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2024“光伏寒冬”?2025年呢?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9-09 12:00:33
热度:

2024年09月09日关于2024“光伏寒冬”?2025年呢?的最新消息:2024年,更多的光伏从业者将其定义为“寒冬”,2024年光伏行业究竟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2025年又将如何呢?9月5日,在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联合主办的2024年光

2024年,更多的光伏从业者将其定义为“寒冬”,2024年光伏行业究竟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2025年又将如何呢?

9月5日,在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联合主办的2024年光伏新时代论坛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山东省太阳能协会常务副会长、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晓斌、河南省产业发展研究会新能源专委会秘书长姚峰、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中心副总经理王莉、江苏中来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进学五位嘉宾就此展开对话。

2024年“寒冬”?

王莉:当前新能源光伏市场的态势具有两面性,正如寒冬之后必迎春天。市场正经历从高速发展到平稳增长的转型,去年中国市场新增增速超170%的辉煌便是这一转型的前奏。依托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光伏市场已积累起庞大的体量与基数。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及市场,尤其是新兴国家如巴基斯坦、伊拉克及北非诸国,纷纷出台利好政策,预示着光伏市场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王丽.png

赵进学: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已逼近450GW大关,而当前的预测,即便是较为保守的估计,也维持在这一水平线上。为什么说像经历了寒冬一样呢?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预期设置得过高,而实际却未能达到预期,同时,行业的产能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我在四月份的时候做过一个统计数据,不管是从硅料到拉晶切片,到辅材,都达到800GW以上。到6月份再统计的时候,电池的产能已经达到1100GW,还有一份调查报告说达到1400GW。整体而言,还是因为供大于求,所以造成现在的局面。

预计当前,这种态势可能持续至明年12月,因此大家需做好充分准备。在行情不佳时,更应专注于内功的提升,而非盲目追求市场份额或压低价格。未来,新技术必将涌现,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容置疑。从长远来看,我持乐观态度;但短期内,硅料、硅片、电池、辅材等环节面临亏损,仅电站运营尚有微薄收益。因此,大家应清醒认识当前形势,结合企业实际做出调整,无需过分焦虑。

吕锦标:今年1-8月,多晶硅总产量达到了133万吨,而根据硅片投料量反推,实际投料需求仅为111万吨,导致硅料过剩22万吨,月均过剩量约为三四万吨。尽管从6月开始,企业纷纷调整生产负荷,但至8月,当月硅片排产量为50GW,投料量需求为12万吨,当月产量13万吨,硅料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

吕.png

与此同时,许多项目已经建成但尚未投产。据统计,当前正在生产的多晶硅产能为250万吨,而到年底前,包括在建和已建成的项目,由于价格过低而无法投产的产能将达到100万吨,总计产能将达到350万吨。这些产能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整体上看,产能似乎更加庞大。

新进入的企业都是5-10万吨级别,因价格跌破成本选择了停产或半停产,以减少亏损。大企业试图通过低价竞争来逼退小企业,但效果并不明显。小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背景支持,均在等待大企业亏不动时减负荷,价格回升后恢复生产。

而在组件环节,价格战在龙头企业之间愈演愈烈,有媒体公布的前十大组件企业上半年出货量226吉瓦,按光伏协会统计的271吉瓦产量,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4%的主导地位。龙头企业的出货量都相当巨大,每月可达数个GW。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纷纷低于成本报价,导致每瓦亏损一两毛钱。虽然海外市场价格稍高,但同样竞争激烈,因为海外市场也主要是中国企业之间竞争。

面对这一形势,近日,光伏行业协会已经发出信号,要求龙头企业不要低价抢单。同时,也有辅材企业的董事长提出,企业应共同调整产量,避免过度竞争。

张晓斌:要想改变当前局面,必须面对的选择是:要么缩减产量,要么努力拓宽需求边界。

当前形势下,众多中小厂商仍在积极扩产,因为仍然可以盈利。昔日他们扩产的动机可能仅仅基于地方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扶持措施或低廉电价。然而,近期转变为指标置换,指标到手便迅速被转手出售。因此,产能持续膨胀,地方政府的推动与资本的力量相互叠加,使得这一趋势愈发显著。

