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行业资讯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营收有望快速增长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5-09-02 08:00:44
热度: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营收有望快速增长ink" style="padding-left:10px;line-height:25px">

   即使在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发布之后,中材科技的办公室里依然是人来人往,忙碌异常。“这次的重大资产重组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我们的一个新起点。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也必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规划,最近我们已邀请国内知名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到公司来。”薛忠民表示。

   从公司之前的业务格局来看,公司集中发展的是复合材料风电叶片、高压复合气瓶和膜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从2015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风电叶片行业形势持续向好,公司的叶片产业加强新型号产品开发,研发出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叶片,并在中部地区布局新的生产基地,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型号品种最全的风电叶片供应商,产品产销量大幅增长,巩固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地位;过滤材料产业在稳定水泥市场应用的基础上,大力开拓电力应用市场,生产销售稳步增长,去年新建的高端化纤毡滤料生产线项目已投产并实现盈利,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玻璃微纤维纸产品产销稳定,产能利用率提升10%;气瓶产业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推行精细化运营管理,开展全员价值创新活动,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保持了CNG产品在国内整车市场份额占有率第一的优势。

   而在注入泰山玻纤后,公司的业务格局将进一步突出重点,上游的玻纤和下游的风电叶片的营收预计将超过公司总营收的60%。而且,风电定价下调驱动的短期风机抢装行情结束后,按照国家能源局2020年风电并网装机量250GW规划,未来5年仍将维持每年25GW以上的新增装机规模,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玻纤和风电叶片的营收预计仍将获得快速增长,公司的产业重点也将更加突出。

   北京一大型券商研究员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泰山玻纤的产能是50多万吨,未来规划的产能将达到70多万吨,对应40亿元左右的收入;风电叶片方面,中材科技在加强国内整合的同时也会加快国际布局,预计今年营收达到30多亿元,未来达到40亿元到50亿元。这样,两块加起来的话,就是80多亿元的营收。而且,泰山玻纤注入进来之后,中材科技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生产纤维复合材料和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企业,竞争优势将进一步突出。”

   中材科技与泰山玻纤的适时整合,也契合了眼下国企政策的推动方向。日前,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四部委联合发文,大力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加强资源整合,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条件的国有股东及其控股上市公司要通过注资等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业务整合,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对于其他业务发展板块,刘颖表示,从目前发展的格局来讲,公司不会放弃,但是发展的重点和模式上,一定会做相应的调整,“我们还是坚持集中发展,从上一个五年计划的设计就能看出,我们是希望打造真正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所谓的主导产业自然是希望它的块头越大越好。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已经从原先的研发、科技创新转入到了制造业领域,不管再高科技,我们实际上已经转入到了制造业领域,包括在军工方面,我们现在是在瞄着有量的产品做重点的研发和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优势产业的进一步聚焦也有利于中材科技激活其得天独厚的科院院所资源。在改制之初,中材科技承继了国内建材行业三家知名科研设计院所——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所拥有的全部优势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材科技在科研院所方面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有公司内部人士坦言,“如果要反思为什么没有把科研院所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的话,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聚焦不够,一年百十来个研究课题,航空航天、节能环保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分散,聚焦度远远不够;另一个方面是与产业的结合度不够,这与科研院所的思维有关,做研发的不做技术,而要进行产业化的话,需要将各个要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材料,我们与市场的发展一直不合拍。相反,当年发展风电叶片组建团队的时候,领导跟我们讲,你们要跟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架高墙、拉电网’,出去干,新机制,结果短短几年,我们成长为了全国第一。”

   “泰山玻纤的注入客观上给中材科技带来一场‘灵魂上的革命’,使公司产业格局的重点突出出来。”薛忠民表示,“随着泰山玻纤的注入,我们的产业平台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以中材叶片为龙头的复合材料制品、以泰山玻纤为龙头的玻璃纤维织物两大支柱产业,同时科研与产业结合将更加紧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方面的优势,不断孵化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业务,从而加速打造国际领先的新材料企业,更好地回报股东和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