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四川36条高速将“绿电自给”!如何实现?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3-20 10:01:22
热度:

四川36条高速将“绿电自给”!如何实现?日,《四川省高速公路“绿电自给”工程建设规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提出在全

日,《四川省高速公路“绿电自给”工程建设规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提出在全省打造36条光伏高速公路,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高速公路“绿电自给”能源供给系统。年初,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动四川”实施方案也已下发,为未来两年绿色低碳发展给出“施工图”。

“绿色”行动,将给四川交通带来哪些变化?

绿色发电

“交通+光伏”,让高速公路实现“绿电自给”

什么是“绿电自给”?全国首个“交通全场景友好型”分布式光储项目——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试点提供了应用示范。

41公里的攀大高速(四川境)沿线分布若干光储点,一片片太阳能(5.490, 0.00, 0.00%)电池板吸收着太阳能,并转化为绿电,为高速公路运行提供能源供给。在中坝收费站附近,一块弃土场被改造成一个光储点,“种”下数排太阳能电池板,它们可迎着太阳自动调节跟踪光源;在攀枝花南服务区,“光储智慧车棚”上装满了太阳能电池板,阳光转化的电能流向棚内的充电桩……

在攀大高速公路上率先试点的全国首个“交通全场景友好型”分布式光储项目。

蜀道高速集团攀宁攀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攀大高速利用红线范围内各类闲置资产,如道路边坡、建筑屋顶、隧道隔离带等,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并于2022年8月并网运行。投运初期,预计可实现年平均发电量285万度、节约标准煤约940吨,运行实际发电效果超出预期,“自发自用”外还有六成左右余电返还给了电网。

“高速公路是耗能大户,通过‘绿电自给’工程,实现了由单纯用能向自发自用转变。”交通运输厅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从试点来看,高速公路“绿电自给”工程以不降低高速公路既有使用性能和安全水平为前提,不新增用地,具有经济可行、技术可靠、施工快捷、维护方便和自主消纳等多重优势。

推广攀大高速试点经验,《规划》提出,在36条运营及在建高速公路上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速公路清洁能源供给体系,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20兆瓦,年发电量超1.5亿度,减少碳排放量超10万吨,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项目日间发电量与其沿线隧道、服务区日间用电量平衡。

36条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攀西经济区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区以南、川南经济区以南、川东北经济区以北。“这些区域的年日照数高于1000小时,在当前光伏组件价格下,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具备一定经济效益。”上述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年日照时数高于1000小时的区域内规划高速公路里程近万公里,约占全省规划总里程的50%。

《规划》还提出,在布设分布式光伏设施的同时,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20%的比例同步配建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储能系统将富余的电能储存起来,让光伏发电经济效益发挥到最佳。”投建分布式光储项目的四川蜀兴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的技术可将绿电储存3小时,基本满足18时至21时的用电需求。

还有诸多技术难题需攻克。据了解,围绕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节能的结合应用、多源协同供能系统等,天府永兴实验室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正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并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

沿江高速会东南服务区分布式光伏。

绿色用电

广泛建设充电桩,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

阳春三月,通行国道318线的自驾游客又多了起来。在“自驾318川藏线第一站”——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往来补给、充电的新能源车络绎不绝。停车场一隅,特意辟出充电区,充电设备多样,快充、超充都有。

“进出天全服务区的有八成为自驾游旅客,每天充电的新能源车辆超过150辆。”雅康(泸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全服务区是全省较早布设充电设备的服务区,随着新能源车辆增多,2023年服务区又新增16台充电设备,可满足38辆车同时充电,其中4台充电设备为全液冷超充,可“每秒充电一公里”。

正在充电的自驾游向导田景告诉记者,他长期跑川藏线,近年来沿路充电越来越方便,“以前充一次电要四五十分钟,高峰期得排队;现在充电桩数量多了,还有了超充,20分钟就能充满电。”

天全服务区还有一座换电站,于今年1月投用,驾驶部分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无需下车,在车内便能一键换电,3分钟即可满电。

截至2023年底,四川已在165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充电桩,最大间距66公里,最小间距19公里,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接下来,要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全覆盖。”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电动四川”交通运输领域实施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加快既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在建及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投运,每个服务区建有快充桩或预留安装条件的车位原则上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的10%。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快充桩100%覆盖。

在高速公路短期内难以覆盖的地方,则以经济干线、旅游干线公路为主,在服务区建充电桩;在公路客运枢纽站建设或增配充电桩、专用停车位。到2025年,将实现国道318线康定市至巴塘县等7条主要干线公路的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全省公路客运枢纽站充电桩覆盖率超过50%。

“建设覆盖更广的充电设施,是为了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广泛应用。”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日前省政府印发《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全省范围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大力推动中重型商用车新能源化。

不谋而合,《方案》提出,推广公交出租新能源车辆应用,除“三州一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外,新增及更新的城市公交、巡游出租原则上全部采用新能源车;农村客运“金通工程”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线路采用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全省城市公交、巡游出租、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20%。

绿色运输

推动货车“油转电”,打造低碳、零碳运输路线

最近几个月,货车司机肖师傅开上了新能源重型卡车。与以前开着燃油货车“到处跑”不同,现在他有一条固定的行车路线:往返于重庆果园港—成都龙泉公路物流中心,行经成渝高速公路,总里程410公里,其间换电2至3次,沿线共有6座充换电站,每次换电不超过5分钟。

成渝重卡电走廊上的换电站。这条固定的货运路线,是由川渝两地携手打造的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充换“电走廊”。燃油重型卡车油耗高、碳排放量大,是交通“减碳”的重点,但要推进重卡“油转电”,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换车成本高,而运行成本未知,车企或车主积极性不高;二是重卡的耗能量远远大于小型新能源车,补给焦虑更大,对补电效率要求更高。为此,川渝携手在重庆果园港—成都龙泉公路物流中心这条中长距离的运输线路上建设充换电站,实现定点、及时补给,并测试运行成本。

2023年底,这条“电走廊”全线贯通。蜀道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联动调试评估,全线6座充换电站换电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均达新能源重卡充换电要求,自动换电成功率达99%,单座换电站24小时内最高可完成换电168次,适配于30余种市场主流重卡车型。

货运车辆“油转电”,也促进了物流降本增效。预计满负荷运行后,这条“电走廊”全年耗电量3600万度,相较传统燃油重卡,可减少碳排放1.512万吨,减少耗油量648万升,降低物流成本超30%。具体到每一辆电动重卡,按日均行驶360公里、年运营300天计算,5年运营期内可比燃油重卡节省50万元以上,综合考虑车辆购置成本、能源成本、维保成本等,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燃油重卡低25万元以上。

使用新能源车辆运货,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让更多运输企业有了积极性。年初,德阳商投向交通运输厅申报,开展砂石运输领域零碳道路运输线路试点,拟用两年时间,探索“零碳运输”。企业将组建一支“零碳车队”,采用新能源货车运输,单程运输里程108公里。至2025年底,计划“零碳车队”车辆达75辆,年运输量约100万吨量级,可减少碳排放约3472吨。

目前,道路运输“油转电”试点正在全省多地展开,继新能源货运专线试点、重卡换电模式试点后,有条件的地区还将以城市为单位,积极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到2025年,全省力争创建3个以上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