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破解煤炭困局 唯有市场之手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5-09-06 16:01:45
热度:

破解煤炭困局 唯有市场之手煤炭市场寒风凛冽,国家层面及多个煤炭大省奋起自救,纷纷出台煤炭救市政策,希望煤价能就此止跌回升,希望煤企能够扭亏为盈。
然而,煤炭市场根本没有给面子,煤炭

煤炭市场寒风凛冽,国家层面及多个煤炭大省奋起自救,纷纷出台煤炭救市政策,希望煤价能就此止跌回升,希望煤企能够扭亏为盈。

然而,煤炭市场根本没有给面子,煤炭价格先后跌破一系列所谓的“政策底”,坚定不移地继续探寻“市场底”,煤企的应收账款进一步增加,营业利润进一步大幅减少,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

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了煤企今天的困境?通缩预期下的煤炭需求下降是首因,供给过剩是主因。

煤市到底要不要救,怎么救?从业者及监管者各说纷云,亦或政策救市,亦或市场救市?

笔者认为: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唯有依靠市场的力量,煤企才有机会获得重生。

煤炭市场新常态:不仅是煤炭供需新常态,也是价格新常态,更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煤企充分竞争,优胜劣汰的新常态。

目前看来,在煤炭供需求进入“新常态”之后,市场机制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具体说:

一、煤炭供给方面,以销定产的买方市场原则失灵。

煤炭市场供给过剩众所周知。清费减税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煤炭成本得以下降,然而成本的下降与煤企“以量补价”的传统思维,反而刺激了煤企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加深了煤炭供过于求的状况。违背了以销定产的买方市场原则。

在限制产能方面,监管层面,要求煤矿按照核定能力生产、未核准但已建成的煤矿不得生产。当前市场下,能按核定能力生产的矿井大部分都是老矿井,生产成本高,产一吨亏一吨,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建矿井和现代化矿井,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核准,生产成本优势因限量而未能得有效发挥。假以时日,终究释放。

更进一步讲,由于政府政策只是暂时压制了部分产能的释放,煤炭市场供求并未真正重新趋于均衡,煤炭行业处境并未得到切实改善。

二、煤炭资金方面,资本追逐利润的原则失灵

煤矿生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国有企业因其本身的国资背景,在政府支持、银行授信、资金获取方面先天优于民营煤企。国有企业利用政策、资金优势,轻而易举获取大量优质煤炭资源,形成规模优势。而在当前煤炭市场资金流动性差、煤炭企业应收账款高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国有企业会因国资背景,更易获得银行授信,资金获取更易于民营煤企。原本竞争力强、能带来更多利润的民企却常常受限于银行贷款、政策支持,资本追逐利润的原则失灵。

三、煤炭需求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失灵。

市场需要的是性价比高的煤炭产品,无论内企还是进口,而限制进口,要求用煤企业减少进口,采取地方保护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及所谓省内的煤企业的压力,然而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是方向,煤炭比重下降是必然,煤炭市场充分竞争是迟早。让市场发挥作用,让煤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让市场配置资源发挥作用,让煤企优胜劣汰更符合产业政策。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煤炭的救市保价却让一些无资源优势、无竞争力的老矿井得以残喘,该停的没停,该关的没关,该退出的没退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失灵。

四、煤企自身方面,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失灵。

煤炭企业少了一份挖潜,多了一份抱怨,所以天天求救市,希望通过政府救助,让企业在与进口煤竞争、与省外煤企竞争、与竞争力强的煤企中换得政策优势。众所周知,煤炭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而国有企业又承担着过多的就业和其他社会责任,市场意识不足,主动创新不够,竞争力不强,简单地认为国家企业、国有大企业是不会倒闭的,政府不会不管。事实上,被政府过多干预不仅帮助煤炭行业走出困境,反而可能会使煤炭行业对政策产生过度依赖,进而影响行业调整与整合进程,最终使煤炭供给与需求长期失衡,使煤炭行业长期颓势成为一种常态。

综上所述,破解煤炭困局,唯有市场之手。唯有市场之手,才能让参与者主动地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以成熟理性的心态看待煤市起伏;唯有市场之手,才能让煤炭产能真正瘦身,才能让煤炭企业真正强身;唯有市场之手,才能让煤企应用新技术、立足新产业,转型升级;唯有市场之手,才能让优势煤企加大兼并重组,优上再优;唯有市场之手,才能让弱势煤企转产、破产,有序退出。唯有市场之手,才能让煤炭市场进入新平衡,让煤炭行业适应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