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三年结硕果,北京农科城惠及民生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06-25 22:04:45
热度:

三年结硕果,北京农科城惠及民生  “惠及千家万户的科技是最酷的科技。”3月22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调研指导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时有感而发。  这一天,

  “惠及千家万户的科技是最酷的科技。”3月22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调研指导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时有感而发。

  这一天,有别于大棚外的春寒料峭,通州种业园的展示区里暖意融融,上百种不同的青苗正在生长,而灌溉机器人忙碌着照料它们。科技部和北京市领导调研的这些优良品种和农业设备,将很快普及北京,走向全国。

  2010年8月,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同签署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协议时,万钢曾表达过他的梦想:“让市民们不出远门,就能看到将美、艺术、科技以及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科城,绿树成荫、瓜果成田、鲜花遍地。”

  如今,这幅画卷已经徐徐展开,线条飘扬,色彩亮丽。聚集众多资源,倾注多方努力的北京农科城,不到三年,便风生水起。按照“一城多园五中心”的总体布局,在现代种业、循环农业、农业现代物流、食品安全等方面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依靠高端研发和现代服务业引领,北京农科城的科技成果正在辐射全国,惠及千家万户。

  良种创推,引领全国农业

  2012年,出自北京农科城的一种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向全国推广约1.5亿亩,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粮食产量“九连增”。“京科968”玉米品种,在多个区域的生产试验中位列第一,大面积示范,让中国玉米育种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正是一年前,北京农科城成立了“玉米新品种开发联合体”,这种产学研结合新机制撬动了种业科研和推广的潜能。如北京农科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所说,“‘联合体’让参与单位优势互补,一年就实现了60万亩到600万亩的跨越式发展。”

  无独有偶,北京农科城的小麦新品种在全国示范应用推广。他们的“京麦”系列杂交小麦种子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大面积推广,平均亩增产20%—30%。

  北京农科院小麦中心主任赵昌平表示,2012年北京农科城推动中国种子集团与北京农科院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加快了小麦良种的选育推广。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国外公司在耐储藏的番茄,甜椒和早春萝卜等高端品种抢占国内市场。现在随着本土蔬菜良种企业的壮大,很多高端菜种已经实现自研自产。”北京农科院蔬菜中心主任许勇介绍说,依托北京农科城的成果转化平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蔬菜品种,如“京葫36号”等一批新品种已打破国外垄断。

  花卉苗木、水产、果树、禽蛋等一系列领域的良种创制,都已经受益于北京农科城的机制创新,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了实惠。

  京红、京粉系列蛋鸡,作为全国最大的自主创新品种,父母代销售占全国市场50%,种鸡规模居亚洲第一。

  许勇表示,现代种业的关键是建立现代商业化育种机制。“北京农科城在通州建立了国际种业科技园,一个是让企业聚集,一个是探索让科研院所支撑企业发展。”

  这一机制创新,让研发良种有利可图。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合作,让品种选育更趋商业化和专利化。育种规模上去了,还能提高投资效率。

  目前,昌平园的安全蔬菜、优质果品和绿化苗木产业链,顺义园的高端花卉服务产业链,通州园建设以高通量育种服务为引领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链,为全国的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北京农科城还布局未来,其良种创制中心在作物育种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成功绘制全球首张西瓜全基因组图谱,拥有了多种作物的基因库资源,抢占了籽种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循环农业,扮靓绿地蓝天

  “生态建设不光是花卉满园,瓜果遍布,一片绿色。还有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是循环农业的运用和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3月22日,万钢在调研北京农科城时指出,现代农业可以为减少能源消耗做贡献,为首都的蓝天做贡献。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在北京农科城的项目推动下,北京德青源公司开创的全球领先的生态农业模式。该公司刚刚将自主研发的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技术输出到美国。

  目前,德青源鸡场存栏蛋鸡300多万只,10只鸡每天产生的粪便相当于1个成年人1天的排便量。这么多粪便废弃物该如何处理?德青源给出的答案是变废为宝。

  中国最大的鸡粪沼气发电工程——德青源养殖场沼气发电循环利用示范工程,每年利用650万立方米沼泥,生产固态有机复合肥6600吨,沼液7万多吨,可满足5万亩耕地生产用肥。“并网发电满负荷时,每天可发电4万千瓦时。”德青源沼气发电厂厂长王九章说。

  在附近的有机蔬果温室中心示范区,有机种植园利用的就是沼气发电的余热、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料,带动了当地发展万亩有机蔬菜和水果基地。

  这就是德青源探索出的“未来农场”模式:企业养殖蛋鸡,秸秆和鸡粪生产沼气,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和为农户提供沼气燃料,农户利用有机肥料种植蔬菜和玉米,企业利用农户提供的绿色玉米喂养蛋鸡,企业、农户良性循环,实现共赢。

  德青源将为北京1万户农民提供沼气的同时,每年向社会提供1400万度的绿色电力,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4万吨。这种模式,完全解决了养殖场的废弃物处理问题,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访客为之赞叹。不仅在德青源,在北京许多地方,“变废为宝”已从理念变为现实。在北京延庆县的葡萄产区,采摘期过后,散落在道路两侧和埂边地头的大量葡萄藤也进入了沼气池。用秸秆和葡萄藤压块制气的沼气站,给葡萄藤找到了出口,也解决了环境污染。而用沼液浇灌的水果更是质量上乘,在许多情况下,沼肥的使用还可以预防病虫害。

  在北京北部的鱼类养殖区,人工湿地技术,把传统的养殖模式转型为生态养殖,净化养殖水体,使直接排放下游的水实现零污染。山区沟域里的农林复合系统,在涵养生态的同时,为农民带来了多种致富的种养殖机会。

  北京现代农业的循环模式,让乡村更美,农地更高效。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