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上半年亏损3亿多,背板龙头中来股份过去8年多项新建产能半途而废,缺乏资金或成关键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26 18:01:07
热度:

2024年08月26日关于上半年亏损3亿多,背板龙头中来股份过去8年多项新建产能半途而废,缺乏资金或成关键的最新消息:PREFACE编者按太阳能电池背板顾名思义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具有耐老化、耐腐蚀、绝缘和阻水阻氧的作用,既可以在户外环境下的长期恶劣天气中保护电池组件内部,又可以提供可靠的绝缘

PREFACE

编者按

太阳能电池背板顾名思义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具有耐老化、耐腐蚀、绝缘和阻水阻氧的作用,既可以在户外环境下的长期恶劣天气中保护电池组件内部,又可以提供可靠的绝缘性能来确保电池组件的电气安全,还可以通过反射部分阳光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降低电池组件的工作温度,从而提高组件整体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所以太阳能电池背板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来股份”,创业板股票代码300393)是国内太阳能电池背板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营业务除了太阳能电池背板,还涉及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系统等销售、光伏电站发电销售和电站等业务。

就在8月17日,中来股份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期间内实现营业收入30.80亿元,同比下降-46.53%;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3.06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36亿元,大幅盈转亏;扣非净利润亏损3.37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07亿元,同样大幅盈转亏。

中来股份自国资入主后,2023年中来股份迎来短暂的营收高光时刻,但从今年一季度起,其净利润开始由盈转亏。对于上半年出现亏损,中来股份给出的原因包括光伏处于周期迭代阶段,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加之海外贸易摩擦加剧,行业竞争愈发严峻等。侦碳家发现,2024年上半年,中来股份的组件产品总体都在亏本卖,这是导致其同期净利润亏损的直接原因。

Part One

组件等光伏产品市场价格骤降

连带影响上半年净利润大幅转亏

组件是中来股份营收中的大头,2023年占比高达36.33%,然而从2023年第四季度至今,组件行业的市场价格经历了多次价格暴跌,早已深度跌穿行业成本线,很多组件头部企业都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亏损,这也是导致中来股份同期净利润大幅转亏的重要原因。

2023年2月,组件市场均价尚在1.8-1.9元/瓦的相对高位,最高价格甚至超过2元/瓦,此时组件生产企业盈利丰厚。

然而同年6月,组件市场均价已经迅速下降到1.3元/瓦,甚至还有1.2元/瓦的低价,此时组件企业尚能盈利保本不亏损。

同年10月,组件市场均价首次跌破1元/瓦,即隆基绿能副总裁李振国所警告的,低于此则全产业链都难以盈利的行业成本线,最低报价为P型组件的0.9933元/瓦。此时一部分组件企业已出现亏损,而实力较强的组件企业尚能微利保本。

同年12月,组件市场均价下跌至0.945元/瓦附近,组件企业盈利减少亏损增加。

今年1月,组件市场均价又首次跌破0.9元/瓦。其中,N型组件最低报价为0.87元/瓦,P型组件最低报价为0.81元/瓦。多数组件企业已陷入亏损。

而到了今年7月,N型TOPCon组件整体均价已经低至0.8-0.83元/瓦,组件企业的现货价格更低至0.78元/瓦,甚至出现了0.76-0.77元/瓦的近年来最低价。而P型组件的均价更低于0.8元/瓦,还出现了0.72元/瓦的最低价。此时几乎所有组件企业都在亏损,而且还是在已经降低开工率甚至裁员以减少成本的情况下。

而且,除了组件,整个光伏产业链包括其他光伏产品比如电池片的市场价格,也都在过去12个月中经历了相似的不利变化轨迹,这直接导致中来股份在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大幅下降,而且在销售费用大增45.51%的情况下,营收依然下降了-46.53%,净利润降幅更超过-200%,大幅由盈转亏。

而且今年上半年,中来股份在营收大降-46.53%的同时,营业成本却仅下降-41.57%,毛利率因此进一步降低至仅有约7.27%。如此低的毛利率叠加三费后,从净利润的角度看,很可能是越卖越亏。由于三季度迄今,组件等光伏产品的市场价格仍未见好转,中来股份接下来的业绩依然将面临较大亏损可能。

