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陕西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了氢合湾、双碳光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区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5-01-17 20:00:39
热度:

2025年01月17日关于陕西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了氢合湾、双碳光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区的最新消息: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建设经验。资料显示,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了氢合湾、双碳光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

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建设经验。

资料显示,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了氢合湾、双碳光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含盖氢能、储能、电池等领域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持续提升绿色智能制造水平,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制造名单。自2017年起,新区不再审批涉媒项目,目前区内所有非电企业实现了无煤化生产。

三年多来,新区不断聚集创新要素,放大科技聚合效应,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78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78亿元,专利超过1.8万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3个。比如,通过科技攻关,新区与陕汽共同孵化的质子汽车,成功发布基于氢能的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隆基绿能BC电池和钙钛矿两项技术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世界纪录。

原文如下:

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建设经验

西咸新区2014年被国务院批复为全国第七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西咸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之路。

一、坚持转变生产方式,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不断扩大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盯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培育含新量、含绿量高的绿色能源产业。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了氢合湾、双碳光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含盖氢能、储能、电池等领域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持续提升绿色智能制造水平,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制造名单。自2017年起,新区不再审批涉媒项目,目前区内所有非电企业实现了无煤化生产。

二、坚持创新开发理念,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体系不断完善

在全国率先大面积推广“取热不取水”“零排放”的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热技术,在全省推广面积2500万平方米以上,向北京、河南等地推广超过500万平方米,为北方城市清洁供暖贡献了西咸样本。以2000万平米供暖面积为例,一个采暖季可替代标准煤约32万吨,实现碳减排85万吨。坐落在新区的西安交通大学新校区西部科技创新港,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采用中深层地热能供热技术的单体项目。持续推动实施了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和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等多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累计推广2300万平方米,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建成省内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累计推广装配式建筑超2000万平方米。建成投用省内第一个零碳游泳馆以及国内规模最大的近零能耗体育建筑,已建在建的近零能耗建筑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项目数量和建筑面积均位列全省前列。目前实现新区范围内全部公交线路纯电动。

三、坚持突破瓶颈制约,绿色低碳政策创新模式不断探索

建成运营西北首家绿电绿证服务站,引导企业自主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升全社会绿色用能意识。推动创建重点领域降碳标准,支持辖区企业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设立绿色能源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了“陕西省智慧绿色能源建筑”地方标准。持续推动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等多试联动,创新性建立了涵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项目等多维度气候投融资统计体系,科学制定了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标准,累计评价入库企业62家、项目87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2万吨。通过搭建政企对接平台,为39个入库项目解决融资116亿元。持续探索提升特色碳排放统计核算水平,完成新区218家规上工业企业碳核算,按照碳强度表现将企业划分层级,精准识别项目减碳效果和气候效益,为企业获取金融服务提供减碳数据支撑。

四、坚持减污降碳扩绿,绿色低碳生态底板更加牢固

采用“城田交融”的组团式布局,统筹农业、生态、城镇三大功能空间,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及碳汇能力。建成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总库容5052万立方米的斗门水库,成为西安、咸阳两地重要的气候调节地和规模最大的城市绿肺。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固碳,累计建成公园33个、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78个、绿道864.25公里,城乡绿化面积超1.05亿平方米、是2017年累计绿化面积的近5倍,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科技转化机制不断健全

2021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并把总窗口放在了西咸新区。三年多来,新区不断聚集创新要素,放大科技聚合效应,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78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78亿元,专利超过1.8万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3个。比如,通过科技攻关,新区与陕汽共同孵化的质子汽车,成功发布基于氢能的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隆基绿能BC电池和钙钛矿两项技术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世界纪录。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在产业绿色转型、城乡绿色发展、科技政策创新、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持续探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