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大洗牌,哪些企业容易步尚德、赛维、汉能后尘?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3-29 20:29:57
热度:

光伏大洗牌,哪些企业容易步尚德、赛维、汉能后尘?无锡尚德、赛维LDK、汉能集团、SolarWorld……昔日全球知名的光伏巨头,如今成了光伏行业洗牌、淘

无锡尚德、赛维LDK汉能集团、SolarWorld……昔日全球知名的光伏巨头,如今成了光伏行业洗牌、淘汰赛的背景板,被视作是“殷鉴不远”的警示牌。

目前由产能过剩引发的光伏第四轮洗牌已经开启,避免成为无锡尚德、赛维LDK们,或是避免成为旭阳雷迪、海润光伏、中电光伏们不仅是各家光伏企业掌门人焦虑的事儿,更吸引了业内外的广泛注视。

按照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预判未来几年将有50%-60%的厂商的被淘汰出局,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预判未来将仅会留下4-5家龙头厂商瓜分市场,这次光伏行业的洗牌将会格外惨烈。

那么,在这轮洗牌中都有哪些厂商会被清洗出局呢?

实际上,光伏行业洗牌主要拼的是各厂商的综合实力,如研发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还有资金链管理能力。光伏行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核心拼的还是钱。

在新一轮洗牌当中,资产负债率畸高,主业不振的光伏企业先被淘汰出局的风险较大。

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负债率偏高的光伏相关企业有嘉寓股份(103.6%)、金刚光伏(101.28%)、ST天龙(94.16%)、ST中利(91.86%)。按照相关标准,70%为负债率的“警戒线”,而达到100%以上基本是“资不抵债”了。为了避免出局,相关企业还是要注意降低负债率,负债率本身不高的企业也要注意控制负债率。

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它们的债务压力都比较大,同时业绩低迷、亏损,且陷入了亏损的“死循环”,短期内业绩难以改观,这类企业在行业洗牌期,经营业绩可能会持续承压,令资金链持续承压。

当然,负债率这个指标也是相对的,它并非一成不变。如控股股东通过输血、豁免债务等方式,再就是投资项目盈利了,负债率都是可以降下来的。说负债率超过50%就很吓人了,其实不然,国内负债率高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因为先贷款后建房、卖房的模式,它们的负债率更高得吓人。

斥巨资跨界而来的新玩家,项目刚投产,行业即步入“寒冬”,这类企业在新一轮洗牌可能会出局。

据统计,自从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内项目延期投产、停工、终止已经超过 20个。举例来说,向日葵的10GW TOPCon电池项目,奥维通信的5GW HJT电池、山煤国际3GW HJT电池,海源复材滁州全椒15GW电池3GW组件,这些项目皆宣告终止。同时,江苏阳光5万吨多晶硅,中来股份10万吨多晶硅,这两个项目披露投资规划后没开工,都出现了延期。

上述项目的终止和开工延期,相当于及时“止损”,或是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没有进场,损失尚处于可承受范围内,不会造成更大的财务负担,相对来说要好一些。相反,那些在扩产上押重注,下了“血本”,又碰上行业洗牌的企业,它们的处境更为不妙。本身举债扩产,债务包袱加重,新建项目又要亏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2021年就通过收购金寨嘉悦新能源,切入光伏赛道的聆达股份, 可以说是跨界光伏遇挫的一面镜子。近期,聆达股份来了个金寨嘉悦新能源临时停产、总投资91.50亿铜陵20GW N型电池项目终止,还有聆达股份及其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的“三连击”,说明行业洗牌正对跨界厂商带来冲击和考验。

说到这里,新科多晶硅巨头—合盛硅业就是令人感到揪心的对象之一。这家工业硅巨头切入下游多晶硅,可谓是不惜重金,中部合盛20万吨、东部合盛20万吨项目都已开工,原定分别于2023年第三季度,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按产能规模来看,这40万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不低,以1万吨投资成本5亿元计算,还得需要200个小目标。现在,多晶硅价格处于二线厂商生产成本线,即6万元/吨运行,这对合盛硅业来说是不小的考验。本来是斥巨资扩产,结果碰上项目投产不赚钱,搞不好还要亏钱,不啻于“戴维斯双杀”。

在2021-2023行业高景度期间,没有赚到钱,这类型的跨界光伏新玩家,或业内老玩家,在新一轮洗牌周期中恐会被甩下车。

相关类型的光伏厂商,跨界新玩家项目刚投产即停产,面临的压力不须多言。同时,行业老玩家在行业上行周期没赚到钱,未来面临的压力也会很大。这就好比A股从2500点涨到5000点,指数翻倍了,牛市里都没赚到钱,还能指望在熊市中赚钱吗?不难推论,在上行周期中没赚到钱的企业,在行业洗牌周期里亏损是难免的。

在光伏高景气度周期中没有赚到钱,又未能大举从二级市场融资的企业,在洗牌周期中可能会资金链承压。

直白一点说,调整周期拼的就是资金,储存足备的“弹药”、“粮草”是顺利熬过冬天的关键。光伏相关企业储备现金,一是靠增收创利,二是靠融资。各种融资渠道当中,从A股市场发行IPO直接融资,或发可转债、定增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近几年,如果在A股市场中融到足够的钱,那么这类企业应该可以从容地熬过这轮产业调整。

这在光伏行业中有生动的例子,禾迈股份发行IPO本来要募资5.58亿元,实际募了56亿元,超募了50亿元,未来50年都躺赚。虽然禾迈股份已从“史上最贵IPO”跌落到“超级熊股”,但日子过得不要太惬意,56亿募资到账后就准备用47亿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超募50亿还搞啥微逆?

排队IPO的拟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因受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等因素制约,面临的洗牌压力要比上市企业面临的压力高。

目前排队IPO的光伏相关企业接近50家,2023年却只有3-4家成功发行IPO,按这个上市速度,这么多企业发完IPO需要10多年。即使是单家企业IPO,在市场上排队时间也不短。光伏组件第五巨头-阿特斯2021年6月28日IPO申报获受理,直到2023年6月,瞿晓铧才在上交所敲钟,历时562天接近2年,中间还排了459天后中止一次。

IPO排队时间这么长,相关企业还能如此热衷此道,原因不外乎于融资,要么用于扩产,要么用于还债、补流。成功发行IPO,对于企业意义重大,这意味着融资渠道的全面拓宽,如IPO直接募资,还可定增、发债、股权质押贷款,到银行贷款也有上市公司的光环背书,钱也好借得多。

高景太阳能等企业终止IPO后,又重启了IPO,亚洲硅业IPO排了522天无果后,施正荣直接把亚洲硅业控股权转让给了红狮集团。这是因为IPO对光伏企业太重要了。从融资渠道和便利性来看,上市企业的融资方式非常多样,也很快捷。正因如此,在行业洗牌周期当中,上市公司相对于非上市公司,其资金链承压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更强。

高杠杆举债扩产的企业,在行业洗牌时承受资金链压力更大,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过往的洗牌周期当中,无锡尚德、赛维LDK、汉能集团、海润光伏等巨头轰然倒塌,都与过度的举债扩产有一定关系。用音速融资,光速花钱,贾跃亭乐视网、彭小峰的赛维LDK都是如此倒下的。尽管在光伏全产业链扩产背景下,不扩产意味着被“赶超”,可能被淘汰,扩产也可能“死掉”,却可博得一线生机,但这不应成为盲目扩产的理由,稳健扩产、稳健运营才是终极制胜之道。(草根光伏)

原文标题:光伏大洗牌,哪些企业容易步尚德、赛维、汉能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