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厂商组件“大比武”,需警惕功率虚标风险!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3-07-13 10:13:10
热度:

厂商组件“大比武”,需警惕功率虚标风险!2023年5月、6月,对于光伏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月份。在这两个月中,全球知名的光伏展会SNEC和Intersolar Europe,相

2023年5月、6月,对于光伏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月份。

在这两个月中,全球知名的光伏展会SNEC和Intersolar Europe,相继在中国和德国举行。

作为各家企业最为看重的展示实力的平台,在这两个展会上,各家企业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展示自己最新的、最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吸引各路看客。

这其中,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组件的“竞争”可能是产业链中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从展会现场来看,各家的组件标称功率的范围从几十瓦到700多瓦不等。其中不乏诸多备受关注的高瓦数组件展品。

组件标称功率是指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额定输出功率,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表示。标称功率仅仅是组件性能的一种指标,不能完全代表其实际输出功率,但与其发电量紧密相关。

对于这些组件展品而言,除却相对小众的技术路线之外,各家的组件标称功率也较多,大约在400W~740W之间,而且彼此相差较大。

据了解,影响组件功率的因素包括电池效率、组件封装的光学损失、电学损失以及组件尺寸等。但并非硅片、电池尺寸越大,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就越高、产品就越先进。

在中国,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众多,很多企业由于使用的生产设备、采用的工艺、选用的材料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生产的组件常常存在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虚标组件功率就是其中的主要表现之一。

虚标功率,就是将组件的实际功率夸大宣传,使用大于实际功率的参数去标称其额定功率的一种行为。虚标功率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在产品宣传上,大幅提高组件宣传功率,突破可达成的组件功率上限,以达到吸人眼球、制造噱头的目的;另一种为在产品交付上,将低功率的组件标为高功率组件交付给客户,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属于商业欺诈行为。

在产品宣传上,本次SNEC和Intersolar Europe展会中出展的组件功率五花八门,而在行业的量产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相近,并且组件尺寸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组件功率种类繁多的情况实属是不正常现象,要警惕虚标功率的情况。目前,行业主流p型PERC组件的量产转换效率在21.3%,对应182组件功率为550Wp、210组件为660Wp;主流n型TOPCon组件和HJT组件转换效率接近22.1%,对应182组件功率为570Wp。由于有少量高效电池产出的存在,制成组件后对应的组件功率也会相应地提高5-10W。尽管这一部分产出相对较少,需要关注厂商的交付能力,但也仍处于真实的效率和功率范围区间。而比目前主流量产功率高出20W甚至更多的组件,则需要我们保留一定的疑问。

在今年两个展会中,有厂商展出了高达620Wp的182-72c组件以及740Wp的210-66c组件,对应的组件转换效率分别为24%和23.9%,这是一个较为夸张的转换效率——因为考虑到电池到组件环节的封装效率损失(CTM),则相应的电池效率需要达到接近27%的水平,而目前晶硅电池的最高效率记录也仅为26.81%,量产难度不言而喻。

图182-72c组件与210-66c组件最高功率及相应转换效率

在产品交付上,以往的PERC组件由于量产已久,第三方之间标板对标工作相对成熟,行业内各厂商测出的功率差异不会很大。而近两年TOPCon和HJT等新型组件在功率测试上还尚未统一相关标准,存在实际功率与标称功率不一的情况,导致发电性能相对较差的应用风险。

从技术发展来看,光伏组件一直是以提升效率、降低内部损耗为发展方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曾表示,未来,光伏行业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降本增效,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迭代,在提升转换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近年来,随着行业技术不断发展,光伏市场愈发成熟,包括功率虚标在内的行业乱象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跌跌不休”,跨界进入光伏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依然要警惕光伏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乱象“卷土重来”,比如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组件功率虚标,不正当竞争,等等。

未来,光伏企业和行业要做好行业规范,制定好相关行业标准,注重降本增效,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监察手段,同时要加大“打假”力度,才能有效制止不合格光伏产品的冒头,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