除了市场因素导致的价格低迷,侦碳家认为,中来股份毛利率过低导致亏损,还与其产能过低,因此未能通过规模经济生产有效降本有关。

Part Two

较早布局TOPCon,产能计划却常中途烂尾,八年以来产能始终处于劣势

成立于2008年的中来股份,于2014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截至目前,中来股份的主营业务涉及光伏辅材、电池、组件、应用等四个领域。在光伏辅材制造领域,中来股份在2021年和2022年的背板出货量连续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拥有3.2亿平方米的背板年产能。而在电池及组件领域,中来股份主要从事N型TOPCon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其还是户用分布式光伏的EPC服务商。

从历年财报来看,自2018年始,中来股份的四项业务开始进行“接力”。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业务,逐渐成为营收的主力。而在中来股份的发展过程中,2016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中来股份开始走N型路线,并率先在行业内进行产线的投建和量产工作,也正是在这一年,中来股份开始摸索分布式户用光伏业务。

TOPCon是如今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之一,较早押注TOPCon的一批企业,不仅吃到了红利,也在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今天走在了行业前列。比如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因为投资TOPCon较早,在2023年度总营收就双双突破千亿大关。

而中来股份选择TOPCon的时间,不仅早于晶科能源等先驱企业,更远早于行业。早在2016年8月底,中来股份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就获得了证监会发审会审核通过。中来股份拟投入募集资金13.5亿,建设“年产2.1GW N型单晶双面太阳能电池项目”,共设计建设14条生产线。这一项目也是当时较大的N型产能,预示着中来股份想要实现从“太阳能配件供货商”到“N型单晶太阳能电池、新材料一体化经营”的战略转型。

到了2017年,中来股份对于N型技术的研发又实现了从N-PERT到TOPCon的突破,于是中来股份开始推进已有生产线的TOPCon升级改造。也就在这一年,中来股份的光伏及组件产品的总营收,从2016年的7313.26万元,提升至11.89亿元。其中,电池产品营收较高,实现了11.48亿,毛利率高达12.46%。

中来股份于是趁热打铁,在2018年启动了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资10亿元建设“年产1.5GW N型单晶双面TOPCon电池项目”。而其电池片及组件业务,虽然销售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但已经占据总营收的50.07%,电池产品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18.82%。

可是侦碳家却发现,中来股份用于“年产1.5GW N型单晶双面TOPCon电池项目”的可转债早在2019年3月1日就已完成发行。但直到2020年底,中来股份“基于对光伏技术工艺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的风险考虑”,该项目募集资金还尚未正式投入使用。据其2020年4月9日的公告显示,中来股份将10亿资金,部分变更用于“N型双面高效电池配套2GW组件项目”和“高效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截至2020年底,中来股份为年产2.1GW N型单晶电池产能,配套了年产2.7GW组件产能,主要生产N型TOPCon产品。而“年产1.5GW N型单晶双面TOPCon电池项目”,到2021年底才建完投产。

并且2021年年中,中来股份又启动了新的扩产计划,投资建设“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约56亿,其中一期项目建设8GW(建设周期为24个月),预计投资金额约30亿。

不过到了2021年,中来股份电池及组件的毛利率已经一落千丈,到了-4.30%。

总体来看,中来股份主要销售市场在国内,布局N型电池和组件产品以来,深受市场环境影响,销售量和毛利率也因此起起落落。

虽然新产能不断落地,但作为最早押注TOPCon技术的企业之一,但总产能却并不高,自2016年以来,中来股份的n型TOPCon组件累计出货,仅有11GW左右。

资料显示,2023年中来股份的“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一期8GW已投产,二期8GW项目正处于产线调试阶段。但截止到2024年上半年,中来股份,才具备电池产能4.75GW、组件产能1.85GW;实现产量为电池2.63GW、组件1.26GW。

从布局N型技术开始,中来股份一直都在陆续扩张产能,然而8年过去了,扩产计划和现实反差却如此之大,实在令人费解。中来股份的产能一直没有打开,以这样低的产量不仅无法打开市场,更无力通常规模经济有效降低成本,以抵抗行业市场价格下行带来的冲击。

除了向电池、组件端扩产,侦碳家还发现,中来股份曾在2022年3月宣布,计划与太原市人民政府投资设立的产业基金合资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中来股份方面计划持有项目公司51%股权。

