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表面活性剂的修复机理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6-06-15 19:53:57
热度:

表面活性剂的修复机理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1、表面活性剂的修复机理分析  所谓的表面活性剂具体是指少量加入便可以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且具有良好亲水性、亲油性以及特殊吸附性

  1、表面活性剂的修复机理分析

  所谓的表面活性剂具体是指少量加入便可以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且具有良好亲水性、亲油性以及特殊吸附性的一种物质。正是因为表面活性剂本身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其被广泛用于各种污染的修复当中,尤其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更为广泛。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机污染物的溶解性,从而使土壤当中的污染物被解吸出来,并随着脱液迁移离开土壤,进而达到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目的。表面活性剂的修复机理实质上就是一个增溶过程,下面就此进行详细介绍。

  1.1 增溶机理

  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凭借疏水作用力进行吸附,它的这种吸附能力要远远强于土壤有机质,所以当表面活性剂与有机物污染土壤发生作用后,有机污染物便会从SOM上被解吸出来,并进入到水相当中。按照表面活性剂与污染物的接触,可将增溶过程分为以下两种:

  (1)直接增溶。在该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中的单体先与污染物中的分子相接触,再形成胶束。当表面活性剂随着洗脱液一并进入到土壤颗粒周围的水相中后,便会与溶解态的污染物发生接触,此时则通过疏水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CMC以后,被吸附的污染物单体将会以污染物为核心形成胶束,随后胶束会在洗脱液中不断扩散,最终便会携带污染物迁移出被污染土壤。

  (2)间接增溶。在这一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先形成胶束,然后再通过水相介质获取污染物,并使之进入到胶束的核心当中。与直接增溶相同,表面活性剂也是先进入到土壤颗粒周围的水相当中,因其浓度要高于CMC,所以能够迅速形成胶束态,并分散与水相当中。由于胶束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从而会与疏水的污染物产生相互排斥的现象:这样两者便无法接近,为此,表面活性剂胶束便可以通过接触水相间接对土壤当中的污染物进行摄取,进而达到增加污染物溶解性的目的。

  1.2 增溶能力评价

  在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想要选出最为适合的表面活性剂就必须确定其对污染物的增溶能力,具体可通过理论对比和试验分析两种方法来进行确定。目前,对表面活性剂增溶能力的评价公式种类较多,如与表面活性剂的亲醇水分配系数相关的评价公式、对增溶产生的负作用公式等等。无论采用哪一种公式对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进行评价,在具体应用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土壤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表面活性剂与污染物的多种作用力的综合增溶效果,这是选择表面活性剂时必须注意的一点。

  2、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对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下面本文就这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