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国企改革意见落地 煤企转型脱困迎来春天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5-09-25 16:01:30
热度:

国企改革意见落地 煤企转型脱困迎来春天近日,被称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终于“落地&rdq

近日,被称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终于“落地”。这对在寒冬中苦熬三年的煤炭企业来讲意义重大,作为90%都是国企的行业主体,作为一次能源企业,煤炭企业将面临着全方位、深层次的企业改革。同时,当下低迷的煤炭市场也迫切需要行业做出改革,化解产能过剩的局面。

目前煤炭行业面临最大的窘境就是下游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严重。自2012年煤价下跌以来,煤企亏损面高达70%以上。被称为煤炭行业风向标的神华集团自今年6月以来已经连续6次作出降价促销以缓解压力,同时集团还在谋划煤炭出口、出售旗下煤炭资产试图扭转不利局面。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进入10月后,虽然秋季大秦线检修、季节性需求回升以及年度合同谈判等因素将有利于煤炭市场价格回升,但产能严重过剩致下游需求难有起色,价格回升幅度仍将低于往年。煤炭作为国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如何度过严冬以谋求新的发展,成为国家和煤企亟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全行业的产能过剩,国家采取了多项行政措施,对煤企提出了减产、限产甚至停产的要求。在需求基本平稳背景下,国家虽然通过政策手段控制产能,关闭部分中小煤矿,对违法违规的煤矿加大治理力度,并加快了煤企兼并重组的节奏,然而成效甚微,煤炭行业依旧“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在此次公布的《指导意见》中,国家提出要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等的作用,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切实保障退出企业依法实现关闭或破产,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这对煤企来说,确实是一大利好消息,在煤炭行业形势全面低迷甚至恶化的情况下,协助产能低下、资源枯竭的矿井退出生产也是煤企脱困自救的一个方面。

之前煤矿退出存在诸多历史因素难以解决,国有普遍煤矿背负人员众多、社会职能移交难等沉重包袱,退出资金成本高昂,再加上国有煤矿退出机制和相关政策缺失或不完善,造成了国有煤矿停不起,更“死不起”的现状。此次,凭借政策东风,煤企无疑可将部分实力和规模、资源禀赋较差的矿井清退出市场,脱下沉重的外壳,轻装上阵。

此外,《指导意见》中还提到,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考虑到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大部分企业可能需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但可以引入非国有资本。

我国煤炭产业的布局高度两极分化。一极,是以“小、散、滥”著称的小煤矿,这一极里民间资本显示了极强的势头;另一极,是大型煤炭企业国有资本“一枝独秀”,外部资本鲜有、也难有机会进入。

煤炭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垄断。打破垄断的手段就是煤炭资源市场化,让更多投资者通过竞争进入,迫使煤炭产业提高全员效率、技术与管理水平,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吨煤成本。稳妥的推进煤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煤炭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曾经的那种依靠数量、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结束,煤炭行业必须转向依靠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必须转向依靠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这场大浪淘沙的变革中,谁行动的最快谁必将受益的最早。依靠国家政策支持,主动谋求转型发展,双管齐下,在积极发展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积极开拓非煤产业,国有煤企必将迎来久违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