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李立理:充电桩政策需细化 但建设依然阻碍重重
李立理:充电桩政策需细化 但建设依然阻碍重重近日,中国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所长助理李立理就充电桩的发展做了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9月29日发布的国办文73号以及四个
近日,中国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所长助理李立理就充电桩的发展做了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9月29日发布的国办文73号以及四个部委发布的指南引起了行业企业人的高速关注。国家搞新能源汽车现在处于第二轮,国家层面政策体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国家层面的行政指导和财政方面的支持比较薄弱的,这个文件的出台对国家整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体系很大的补充,对行业发展很重要的。整个文件出台的过程耗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却凝聚了这个阶段各级的政府和行业、公众的最大共识。对于充电设施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第一份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发的,对充电设施是催化剂的作用,后续还有细则出来,还有问题导向,在指导意见里面归纳四点问题:
第一,认识不统一。
第二,配套政策不完善。
第三,协调推进难度大。
第四,标准规范不健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解决问题:
第一,了解充电基础设施的概念,达成共识。
第二,政策上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第三,对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指导工作。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第一个层次是配建的专用充电设施为主体,第二,配建的公共设施作为辅助。第三,独立占地的快充站,以及充电智能服务结合。
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强调分类推进的发展理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第一类比较共性的是公交出租公共领域,第二类是用户居住地,第三个是单位内。第四个是城市内部,面向所有公众开放的网络,以及城际快充网络,覆盖主要应用领域和分类,最后建设设施高效运行的智能充电平台,对平台有指导意见。
指南意见有引导性目标和规划布局。引导有总体引导和分类引导。7种类型是5个领域更细化的分类,对应是编制过程中国家未来主要车型公交车、出租车、专用车和私人公共车四大类得到引导性的指标。最后区域引导和场所引导。7类有5类是集中式充电站,有充电式的分散桩。在十三五期间东部加快发展地区,全国发展比例在引导性指标里面占到一半以上。
城际互联的引导。在编制过程中2020年之前实现新能源布局,实现新能源城市推广的覆盖,在东部形成紧密的网络,跟区域的发展也是呼吁的。
文件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回答了监管体系问题。
第二,产业要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的供应和组织。
第三,行业怎样盈利的问题。
中央政府明确了国家能源局对行业服务的监管主体地位,在地方政府层面也明确了要由各地发展改革能源部门的牵头地位。这两个文件,监管标准和专项规划。内容是价格、市场、安全和原有电力监管的衔接,能源局有优势在里面。标准检测和未来公共信息平台主要依托联盟完善整个行业基础能力建设。生产要素组织电力供应部分,用电价格明确,充电设施企业和电网企业的界面明确,同时也提出了对地方政府的要求,要把配套改造纳入地方的配电网的规划,对电网侧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最后电网服务方面也提出了,场所用地比较多,主要是对新增提出规划建设的要求。对于存量的公共资源、小区内占地经国土部门反复沟通以后认为是公共设施营业用地。
文件确定后的道路交通标志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以及简化审批。在住建部沟通下配件的设施都可以免除三证。技术层面包括PPP和资金支持,包括金融保险、基金企业债券、基本养老企业支持都为面的政策留下很大的空间。
盈利前景有两个层面的方式,第一个层面是产业初期政府提供保障,需要财政和价格的联动。财政补贴、电费优惠在这个基础上和合理的价格建立联动关系,不应该有很大的暴利,也要保持合理。制定过程中要关联起来,更重要的是依托市场扩大盈利空间,主要靠增值服务,包括纵向和横向的产业链融合。特别鼓励充电企业参与居民建设的领域,统一改造、集中报桩,市场化的机制比一个个报桩的方式更好的解决小区难的问题。
