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慧点科技吕翊:“三架马车”拉动“IT+管理”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5-12-29 20:02:55
热度:

慧点科技吕翊:“三架马车”拉动“IT+管理”从1998年到2015年,历经17年,来自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十名硕博士研究生将创业的梦想发挥到了极致。作为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者

从1998年到2015年,历经17年,来自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十名硕博士研究生将创业的梦想发挥到了极致。作为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团队,北京慧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点科技)开创了国产GRC(Governance管控、Risk风险、Compliance合规遵从)软件市场的先河,并铸造了中国领先的管理软件与服务提供商的企业品牌。

“产品、项目交付、营销”,慧点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兼总裁吕翊说,这是慧点科技的“三架马车”。正是在这“三架马车”的拉动下,慧点科技确立了以GRC为核心的商业价值导向、“产品+服务”的业务模式以及以大客户为主的‘T’型发展策略。


慧点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兼总裁吕翊

自2010年担任慧点科技CEO兼总裁以来,吕翊带领管理团队实现了连续五年公司自主软件产品及服务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持续高速增长。如今,慧点科技不仅成长为业内知名的创业“三好生”,更是“软件企业国家队”的“模范生”。

“软件企业国家队”成员

回顾慧点科技创办的初衷,吕翊说,这并不是一个经过了精密策划的决定。时至今日,想想个中难处,吕翊也曾感慨道:“所谓创业、创新,真的不是一拍脑袋决定了就能坚持下来的。当初,在面临就业和择业的关口,姜总(慧点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姜晓丹)率先提出了创业的想法,在没有太多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大家纷纷放弃了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一起创办公司。”

而谈及早期慧点科技的商业模式时,吕翊坦言,公司初创时期并没有商业模式的概念,只有要让公司存活下来的信念。生存是根本。而凭借当初在校期间参与的“集成化桌面办公环境开发”科研项目经验,几个年轻人便决定以管理软件作为公司的主要产品方向。“从最初对Intenet的基础应用,到尝试软件在企业内网的局域应用,直至最终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基于局域网的办公软件,慧点科技早期便立足于工作流以及协同办公类的产品,获得了生存的途径。”

1999年9月,在清华科技园下属的创业园开园之际,慧点科技作为首批入园企业进驻清华科技园学研大厦。得益于清华创业园为清华大学创业学子提供的企业孵化器平台,慧点科技平稳度过了捉襟见肘的创业初期。

2002年初,慧点科技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正式融资,以1.4亿元的市场估值成功地获得了2800万元的风险投资。吕翊回忆道:“至今不敢想象,假设当年没有完成这一轮融资,2003年‘非典’来袭,对于当初以项目交付型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企业而言,有可能都是致命的打击。或许,慧点科技就不复存在了。”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笔在当时看来已经是巨额的资金进来,慧点科技才可以在“非典”时期专注于产品研发,并不断获取新的客户。

在公司创立伊始,慧点科技便与IBM有着紧密的合作。而在2009年,这层深厚的关系终于在资本层面正式浮出了水面。IBM和华软投资在2009年首度对外披露三方的资本层面合作——IBM和华软投资已于2009年初共同注资慧点科技,分别获其9%和10.45%股份。

事实上,慧点科技从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Lotus技术路线,并推出了基于IBM平台产品的知识管理系列应用产品。正是基于这些产品,慧点科技得以在国内大型企业及高端政府客户中建立了庞大的Lotus用户群。自2003年以来,应市场的需求和Lotus workplace技术路线的发展,慧点科技基于IBM全线产品平台创新性的提出了“动态协同应用”的理念,并推出全线应用产品,包括DCI.Indi.Office协同办公系统、DCI.Indi.WebInternet知识发现系统、DCI.Indi.Portal统一信息门户系统、DCI.DataExchanger数据交换平台、DCI.Workflow工作流系统、DCI.SSO单点登录系统等。

作为初创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吕翊指出:“2005年,IndiOffice2.5产品的成型,对于慧点科技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这个版本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应用产品要支持大型集团型企业分布式的体系架构,这在当时是十分领先的。事实上,这个产品本身也可以帮助大型集团型企业实现有效地协同和集中式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IndiOffice2.5产品奠定了慧点科技在大型集团型企业客户的领先者地位。从这个时候开始,慧点科技的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在重点客户市场,已经有非常响亮的声音了。”

瞄准GRC:比IT更懂管理

2005年,慧点科技在明确产品定位的同时,开始关注另外一条业务线——企业内部控制。吕翊说:“GRC的想法正是源于此时。”而此后,慧点科技成为了我国GRC领域实至名归的领导者。

美国国会在2002年7月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该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增加对公司当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内容,同时外部审计师对上述评价发表意见。

SOX法案是一项强制性法案,对所有在美国资本市场(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均适用,包括企业的管理层和审计师。如此一来,无论是美国本土的上市公司,还是在美国上市的非美国公司,包括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都必须遵从SOX法案的规定。

恰在此时,IBM与专门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服务的毕马威公司试图在中国寻找专注于GRC的合作伙伴。鉴于慧点科技早期与IBM的密切合作关系,2008年,慧点科技明确将GRC纳入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吕翊说道:“这项决定对慧点科技的后续发展十分关键,当时制定的任务,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我们坚守的目标。”

