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江苏扬州:2025年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8GW
江苏扬州:2025年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8GW9月11日,扬州市政府印发《扬州市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到,紧密把握“双碳”目标机遇,
9月11日,扬州市政府印发《扬州市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到,紧密把握“双碳”目标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打造“江苏新能源产业重要极”为目标,重点瞄准晶硅光伏、储能电池、风电装备和氢能等四大领域,实施区域布局优化、园区功能提升、产业链条完善、技术创新突破和试点应用引领等五大行动,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牵引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8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651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3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7万千瓦;技术创新方面,创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0件,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累计达40家。扬州成为全省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智慧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新高地,晶硅光伏产业规模列全省第二,氢能产业具有特色示范效应。
晶硅光伏产业开票销售收入近1700亿元,形成“2+1”产业布局,辅材、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等产业链环节完备。形成6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开票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制造企业。组件产量占全省的比重从约16%提升至约30%、占全国的比重从约10%提升至约20%。
原文见下:
扬州市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2023-2025年)
新能源产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对于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人类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市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根据《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紧密把握“双碳”目标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打造“江苏新能源产业重要极”为目标,重点瞄准晶硅光伏、储能电池、风电装备和氢能等四大领域,实施区域布局优化、园区功能提升、产业链条完善、技术创新突破和试点应用引领等五大行动,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牵引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2025年,产业规模方面,全市新能源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开票销售达1850亿元、全部开票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年均增幅约41.86%;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8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651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3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7万千瓦;技术创新方面,创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0件,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累计达40家。扬州成为全省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智慧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新高地,晶硅光伏产业规模列全省第二,氢能产业具有特色示范效应。
——晶硅光伏产业开票销售收入近1700亿元,形成“2+1”产业布局,辅材、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等产业链环节完备。形成6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开票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制造企业。组件产量占全省的比重从约16%提升至约30%、占全国的比重从约10%提升至约20%。
——储能电池产业开票销售收入近330亿元,形成“1+3”产业布局,电池组材料、储能系统及集成等产业链环节完备。形成5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开票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和4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开票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的钠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我市储能锂离子电池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约1%提升到约10%。
——风电装备产业开票销售收入22亿元,形成“1+1”产业布局,集聚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推动现有风力发电企业提质增效,在特色装备的制造和风场的智能化管运方面形成扬州优势。
——氢能产业开票销售收入8亿元,形成“三区、两园”产业布局,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重点培育2-3家产业链领军企业,开通2-3条氢燃料公交车示范运营线路,建成6-7座加氢站。
二、重点发展方向
——晶硅光伏产业着重围绕产品高效化、企业垂直一体化和应用智能化,打造集聚有磁性、配套有粘性、坚强有韧性和竞争有刚性的产业生态。提升关键材料高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垂直一体化发展,基于组件轻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实现发电应用的高效能。
——储能电池产业着重围绕扩大锂离子电池产量和加快钠离子电池量产,形成锂离子电池牵引、钠离子电池跟进的发展格局。锂离子电池方面,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引,迅速改变我市一家企业独大的现状;钠离子电池方面,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聚焦低成本和高效能加快产品量产和规模应用。
——风电装备产业着重围绕做优发电、做强装备的发展策略,打造“轻量、深远、智慧”的产业特色。支持现有重点企业围绕深远海上场景开展海缆研发生产,发挥扬州高端装备制造优势和新材料研发优势,实现叶片的轻量化;在现有风力发电企业中全面推广集中监控及智慧风场管理系统,提高发电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氢能产业着重围绕补足配套措施,围绕制氢技术及装备、氢储运技术及装备、氢燃料电池等方向补齐产业链条,加快形成在省内乃至国内的产业优势,切实加强要素保障和安全监管举措,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继续挖掘上游氢气供应潜能,拓展氢能场景示范应用范围,带动中游电池电堆和其他主要部件制造环节不断完善和壮大。
三、重点举措
(一)区域布局优化行动
——晶硅光伏产业形成“2+1”产业布局,扬州经开区和高邮市为制造基地、扬州全域实现分布式发电全覆盖。
——储能电池产业形成“1+3”产业布局,江都区为电池新材料生产基地,宝应县、仪征市和高邮市为电池制造基地。
——风电装备产业形成“1+1”产业布局,扬州经开区为制造基地、高邮市为发电应用基地。
——氢能产业形成“三区、两园”产业布局,仪征市、扬州经开区立足产业特色优势,打造氢能开发及装备制造示范区;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及生态科技新城加快打造氢能创新及应用引领区;高邮市、宝应县强化区域协调联动,打造氢能产业生态协同区。
(二)园区功能提升行动
——晶硅光伏产业。扬州经开区以新能源产业园为载体,重点解决晶澳三期、阿特斯、棒杰等重大项目220KV变电站及外部线路保障和区内企业污水处理问题。高邮光储充产业园加快推动220KV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特种气体供应站和工业邻里中心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收储或整合现有低效闲置资源并进行标准化改造,有效保障重大优质项目用地。