张.png

下游就是需求。从分布式的角度来看,现在还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我们有被动需求和主动需求,被动需求,比如大型的风光指标,这些需求是国家派的。指标用完了会不会再下发不知道,海外产能,今年做的好明年他的指标没有了,所以也是被动需求。主动需求在分布式,分布式拼的是渠道、服务,真正的赋能市场需要提供额外的附加值,而不是单纯的靠低价去硬拼。

头部企业主动让价,我认为并不现实。作为组件供应商,他们之所以敢于承受亏损,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利用剩余现金储备度过这个周期。然而,能否度过以及能度过多久,都是未知数。当前融资利率较低,企业有多种方式从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扩产趋势预计将持续。

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至今仍未被充分开发,那就是光伏产品进入城市用电高峰区域的市场。光伏行业一直在努力提高产品的发电效率,但产品却主要安装在西北、农村等地区,并未真正渗透进中国的负荷侧。这是因为产品在设计时并未充分考虑这一方面的发展需求。如果光伏产品能够真正进入城市,从单个产品的价值出发而非仅仅追求装机量,那么这个市场将足以支撑行业的未来发展。未来,我们或许只需销售50兆瓦的组件,就能带动500兆瓦的产能线高效运转。然而,进入城市市场并非易事,产品适配性、遮挡率等挑战亟待解决。遮挡问题不仅会导致热斑形成,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以出货为核心的传统观念,转而思考如何真正做大场景、充分展现光伏产品的独特属性,这才是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所在。

姚峰:从我个人的视角出发,我想分享几点个人的见解。首先,关于产能过剩的问题,我认为当前的产能水平还远未达到满足需求的地步。鉴于气候改善、全球温控以及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极端条件挑战,新能源的发展需求是成倍甚至更快的增长。

姚峰.png

在国内的内卷现象,我认为并非全然无益。尽管我们的产业链可能遭受了重大打击,但国内有些企业即便亏钱也在抢占市场、资源和销售终端,这并无不妥。我认为这种内卷是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有助于降低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最终服务于中国人民,这是值得肯定的。

在国际市场上,从技术、产能、工艺到成本,我们的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和竞争优势。我们应该充满自信,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打造强有力的竞争力。这需要我们的行业协会和整个行业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合力。同样地,当国外的高科技产业针对我们国内市场时,我们也应该采取相同的策略来应对。

我认为产能过剩是周期性的,目前全行业都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和思路。例如分布式光伏现在面临发电消纳的困难,为此很多地方出台了分布式光伏的承载力报告,河南是最早也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源网荷储一体化,探索如何将清洁能源以低度电成本的模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消纳或产品。如果按照整县推进的目标或想法,我们可以达到20%的渗透率,这将是我们目前河南装机容量的3到4倍以上,意味着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5年有何预期?

吕锦标:我觉得经历了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的拼现金流情况,总体来讲,企业对于实施低价战略的效果已经有所觉醒。从最近龙头企业不断的表态,包括上周协会会议传出来的信息,我觉得持续三个季度亏损之后,调整应该马上就会开始。

张晓斌:2025年变化最大的就是面临入市。入市意味着什么?测算会更难、资方撤离……2025年或许会更加困难。作为下游端,一定要考虑用下游的市场带动上游。如果将我们的光伏电站变成功能性产品,变成家电,变成4S店,变成快消产品,用快消产品的玩法是不会会有突破呢?总体来讲,一定要有营销方面的改变。

姚峰:2025年还要继续观察。如果没有负荷端响应,光伏会把自己卷得无法生存,要让我们的光伏发电变成具有灵活性的可竞争的电源。光伏行业要延展于更深层次的更多的行业来解决消纳问题,比如说制氢、制氨醇,与充电桩结合,与新能源汽车结合等。2025年更多的是尝试、突破、成熟、完善,最后实现光伏发电的继续发展平台,继续往上。

王莉: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来打破同质化竞争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让行业回归到新一轮的平衡。逆变器设备作为光伏电站里重要的环节,除了聚焦自身技术的进步,修炼好内功,更加要关注与电站系统上下游的适配,对电网的适应和支撑能力。未来希望依托行业协会平台,和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协同技术创新,把光伏新能源打造成发电量,发电质量都更有竞争力的重要能源。

赵进学:整个2025年不会太乐观,这是一个洗牌期,总有一些产能被洗出去,同质化的产品一定会竞争非常激烈。2025年市场需求不会增加太多,但也不会减少太多。从国家层面应该引导一些高科技用电量更大的企业,比如说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技术等,这将带来十倍甚至一百倍的用电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