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应对气候变化 须要有紧迫感
应对气候变化 须要有紧迫感近日,德国提出,到2030年,德国所有新登记的汽车须达到零排放标准。这意味着,传统燃油汽车将面临禁售局面。消息一出,引发轰动。
其实,德国还不是在环保方面
近日,德国提出,到2030年,德国所有新登记的汽车须达到零排放标准。这意味着,传统燃油汽车将面临禁售局面。消息一出,引发轰动。
其实,德国还不是在环保方面最“激进”的国家。荷兰和挪威甚至已经就“从2025年起禁售燃油汽车”发起提案,并且正在评估实施的技术可能性。作为汽车工业发达的制造业大国,德国的举动具有风向标意义:也许就像汽车最终取代马车一样,新能源汽车时代正以不可阻挡的脚步悄然而至,宣告了人类交通工具史和能源史必将翻开全新的一页。
尽管从现在来看,新能源汽车带给我们的体验还很难令人满意:里程焦虑、充电烦恼,很多人成为新能源车车主只不过出于摇不上号的无奈,或者作为家庭第二辆车之选;新能源车似乎只是政策强推下代价高昂的小众“玩具”而已。
不过,有什么新生事物从一开始就十全十美呢?火车刚诞生时不也是跑不过马车吗?评价任何事物,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预计到它的潜力和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终有一天新能源汽车将破茧成蝶、大放异彩。
虽然交通工具的换代和能源革命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德国等国家未雨绸缪的超前举动充分说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不容置疑的历史潮流。谁要是在这一点上心存侥幸,看不清大方向,就会错过一系列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从而丧失战略主动权。
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考虑,我们的步子还不能迈得那么快,但也必须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不能因为眼下的利益得失,丧失了从长远打算的战略部署;更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动摇了信心,畏缩不前,甚至走回头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坚定不移抓好落实。
这并非虚言。比如,当前电力市场已经供大于求,但因为煤价便宜、收益可观,很多地方仍在密集上马火力发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遭到“排挤”、无法消纳。“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到能源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治理。
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等措施,从根本上扭转制约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把阻碍绿色发展的“绊脚石”清理干净,我们才能兑现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的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上一篇:环保产业如何优雅地与资本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