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锂电池行业规范迎来迭代升级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5-21 12:00:47
热度:

锂电池行业规范迎来迭代升级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对锂电池行

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对锂电池行业产能、技术创新作出新的规范表述,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产能布局上,征求意见稿体现了“一降一升”的思路,即降低重复产能建设,提高新进产能门槛。相较于2021年推出的规范条件,各类锂电池产品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动力型锂电池中还新增了小动力型锂电池类目。与时俱进地提升规范条件、完善管理办法,有助于锂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动力锂电池产能也在加速扩张。除了电池企业相继扩建产能,包括整车企业、能源企业等在内的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推进锂电池项目的建设。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锂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40%左右,到2025年产能利用率很可能进一步降低至35%左右。产能利用率的下降,自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2023年中国锂电上市公司营收总额约1.64万亿元(数据已剔除企业中的大额非锂电业务),同比下降5.1%;净利润总额约1060亿元,同比下降38.9%。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规范,任由产能无序扩张,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以遏制产能盲目扩张。

在产能急剧扩张的同时,锂电池行业还存在高端、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现实问题。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产品一致性等核心指标决定着电池质量,而低端产能往往难以保证电池质量,有的产品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要想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势必要在工艺、设备、研发等方面加强投入,但一些企业的投入明显不足,甚至有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而忽略了相关投入。正因如此,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应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3%这一硬性要求。

除了在宏观层面引导锂电池行业有序发展,征求意见稿对锂电池产品性能等技术指标也有了更高要求。其中明确提到,使用三元材料的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30Wh/kg;使用磷酸铁锂等其他材料的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5Wh/kg。据了解,目前国内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达到300Wh/kg左右,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约在200Wh/kg。虽然这一技术要求看似不高,但作为入门的门槛,它能阻挡住低端产品及产能项目的进入。

与2021年版相比,征求意见稿还升级了对锂电池上游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等产品的性能要求。比如,负极材料领域,要求碳(石墨)比容量≥340mAh/g,无定形碳比容量≥280mAh/g,硅碳比容量≥480mAh/g。虽然目前行业龙头企业相关产品的比容量等性能指标都高于新规范条件,但还有不少企业相对落后。作为行业管理的技术规范,此次征求意见稿参照市场发展情况,逐步提升相关产品性能要求,对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新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不过在市场经济中,鼓励和引导才是行业文件应该发挥的作用。笔者相信,新规范条件的出台将加速锂电池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而那些有技术能力并进行前瞻布局的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