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掀开光伏热的另外一面
掀开光伏热的另外一面截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43.18GW,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装机第一大国,这也是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新增装机容量全球排名第一。以制造业打响的中国
截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43.18GW,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装机第一大国,这也是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新增装机容量全球排名第一。以制造业打响的中国光伏热点向应用端转移,产业链收益最高的电站投资成为新一轮热潮。
热潮之下,宝安地产、三一集团及餐饮界湘鄂情等纷纷跨界光伏,变身光伏电站投资建设企业。当然“硬币都有两面”,欣喜行业火热势头之余,涉身其中的光伏企业还理性地思考着另外一面。
管控光伏电站质量隐忧
提起中国光伏,无论是光伏组件等制造业,还是光伏电站应用端,庞大的数据之外总会加上质量的问号,这似乎成了中国制造的一项通病。光伏行业协会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建成的电站里大概1/3左右质量不合格。
“根据科诺伟业多年的EPC经验,光伏电站更多的问题出现在组件质量上。”科诺伟业副总经理朱伟钢告诉记者。
科诺伟业副总经理 朱伟钢
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事实。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对国内32个省市、容量3.3GW的425个包括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所用设备检测发现,光伏组件主要存在热斑、隐裂、功率衰减等问题。425座太阳能电站中,30%建成3年以上的电站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由于组件的质量问题,有些建成3年的电站设备衰减率甚至高达68%。如果组件一年衰减超过5%,照此速度,5年后这个电站就将报废。
为规避设备质量风险,科诺伟业的经验是,在电站建设全过程中,执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以光伏组件为例,在生产过程中,科诺伟业就会派专人监制。之后运至施工现场,还会重新进行检测。只有把全部的流程做到位了,质量才有保证。”朱伟钢说。
朱伟钢强调,组件质量不仅源于厂家,还有可能是不规范的施工而导致的。“目前,科诺伟业已建设完成超过300座光伏电站,累计建设独立运行光伏及风光互补电站200余座,并网光伏发电系统100余座,储备电站项目约400MW,规范化的建设流程之上累计了丰富的经验。而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EPC企业来说,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安装过程、方式方法往往会造成光伏组件热斑、隐裂、人为破损等质量问题大面积出现,最终影响光伏电站的高质稳定运行。”朱伟钢介绍。
在朱伟钢看来,光伏电站质量问题是行业急需重视的问题,不仅在于高收益回报,还在于行业“融资难”的破解,更在于未来常规能源的担当。
绕不过的弃光、补贴
还未跨越质量的“鸿沟”,国内光伏电站又撞上了弃光这一“拦路虎”。从2015年开始,愈演愈烈的弃光限电被媒体屡屡提及,国家能源局的光伏数据上弃光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
2016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2015年光伏发电相关统计数据,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弃光现象,甘肃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61小时,弃光率达31%;新疆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42小时,弃光率达26%。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弃光限电约19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甘肃弃光率39%,新疆(含兵团)弃光率52%,宁夏弃光率20%。
对此,朱伟钢认为:“西部弃光是一个必然。首先西部的负荷没那么大,无法消纳过快增长的光伏装机容量;其次新能源与传统火电存在利益博弈,优先发电权无法保障。”
在朱伟钢看来,应对弃光,光伏企业还可以择地投资,但是面对遥遥无期的补贴,“直接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业内人士普遍反映,2013年9月后并网的项目国补大多处于拖欠状态。截至2015年底,风电和光伏补贴拖欠资金已经高达400亿元,最长拖欠周期3年。
“弃光、补贴,这是目前业内面临的普遍难题,很难保证投资者的收益。科诺伟业建设投资电站,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模型之上,我们会综合考虑太阳能资源、上网电价、资金模式、贷款利率及弃光率、可回收率等众多因素,最终选出上乘的项目。”朱伟钢介绍。
尽管弃光、补贴困局一时难解,但朱伟钢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减排承诺中,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左右,这其中光伏承担着4亿kW的重任,为实现减排目标,政府层面将统筹规划并助力企业扫清前行障碍。
光伏“东进”阻碍仍存
西部电站受制于弃光限电之时,目前光伏格局“东进”趋势明显。
“西部电站建设经过前几年的‘大跃进’,容量已有限,关键还面临着日益焦灼的弃光限电难题。如今光伏向东转移已成定局,中东部将成为新一轮投资主战场。”朱伟钢判断。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累计光伏发电装机达2560万千瓦,已超过西北地区的2364万千瓦。
不过,朱伟钢提醒,向东转移的光伏电站目前仍以地面电站为主流,还须提防弃光重演,而分布式光伏发电寻找屋顶资源就是一大难题。他介绍:“优质的屋顶资源首先要看屋顶寿命,这是确保分布式光伏电站至少25年寿命的基础;第二要看屋顶的防水处理,以防后期停电修整影响发电量;第三要有稳定的负荷,负荷与屋顶下的企业息息相关,如果企业生命力强,经营业绩好,就好办,否则收电费就是难题。这些不确定因素阻碍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进程。”
此外,分布式光伏还面临着申请流程复杂、融资难且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等多重困局。然而,纷扰之下的分布式光伏仍有市场红利,与农业、渔业以及精准扶贫的“加法”为其进一步拓宽市场份额开拓了新路。
对于光伏与农业的结合,朱伟钢认为:“光伏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光伏企业在开发项目过程中仍要提高警惕。如国家明确规定农田不能再用,光伏农业用地的合法性容易触及‘雷区’。即便做光伏农业大棚,种什么样的植物能生长得更好,真正惠及农业,这些都是接下来行业要共同探讨并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