然而,这个硅料项目在今年4月25日终止。根据公告信息来看,该项目启动两年多来,并未有实质进展。

2022年7月,中来股份也启动过光伏背板的扩产项目。计划以8.82亿元资金,投资建设年产2.5亿平方米通用型光伏背板项目。不过现在,也是两年过去,该项目工程进度为21.30%,只建成年产1亿平一期项目。

从上述分析可见,中来股份的每次扩产,似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计划敢想、落地困难,计划经常赶不上变化。以至于到现在,中来股份作为最早探索应用TOPCon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反而在总产能上处于劣势,“出道半生,归来依旧是素人”。

除了产能问题,中来股份缺乏资金的状况也受到了侦碳家的关注。

Part Three

持续缺乏资金,前实控人最高质押股权比例接近八成,经营现金流最大幅转净流出

中来股份在披露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之初,就引发了深交所关注。深交所曾下达关注函,明确指出当时中来股份的货币资金为17.89亿(实际可自由支配资金为1.68亿元),且主营业光伏背膜、电池组件及光伏应用系统。首次涉入上游工业硅及多晶硅领域,投资就高达140亿,如此大额投资的能力和合理性,均受到质疑。因为140亿投资,已经明显高出中来股份的承受能力。深交所还曾质疑,这其中是否存在炒作股价或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

中来股份也清楚自身缺乏资金这项弱点,因为在2016年选择进入N型电池、组件赛道时,中来股份就面临新技术的研发、产品产业化落地均需要大量资金的现实。所以从2020年起,中来股份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建伟、张育政夫妇,就曾几度谋划,转让公司控股权,但都未果,反而只能以质押股权的方式获取资金。

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林建伟、张育政夫妇的股份质押比例为79.81%。而2017年度,中来股份非公开发行股份,林建伟个人认购11.80亿,认购资金就是质押自身股份以及张育政股份所得。

由此可见,当时原实控人夫妇已经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随着中来股份的主业不断向电池、组件端倾斜,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加,转让控制权,或是一种更加长远的考量。

不过,到了2022年,事件有了转机,中来股份也迎来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即国资入主。

2022年11月9日,中来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建伟、张育政正筹划通过向交易对手方协议转让其持有的部分股份及委托表决权等方式实现控制权变更事项。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中来股份股票自11月9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2022年11月10日复牌后,中来股份公告披露,林建伟、张育政女士与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电力”)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张育政将向浙能电力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公司9.70%股份,浙能电力将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前述股份,同时林建伟将在前述股份完成过户登记之日起,不可撤销的将其持有的公司1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浙能电力行使。

2023年2月,股份过户完成。中来股份控股股东变更为浙能电力,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江省国资委”)。

国资入主,意味中来股份将拥有更强的资源加持,加之TOPCon技术逐渐崛起。2023年度,中来股份总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实现122.59亿营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不过在今年4月,浙能电力受让中来股份事件出现小插曲。因内幕交易中来股份股票,浙能电力受让中来股份部分股权并取得控制权事项的签字资产评估师韩帅烽,被没收违法所得179065.25元,并处以60万元罚款。

如今中来股份虽然引入了新的资本,但其在资金上的缺乏,还没有得到缓解,因为时至今日,中来股份身上还背着扩产计划。但2024年上半年,中来股份账上的货币资金仅有13.69亿,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却占据了总资产的近30%,分别是34.49亿和14.14亿,现金流持续承压。

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来股份业绩虽在2023年度“昙花一现”,但从2024年一季度起,归母净利润就开始亏损。中来股份虽然增加了销售等各项费用的投入,大幅提升相关人员薪酬及广告费,但是营收却并未见起色。

2024Q1

2024H1

而且从亏损之时起,中来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开始持续净流出,2024年Q1为-1.48亿,2024年H1为-6.21亿,主营业务的现金流处于持续“失血”状态。

结语

中来股份涉足电池、组件业务时间虽长、技术路线选择也较有前瞻性。但资金掣肘,产能落地“有却不深”。因此即使入局时间虽长,“零星”的新增产能却也无法帮助中来股份打开市场。

8年以来,中来股份实际上未能抓住黄金期成长起来,如今光伏行业正步入下行周期,中来股份在谈发展之前,恐怕要先谈生存了。

THE END

侦碳家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原文标题:上半年亏损3亿多,背板龙头中来股份过去8年多项新建产能半途而废,缺乏资金或成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