目前,慧点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向大型集团型企业提供GRC企业管控软件的开发、实施及服务。通过协同办公产品导入业务流程管理,通过内控管理、风险管理耦合企业业务管理,通过绩效管理实现企业实时监控等,然后再逐步引导客户考虑全面的GRC企业管控体系。这部分业务已经成为慧点科技践行企业管控的一大特色。

吕翊说:“随着企业的发展,以整体管控、战略执行为目标,实现企业管控、风险规避、战略绩效、业务流程管理以及包括质量、安全、环境周期内的各种合规管理,服务于管理层和决策层的GRC企业管控系统将会成为企业在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和有效选择。”因此,他建议,对于大多数具有管理信息化需求的企业,在信息系统设计和部署时应统筹考虑企业风险管控的各项相关工作,从源头上建立监督保障体系,建立风险管理系统,舞好风险管控“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的三部曲,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在促进企业高效运转的同时,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慧点科技服务的行业客户涉及石油石化、钢铁、能源、交通、金融、电信行业,吕翊指出:“他们的信息化水平有先有后,但总体发展水平已经相对领先,至少在投入力度上要比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大得多。”那么,这些传统行业客户在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之后,应该何去何从呢?以金融行业为例,在保险领域,中国保监会于2012年3月发布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吕翊说:“这正是我们想看到的局面。建立第二代偿付体系,就必须依托于风险管理,要建设可度量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用汽车制造业打比方,如今汽车的发动机已经普遍很强大,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考虑的是如何踩油门的问题,在经济下行经营风险凸显的时候,考虑的则是安全驾驶的问题。企业的风险管理会变得越发重要,大型企业对内部控制、内部行为合规性的看重,比以前重视得多。跑得快,同时也要跑得稳。”

建设“两朵云”:比管理更懂IT

“互联网+”行动计划出台以来,云计算被推上了顶峰。慧点科技在2014年5月正式对外发布基于私有云的协同云系统,同时在细分市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吕翊介绍道:“从目前来看,慧点科技的客户群可能会将重点放在私有云方面,因为安全合规方面的要求,也因为业务的需要。云时代的到来,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IT模式。慧点科技的客户群中也有一些中小企业,或许他们感受到的变化更快。慧点科技的客户群在接受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的时候,各自实现路径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两朵云’的建设是必须的。云计算既是新理念,也是新技术。慧点科技的目标客户群是以中央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为代表的大型集团型政企客户,从慧点科技的客户群定位来看,慧点科技会不断地发展依托私有云并引入公有云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建设企业所需要的混合云业务。”

有别于其他云计算产品,慧点科技协同云是面向大型集团型企业推出的融合云计算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模式的平台产品。通过帮助集团企业建立统一的协同管控平台及兼顾各成员企业差异需求的企业级应用管理体系,提供更为安全、专业、便捷的聚合管理工具,实现企业级应用资源的协同与推广,并建立各企业应用完善与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运营机制,实现集团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运维、统一管理的信息化管控目标,同时兼顾分子公司间的业务差异化与个性化业务扩展。

吕翊指出:“尽管慧点科技的目标客户群没法在短时间内采用公有云的架构实现其关键业务,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随着IT技术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把系统的应用架构向云计算靠拢。”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会促使企业IT的管理模式、架构模式、服务模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在吕翊看来,似乎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即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业务重点转移的趋势是从2C的业务向2B的业务转移,包括BAT在内的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发展2B的业务。吕翊笑谈:“风水轮流转。在产业互联网逐渐成为热潮的当下,坚持做企业软件的慧点科技,犹如等来了春天。”

如何用互联网技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客户群?吕翊认为:“作为一家传统的IT企业,慧点科技要适应变化,从心态到技术都要去适应。我们欢迎这种变化,因为只有变化才会带来新的机遇。”

全心全意做产品

事实上,在慧点科技的企业发展路径上,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2009年,按照吕翊的话说,“栽了一个小跟头”。2009年,慧点科技筹划的新三板上市目标并没有达成,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作为当时慧点科技的支柱性行业——钢铁行业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吕翊说道:“正式因为经历了这样的挫折,对于公司在后续阶段把业务走得更加平稳,在多个重点行业开展业务,起到了警示作用。”

慧点科技自身也构建了一套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吕翊笑称,这是一套“共和制”的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慧点科技成立了创新研究院和商业价值研究院。吕翊介绍道:“创新研究院更多的是做一些战略发展性的研究,比如一些中长期的技术方向研究,培育和孵化新的业务方向。而商业价值研究院则相当于新产品的孵化器,通过与客户和项目实施团队的密切合作,就特定行业和业务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与企业高层管理者分享慧点科技的全面管理信息化思想,帮助他们预见信息化发展趋势,发现并评估管理改善机会,找出IT和管理的最佳结合点推动企业管理体系改善;并向客户提供构建于最佳实践之上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确立“产品+服务”的业务模式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部署之后,吕翊一再强调,慧点科技是全心全意地在做产品,2014年产品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5%左右,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不啻为大手笔。

随着企业移动信息化的需求日益旺盛,慧点科技在移动化业务方面的发展路径也十分清晰。吕翊谈道:“慧点科技移动化的第一桶金是基于原有的业务,充当“翻译官”的角色。接下来,慧点科技将致力于融合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并利用新兴技术调整产业模式,改变业务形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乃清华大学校训,对于吕翊来说,母校的培育、校友的协助、创业园的扶持,都曾历历在目。历经17年,慧点科技始终秉持自强不息的理念,孜孜以求,最终迎来全面收获期。如今,在中国谈及GRC企业管控,当不忘慧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