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内水上最高输电铁塔首次在粤拆组立施工
近日,珠江口狮子洋畔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阳光下,巨大的塔材在“抱杆”的牵引下缓缓升起,水平伸出的双臂宛如“空中天平”,通过滑轮组与钢缆绳精准吊装塔材。工人们在高空中紧张作业,机器的轰
作为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项目,500千伏狮南甲乙线狮子洋大跨越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其中建设的国内水上最高铁塔已全面展开主体施工。目前,铁塔高度已达120米(40层楼),巍然矗立于狮子洋畔。这座高达264.5米的(90层楼高)的超级铁塔将重构区域能源格局,为十五运会及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成为湾区发展的新引擎。
“抱杆”技术助力高效施工
该工程的铁塔建设在水上施工,建设中“抱杆”的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铁塔的建设过程犹如搭积木一般,层层拼装,而其中的核心施工装备便是“抱杆”——这根“大铁柱”在高空中水平伸出一对吊臂,宛如一个巨大的天平,通过双臂的滑轮组和钢缆绳,稳稳吊起巨大的塔材。
据了解,这种新型“抱杆”不仅占用空间减少20%,臂展延长25%,载重能力更是提升45%,抗风等级也提高到17级。凭借双平臂落地抱杆这双“最强臂膀”,10吨重的塔材能够被轻松吊起并精准安装到指定位置。得益于这一高效施工技术,铁塔平均每4天就能“长高”20米,极大地提升了工程进度。“抱杆”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确保了水上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也为国内跨海输电工程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向海而立的技术突围
在日均船舶流量超4000艘次的“黄金水道”施工,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建设团队成功克服了三大世界级难题。项目首创“原位重建”技术,经权威机构鉴定,原有基础结构可安全服役50年,这不仅避免了航道改线导致的日均千万元经济损失,还节省了超过亿元的建设资金。针对水上组塔的挑战,研发团队建立了“五维安全防控体系”,融合了北斗定位、BIM数字预演等前沿技术,确保了高空作业“零事故”的安全记录。
“智慧管控云平台”能够实时收集气象、应力、影像、北斗定位等12类数据,通过200余个传感器搭建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了对施工精度的毫米级控制。“我们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连每根拉索的受力情况都能实时反馈,实现施工精度毫米级控制。”项目经理徐敏指着三维动态模型介绍。在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下,现场采用了新型落地“抱杆”、施工电梯等创新技术,大幅减轻了施工人员的体力负担和时间成本,使工程效率提高了35%。
筑牢湾区发展“能源脊梁”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力输送的核心枢纽,始建于1987年的500千伏狮南甲乙线狮子洋大跨越改造工程已安全运行38年。面对设施老化、抗风标准升级及用电需求激增,广州供电局启动这项跨时代改造工程。新塔较原塔增高28.75米,并采用新型导线材料,投产后输电能力将提升至300万千瓦,可支撑南沙自贸区、深中通道等重点项目,满足超2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为湾区经济活力提供坚实保障。
据了解,该项目目前进度已过六成,预计今年5月全线竣工投运,线路改造后输电能力将提升40%,有效提升广东南部通道的输电能力,届时不仅为2025年十五运会构建“双保险”供电网络,更标志着我国在跨海输电领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从核心材料国产化到智能建造体系,这项超级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跨海输电领域已掌握成套核心技术,为全球滨海特大型城市电网升级提供了“南网方案”。(陈方静刘海宁余思聪)
-
智造范式革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技术耦合重塑百年生产逻辑2025-03-20
-
谷轮集中采暖变频解决方案助力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打造舒适、绿色校园2025-03-19
-
技术突破,焕新升级!迈贝特新型水上漂浮系统俘获跨国能源巨头认可2025-03-19
-
中国煤岩气地质理论技术突破 引发国际能源界广泛关注2025-03-19
-
生物质电氧化制氢技术迎来新突破2025-03-19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落户库车2025-03-19
-
戴乐克以创新锁具技术助力头部企业定义全球最快充电速度2025-03-18
-
大全能源核心技术人员离职2025-03-18
-
超焓燃烧技术解决油田废气治理难题2025-03-18
-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以创新液冷技术筑基数字中国未来2025-03-17
-
行业领先!这项技术具备推广价值2025-03-17
-
LNG接收站生产线一键启停技术首次通过行业鉴定2025-03-12
-
山西焦煤攻克低浓度瓦斯提浓技术瓶颈2025-03-12
-
车用储氢气瓶火灾爆炸试验在大连完成 填补国际氢能安全领域技术空白2025-03-12
-
技术突破 | 中来新材联合四川大学发布光伏背板寿命预测模型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