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绿色转型路上的年轻“创客”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07-14 17:03:30
热度:

中国绿色转型路上的年轻“创客”来自台北清华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潘忻人将用五周的时间来完成一些图表。随后,他将把这些图表贴在街道办事处、菜市场和居民小区里,好让大爷大妈们能看懂什么是

来自台北清华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潘忻人将用五周的时间来完成一些图表。随后,他将把这些图表贴在街道办事处、菜市场和居民小区里,好让大爷大妈们能看懂什么是“垃圾处理系统”。

潘忻人的计划名为“视觉英雄”,旨在将抽象、枯燥的环保政策变成直观、有趣的可视化图表。因为这个计划,潘忻人从数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以下简称夏季学院)的首期学员之一。

夏季学院于2015年10月由清华大学和苹果公司共同发起成立,首期遴选出9个环保创新方案。这些方案的设计者--32名来自中国各高校的环保“创客”们从6月27日开始,在清华大学接受了为期两周的培训,六位国内外的顶尖专家讲授了环境治理创新前沿、法律和市场环境等课程。

接下来,他们将分赴甘肃、重庆、湖南、江苏、上海等地,深入当地环保部门或环保企业实习五周,以便在实践中让各自的奇思妙想接上“地气”,使其成为真正可操作、推广的环保方案。

据夏季学院项目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介绍,学院的宗旨就是鼓励学生发现现实中的环保问题,从而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实现教育、创新和现实社会的连接。“我们希望,这些拥有环保梦想的年轻人将是中国绿色转型路上的先锋。”

实习期间,潘忻人会在上海普陀区环保局的帮助下,走访当地的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厂、基层执法点等,不断修正那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变量”:执法成本、地方环保事务的条块分割、居民环保认知度……

在台湾大学读书时,潘忻人就在一次调查中发现,一项公共政策背后的许多考量,隐藏在枯燥、复杂的文字里,民众很难全部掌握,双方信息不对等。“比如,垃圾处理、阶梯水价等政策都遇到过质疑。”潘忻人说,“我希望帮助政府将各项重要、专业的环保政策柔性落地。”

任洁是这32名学员的班长。“我是山西太原人,家乡的环境比较糟糕,特别是雾霾问题,每次看到相关报道,都很刺痛内心。”

任洁在大学本科期间就开始研究节能减排的课题,但却发现,“一个环保项目走到后来,都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既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政策、市场共同作用。”两周的培训加深了她的认识。

任洁的方案名为“和盒”,表面看是为校园里被弃的外卖餐盒穿上一层“绿色隔离衣”、实现食物残渣和餐盒分离的技术手段,实际上却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终端处理等各种调研,平衡好每一个相关群体的利益。

事实上,除了创新性外,方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也是这些学员们重点考虑的内容。实习结束后,他们将在中国绿色创新竞赛上展示各自的项目。其中,一些优秀的项目可能有机会在未来启动,解决实际中的环保难题。

在近日举行的实习启动仪式上,苹果公司环境、政策和社会事务副总裁莉萨·杰克逊表示“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些项目的硕果”。在她看来,“培养具有创新、环保意识的年轻一代,将在未来帮助中国更好地应对污染、植被流失、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

来自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大三学生戴聪润对苹果正向供应厂商推行的“废物处理项目”很感兴趣。“听说,从职工食堂的食物残渣,到包装零部件的各种材料,都会被妥善处理,而不是直接扔进垃圾箱。”戴聪润说,“我觉得这个做法可以借鉴到工业园区里,建立一个居民、工业和环境都共赢的绿色生态圈。”他的方案名为“ICE”,正是工业园区、社区和企业三者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认为,中国过去的环境保护,核心是末端治理。而现在,中国领导人提倡绿色发展,就要着重源头减排,特别是改变工业发展模式,建成生态工业。这就需要观念、技术和管理等的各项创新。

钱易说,中国可能有200个城市面临“垃圾围城”,但是“垃圾山”也可以成为“城市矿山”。对此,潘忻人很认同。在他的家乡台湾新北市,由知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八里垃圾焚化厂就坐落在民居附近,因环保、现代、卫生而扬名,甚至有人在那里举办婚礼。

“我希望能用直观、易于理解的图表,促进政府和民众对于环保问题的沟通和理解。”这个笑容腼腆、谈吐文雅的男孩内心住着一个“改变世界”的英雄梦。“比如,打破垃圾焚烧的邻避效应,让每个人都知道,垃圾焚烧可以科学、合理地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