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缅合作推动茵莱湖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5-03-26 13:00:06
热度:18
缅甸茵莱湖物种丰富,记录有36种淡水软体动物,其中18个为特有种,然而该流域近一个世纪以来没有开展过淡水软体动物等相关调查。中缅双方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对茵莱湖流域的淡水软体动物豆螺科物种进行了系统分类修订。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
缅甸茵莱湖物种丰富,记录有36种淡水软体动物,其中18个为特有种,然而该流域近一个世纪以来没有开展过淡水软体动物等相关调查。中缅双方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对茵莱湖流域的淡水软体动物豆螺科物种进行了系统分类修订。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动物学期刊《动物系统学与进化》上。
茵莱湖形成于约150万年前,其鱼类和淡水软体动物两个类群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和特有性。2024年6月至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研究组研究人员与缅方合作,对茵莱湖开展了水生动物系统性考察,并着重采集记录了淡水螺类。在采集到的大量标本中,科研人员发现豆螺科物种占较高比重。经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证实茵莱湖采集到的豆螺科物种共有4种,即肋唇似觿螺、膨胀似觿螺、小加氏螺和伊洛瓦底双角螺。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乐嘉说,此次研究对茵莱湖豆螺科物种进行了系统分类修订:伊洛瓦底双角螺为该区域的新记录物种,原属于似觿螺属的小加氏螺被新归入加氏螺属,肋唇似觿螺被证实为缅甸掸邦特有种。
张乐嘉说,综合之前的文献和此次研究,表明茵莱湖共有7种豆螺科物种,其中4种为茵莱湖及周边区域特有物种,其余3种为缅甸特有物种。该研究证实了茵莱湖流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豆螺科物种多样性、特有性均最高的单一湖泊区域,此次中缅双方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茵莱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
淡水河谷毕闻达:预计2026年铁矿产量将达到3.4-3.6亿吨2025-03-21
-
海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初步建立2025-03-20
-
133米!扬州港刷新长江流域港口最长风电叶片吊装纪录2025-03-10
-
古树线波动塑造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多样性2025-02-27
-
北京生态清洁小流域点“水”成“金”2025-01-20
-
如何向大海要淡水?海水淡化水能否达到饮用标准?一文看懂2024-12-13
-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我国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4-12-09
-
我国已建立28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24-11-28
-
《加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倡议书》在武汉发布2024-11-25
-
气候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物种演替2024-11-19
-
黄河流域在建最大水电站1号机组转子吊装完成2024-10-28
-
山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水土保持率增至64.58%2024-10-17
-
长江流域来水持续偏少,电厂日耗或维持偏高态势2024-10-14
-
“大兵团”攻关联袂新技术应用 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24-09-25
-
黄河流域两项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实施 保障生态监测准确可靠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