第一,充电基础设施行业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加速行业发展进程。
第二,落实的配套任务很繁重,“十三五”补贴提出还需要还有个研究的过程,很多配套政策要出来。顶层设计要加强,各个地方和企业的探索首创精神很重要,坪山新区的文件就体现了他们自己的创造性。
第三,现在有几个政策需要尽快出台,财政支持价格、PPP模式整合公共停车资源,让社会资本进来,小区物业协调以及形成市场化机制,包括新建的配件比例100%怎么落地要加快,一旦建成再改造成本就高了。最后,依托联盟互联互通。
第四,地方政府两个配套文件是关键,不能一蹴而就,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简单易行、推行重点的原则。通过示范去调整。
最后探讨一下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模式:
总结过去几年充电设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或者问题教训应该不能按照加油站的模式建设充电设施,跳出加油站的思维模式,扬长避短。
加油站有三个特性,公共性、集中性、即时性。充电设施按照这三个性去做,现在的密度和充电速度全面落后于加油站的体验。不能用比较旧的眼光看待加电站,要把电的模式发挥出来,比如电的安全灵活性。
扬长避短关键三个结合,专用设施和公共设施结合,充电专业设施成本低使用便捷优势,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在发展初期公共设施一定是充电久。
第二个是公共设施和停车设施结合,停车的选址比加油站更加灵活、更贴近用户。
第三个是要和信息服务结合。现在分散没有加油站那么集中,有客观的需求,有需求形成品牌以后就可以对接很多分散的资源,所以对于充电来说跟加油站相比有共享机制的特征,对社交商业附加值很大。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对应,专用充电设施对应基础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公共充电服务应该在这两个层次之上。
现在整车规模快速增长,充电已经达到瓶颈,未来两三年会更突出。现在从政府到企业关注点很多都放在公共设施里面,和用户真正的需求不一定切合很好,未来还是先专用、后公用,因为资源必定有限的,第一个优先级是有固定车位的,推进固定车位的便捷化。除了专用以外,公共也有补充。对不具备条件的用户增加一些条件,另外把公共网络搞更完善,短期内很难做到。
最后,从分类领域来看,
第一,从公共领域来看,最好做的是公交、出租、环卫和物流,设施的利用率、用户群体很固定,利用率很高、收入很稳定,还可以参与碳交易,主要投入很大,资金比较密集,资本运作是未来的方向。
第二,私人与单位专用充电设施。整个小区都要改造,成本很高。会带来后来者不公平的现象,这方面需要需要政府和企业想方设法解决,自我认为应该由小区物业和充电服务企业合作对小区进行鼓励改造、统一进行,用户收费。
第三,城市与城际平台。虽然用户规模扩张,如果十几万的用户规模很难做出太多的增值服务的空间,用户规模就那么大。长期来看网络效益很明显。
充电本身其实问题在于跨界问题,充电的管理涉及到停车的管理,未来充电的平台可能会和停车服务平台有一些兼并融合,互联网智能停车管理也是未来的方向,互联网改造,比等待完全增量市场要快,以后融合将是趋势。智能电网或者能源互联网平台,一个车位4个千瓦只给一个人用浪费比较严重,4个千瓦的功率能不能给三四个人充,成本会大幅下降。包括公交有扩展空间。
小结:
第一,跳出传统加油站思维定势,通过专用+公共、停车+充电、信息+充电三个结合实现扬长避短。
第二,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更加重视固定车位的电气化,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这块很重要,在政策和资源投入方面进一步往这方面倾斜优先发展。
第三,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带来的变革可能会超过我们想象,能源互联网十分关键,这是趋势。
上一篇:锂电疯狂投资背后现三重忧虑
-
上海加快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2024-08-16
-
跟上潮流 IKEA 新家具加入无线充电2024-08-16
-
无线充电越来越接近生活2024-08-16
-
无线充电越来越接近生活2024-08-16
-
风力发电成为宁夏第二大主力电源2024-08-16
-
广州政府采购第一大单花落京东 电商平台再获好评2024-08-16
-
东光高岳展出新型快速充电器2024-08-16
-
新能源车主盼解充电续航难题2024-08-16
-
光伏逆变器制造商SMA第一季度业绩为全年最高2024-08-16
-
第十五届中国光伏学术年会CPVC15 第三轮“论文研究简报”征集通知2024-08-16
-
生物充电器 插到花盆土壤里 给手机续航2024-08-16
-
inCharge Bolt:实现2倍速的全球最短充电线2024-08-16
-
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出炉2024-08-16
-
昱辉阳光第一季度负债比恶化2024-08-16
-
全国第一个《公民环境保护行为准则》发布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