃圾桶应当尽量降低门槛并提升适应性,对于无法使用智能功能的用户,其垃圾分类需求应通过其他方式得到补偿。毕竟,智能化需要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一些老人或特殊人群受限于自身认知能力等,可能无法使用智能功能。此时,必须提供相应渠道实现功能代偿,避免使智能化成为阻挡部分人群参与垃圾分类的高墙,隔绝了一些特殊人群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

总之,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的提高,必然催生相关科技应用,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又会反过来倒逼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智能垃圾桶如能得到合理化应用,有望开拓出一条科技与管理紧密结合的垃圾分类治理新方向。至少当前看来,智能垃圾桶对于推动实现垃圾分类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