——储能电池产业。高邮市电池产业园紧跟市场需求,引导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型升级。江都区以纳力新材料二期项目为重点,加强服务保障,推动早投产早达效,打造国际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仪征市推动中兴派能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产业协同,逐步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
——风电装备产业。扬州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园重点解决道路扩宽、高速口改造等方面的事项,以满足风机叶片、塔筒等产品因尺寸、重量等原因对交通运输提出的保障需求。
——氢能产业。扬州经开区加快突破阀组控制系统、氢储运技术国产化替代和规模化应用,打造涉氢装备生产基地。仪征化工园区加快突破绿氢制备技术,布局建设氢能绿色引用示范园。
(三)产业链条完善行动
——晶硅光伏产业。加快补齐焊带、背板、逆变器、汇流箱、智能跟踪支架等产品制造环节。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全面提升综合运营能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垂直一体化发展。开展“光伏+”应用示范,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工厂和光伏社区建设。
——储能电池产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全面提升综合运营能力。积极引进央企、上市公司对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盘活资源利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大对储能锂离子电池制造项目的招引和对钠离子电池研发和制造企业的培育,尽快形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池本体及系统集成、场景应用的完善产业链条。
——风电装备产业。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大型风力发电塔架、发电机、齿轮箱、轴承、轮毂、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厂商,发展低风速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机组,支持智能运维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示范。
——氢能产业。聚焦国内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制氢装备、燃料电池堆栈、发电机、阐述元件和旁通设备、加氢装备以及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基础材料方面的相关企业,在城市公交、港口、厂区物流领域加大氢能应用。
(四)技术创新突破行动
——晶硅光伏产业。依托扬州大学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提升电子浆料、光伏背板等关键材料高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发展轻质化、柔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组件产品,积极开发钙钛矿电池(含钙钛矿与晶硅/多元化合物薄膜组成的叠层电池)、非晶硅/微晶硅/多晶硅薄膜电池、化合物薄膜电池等新型高效电池技术。
——储能电池产业。锂离子电池方面,针对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快速充放电等方面的需求,研发新的电池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钠离子电池方面,加强硬碳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材和相关辅材的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等关键技术。紧密跟踪铅碳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热熔盐、新型固态电池等单一及混合储能技术。
——风电装备产业。瞄准风电装备向大功率、智能化、循环化方向转型提升,研发玻璃纤维、碳纤维、树脂、石墨烯防腐涂料、结构胶等先进叶片材料,攻关新型毫米波测风雷达关键核心产品,支持围绕深远海上场景开展海缆研发生产和工程技术攻关。
——氢能产业。制氢技术及装备方面。瞄准高端制氢装备及多氢源供应两个方向,着力攻关电解水制氢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开发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及CCUS等关键技术,鼓励探索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储氢装备方面。优先发展高密度气态氢储运技术及装备,探索大规模储氢技术。氢燃料电池方面。重点突破电堆、电池配套系统、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五)试点应用引领行动
——促进智能制造和智能运调。制定并推进针对新能源企业的“智改数转”个性化实施方案,提升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研究完善新能源发电市场化并网机制,提升智能运维、智能调度水平。
——提高绿电应用水平。大力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工业园区、大型企业等主体建设用户侧独立储能项目,积极支持压缩空气、热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发展户用光储超微电站,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积极探索应对碳关税的绿电解决途径。
——发展面向新能源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培育发展能源电子产业,主要包括适应新能源需求的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功率半导体、传感类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基础电子元器件及有关的先进计算、工业软件、传输通信、工业机器人等适配性技术及产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建引领,推进产业发展。有效发挥新能源产业链综合党委的党建赋能产业发展作用,依托扬州市智能产业协会设立党建园地,常态化开展工作。建立市级部门横向协同和市县两级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的合议制度,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业集群统计指标体系,积极跟踪监测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优化对专业园区的考核体系,切实发挥对产业发展的载体支撑效能。
(二)出台专项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奖补点位更准的专项扶持政策,重点鼓励企业对标国家标准全面提升综合运营能力,对申报通过《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实现与其他政策措施的联动;推动新型储能加快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研究出台加氢站建设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加氢站布局,为用氢市场创造良好环境。
(三)发挥基金功能,激发产业活力。支持新能源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并带动社会资本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新能源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上市融资,以增强垂直一体化发展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四)稳固人才队伍,保障产业发展。借助市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支持企业与当地院校合作办学,加快培养贴合企业需求的高级管理、高端研发、专业技术和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操作实务的一线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长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
光伏半月谈2015年6月上旬:太阳能发电成本接近平价2024-08-16
-
“黑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22.1%2024-08-16
-
首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日程安排初步敲定2024-08-16
-
中国首座商业运营太阳能热发电站累计发电近1400万千瓦时2024-08-16
-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离开南京飞往美国2024-08-16
-
南瑞太阳能基于熔融盐储热的塔式光热电站控制技术项目启动2024-08-16
-
太阳能+空气能绘制新能源蓝图2024-08-16
-
欧盟对马、台太阳能产品展开贸易调查 薄膜被排除在外2024-08-16
-
德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2024-08-16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