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新能源汽车年产100万到1000万,中国用了6年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4-11-15 12:00:27
热度:

11月14日,湖北武汉东风汽车云峰工厂,一辆岚图品牌纯电SUV与大屏幕上10家中国主流车企10款新能源车同步下线。当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1000万辆正式达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成为

11月14日,湖北武汉东风汽车云峰工厂,一辆岚图品牌纯电SUV与大屏幕上10家中国主流车企10款新能源车同步下线。当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1000万辆正式达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这不仅是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12年实现从1万辆到1000万辆的快速增长,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2012年,年产1.3万辆。

2018年,年产115万辆。

2024年,年产预计1200万辆。

从年产过万辆,到年产首次突破百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用了6年。同样只用了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实现了从年产百万辆到千万辆的跨越。

抓住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历史机遇,率先改换新赛道、培育新动能、铸就新优势。短短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1万辆到1000万辆的快速增长,还拥有了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产业模式、打造世界级品牌的重要机遇。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9.6%,新能源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更是连续4个月超越传统燃油车。

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

大规模量产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建成涵盖基础材料、单体电芯、系统集成、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在内的完备动力电池产业体系;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超过10千瓦/公斤,最高转速超过2万转/分钟;800伏碳化硅电驱、5C超快充加速普及;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平均电耗逼近12千瓦时规划目标。

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稳步提升——

“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流车企相继实现大语言模型上车,并陆续量产端到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国产大算力芯片、毫米波雷达、中央计算平台等相继取得突破并陆续实现装车应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将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先发优势正在转换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新动能,将为全面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

解决低温性能、纯电续航等用户痛点,拓展新能源车型使用地域与场景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40%,2026年将超过50%,逐步占据汽车市场主导地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加速落地、快充技术普及以及极寒工况下“三电”效率的突破,将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地域与场景。

比亚迪日前发布全新纯电平台e平台3.0Evo,通过五大全球首创技术集群,在实现92%的系统综合效率的同时,低温充电时间缩短40%、低温续航提升45公里、高温续航提升60公里……比亚迪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平台的技术突破,将有效解决纯电车型用户里程焦虑、充电时间长、低温性能衰减等痛点。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N1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楼,26号电机试验室的台架上,下一代昆仑增程系统的增程器和电驱正在进行性能集成标定。“9月上市的阿维塔07搭载的昆仑增程,创下了一升油发电3.63千瓦时的超高油电转化效率。”长安汽车新动力开发部经理王显刚告诉记者,下一代系统的综合效率和使用体验将进一步提升。

发动机热效率46.5%、可在零下35摄氏度低温环境中正常工作、极限续航2390公里……10月底,吉利汽车集团发布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综合运用高效燃烧、11合1混动电驱等首创技术,实现了更长续航、更低油耗,做到车辆在满电、亏电状态下驾驶体验无差异。

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日前推出“骁遥”增混电池,凭借纯电续航超400公里、充电10分钟补能超过280公里,以及零下40摄氏度极寒环境下可正常放电、零下30摄氏度可正常充电、零下20摄氏度性能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的性能突破,大幅提升了增程和混动车型在西部地区以及冬季极寒的西北、东北地区的使用体验。“为了进一步提升‘骁遥’电池的低温性能,我们围绕钠离子电池技术做了3项技术创新。”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首席技术官高焕说,依托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电池低温续航可提升5%。

坚持合作共赢、战略协同,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10月11日,领克Z20在意大利米兰发布。”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告诉记者,下一步,领克将提升销售比重,为发力欧洲、布局全球的下一阶段发展奠定基础。

前不久,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先后走访了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的多座城市,亲身感受到新能源车型在欧洲市场的潜在市场需求。“去年与欧洲本地车企成立零跑国际后,我们快速布局销售服务渠道,已在欧洲设立了300家门店。下一步,企业将积极部署本地化生产。”朱江明说。

“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已形成优势。”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在全球化道路上,中国汽车品牌要与当地企业合作共赢。

中国品牌坚定布局海外市场,从“走出去”到“融进去”。跨国品牌则纷纷加大与中方合作伙伴、本土供应商联合研发力度,迈入本土化2.0发展新阶段。

闹市穿梭车流中无保护左转、无车道线小巷绕行路边停靠车辆……前不久,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上海完成了端到端大模型加持的奔驰“无图”L2++城区跨江测试。“这套智驾系统由本土研发团队完成,明年将在新车型上率先搭载。”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欧立甫说,过去5年,奔驰在华研发投入达105亿元,在中国已形成德国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的研发网络,有超过2000名研发专家。

11月7日,奥迪与上汽合作开发的全新纯电概念车在上海首发。“这是奥迪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一步。”奥迪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德诺表示,中国合作伙伴的创新速度和势能、中德双方团队接力研发的高效率,大大缩短了奥迪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未来3年,按照奥迪标准打造的3款全新车型将陆续上市。

对于成立20周年的广汽丰田而言,秉持开放心态选择有竞争力的本土电池、智舱、智驾供应商,已经成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战略选择。“明年,由中国本土化研发团队主导开发的新能源车型铂智3X将上市。”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说。

跨越年产1000万辆门槛,中国新能源汽车站在了新起点。汽车行业正加大战略转型、产业协同、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品牌向上力度,向着“汽车强国梦”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