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企业高管被带走,打铁必须自身硬?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3-06-15 15:10:02
热度:

光伏企业高管被带走,打铁必须自身硬?作者|无忌正文共计4536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光伏产业“打铁仍需自身硬”。6月12日傍晚,突然

作者|无忌

正文共计4536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光伏产业“打铁仍需自身硬”。

6月12日傍晚,突然有多家媒体报道,有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在参加202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时在现场被带走。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消息迅速让整个行业陷入紧张状态。

众所周知,中国的光伏产业目前是“两头在外”状态,即原料需要大量进口,产品需要大量出口,随着前几年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光伏展开“双反”(即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随后中国光伏行业陷入了巨大的逆境之中。现在,中国光伏企业高管被带走风波,再次让行业绷紧了神经。

13日凌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深夜发布公告澄清,称中国光伏产业多名高管被带走不实,仅有一名企业高管被带走,并强调高管被带走只是协助调查,但市场对光伏产业的关注度却愈演愈烈。

此次事件会对光伏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究竟怎么了?

1

行业发展超预期

光伏行业之所以被广泛关注和其发展历程有关。

2002年我国光伏产业进入起步期,从2004年起国家相关补助政策出台,光伏产业进入迅猛发展期,因为市场内需不足,此时的光伏产业主要以出口为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减弱,国际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量急剧下滑,以出口为导向的我国光伏制造业遭到重挫。在随后的几年因为欧债危机,光伏市场也随之迅速收缩,光伏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加上欧盟的“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产业迎来最困难的时刻,行业进入内部整合时期。

从2013年的下半年开始,中国光伏产业因为价格优势,让其在市场上再次具有竞争力,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光伏产品的获利水平有明显提升,在国内装机需求量大增的情况下,我国光伏装机总量世界第一。尤其是日韩等亚洲国家对光伏产业开始重视,亚洲成为中国光伏出口的又一主战场,从高度依赖欧美国家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出口格局。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2022年,我国光伏制造端各环节均处于世界前列,具体数据为多晶硅产量82.7万吨,同比增长63.4%;硅片产量357GW,同比增长57.5%;电池片产量318GW,同比增长60.7%;组件产量288.7GW,同比增长58.8%。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392.61GW,同比增长28.07%位居世界第一。

2023年一季度继续延续良好势头,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光伏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8%。3月份全国逆变器产量环比增长30.7%,同比增长95.8%。优异的市场表现也直接反馈在资本市场,在已经发布一季报的30家光伏上市企业中,有27家实现了利润同比增长,其中有13家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投资者对光伏产业看好,直接表现在光伏相关企业上市的数量上,CPIA数据显示,在2022年国内就新增了15家上市公司,上市数量为近年之最。

在中国光伏产业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管被带走风波可能是欧盟“耍的小伎俩”,对光伏产业整体影响不大。“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龙头上市公司在国际贸易中都很规范,很有经验,几乎不会出现违法事情,现在相关企业高管被带走调查原因不明,可能性还包括专利纠纷等小问题。不管是哪种原因对行业都很难会有实质性的损害。”

2

只是虚惊一场?

据财联社报道,中国有多家光伏企业赶赴德国参展,其中三家企业或被卷入本次调查风波,这三家企业均为光伏组件制造商,分别为格林保尔、中建材浚鑫和润达光伏,其中格林保尔正是高管被带走的涉事企业,另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告称,另外两家企业并没有任何人被带走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格林保尔目前拥有5GW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能力,主推210电池片的生产,以及拥有2GW太阳能组件的生产能力,其产品获得了CE、TUV、IEC等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中建材浚鑫是中国建材旗下子公司,业务包括光伏制造,全球EPC总包、项目融资等,拥有电池片产能2GW、组件产能2.5GW以及1GW光伏发电系统投资和建设能力。

润达光伏是新三板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无锡公司600MW产能和盐城公司2GW产能。产品主要销往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市场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达55%。

目前格林保尔高管被带走的原因尚未公布,但据PV magazine的报道,此次事件或是双反调查的余波。欧洲太阳能制造协会欧盟Prosun此前曾声称,规避最低进口价格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对欧洲纳税人造成损害。双反调查从2013年开始至2018年9月终止,这段时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被征收高额关税。在双反调查结束后,欧洲市场依然是中国光伏组件最大的出口地,2022年累积从中国进口86.6GW的光伏组件,占全年中国组件出口的近六成,同比增速高达112%。

据BT财经了解,在2019年慕尼黑展会期间,同样发生了多名光伏企业高管被带走调查的事件,其中一位企业高管被带走的原因据称是由于涉嫌参与太阳能组件的商业走私及违法规避最低限价MIP。

据贝壳财经最新消息,被带走调查的当事人为浦永华,持有格林保尔30.6%的股份。其本人已声称自己没事,“被他们叫去调查一下,已经出来了”,公开资料显示,浦永华曾任职于润达光伏,后离职参与创立江苏格林保尔新能源有限公司。

3

打铁还需自身硬

虽然本次中国光伏企业在德国只是虚惊一场,但是中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些隐忧,行业乱象也依然存在,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近日,光伏企业华耀光电叩开了IPO的大门,引发了整个行业聚焦。因为华耀光电的管理层中赫然出现了江苏富豪荀建华的身影,此外华耀光电这家公司经营也存在巨大隐忧。

荀建华曾一手创立亿晶光电,被称为“A股光伏第一股”,但他随后清仓套现离场直接“坑杀”了千余名投资者,最终仅仅被罚款30万元,而其本人则套现29亿元,潇洒转身离去。

如果只是这样尚不足以让投资者愤怒,荀建华在成功清仓套现亿晶光电后,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再挖角亿晶光电,把亿晶光电的原班人马给挖了出来,仅仅用时4年重新成立了华耀光电,今年5月华耀光电竟然拟在创业板上市,开启了申报之路。

华耀光电的名字也大有来头,“华”取自荀建华,“耀”字则取自荀建华的儿子名字荀耀,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家族属性极为浓厚的家族企业。再翻看华耀光电的高管名单,董事会9名成员,除了3名独立董事,剩下6人有5位具有亿晶光电任职背景。

其中有荀建华的儿子荀耀,如今身为华耀光电的董事长,其原先在亿晶光电担任过董事、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位。在亿晶光电担任了7年董事的姚志中现任华耀光电董事兼副总经理。董事姚晶,曾任亿晶光电内审员;董事兼财务总监滕静,曾任常州亿晶会计。核心技术人员兼副总经理姚伟忠、监事会主席樊丽娟等高管,也在亿晶光电任职多年。能够毅然离开亿晶光电,更重要的原因或在于血脉关系。

说华耀光电是家族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来体现,天眼查显示,华耀光电实控人为荀耀、姚晶、荀建华,三人共计持股高达86.48%。其中荀建华直接持股13.92%。其儿子和儿媳荀耀、姚晶持股72.55%。

华耀光电其余几位高管、员工,几乎都和荀建华沾亲带故,甚至可以称为近亲属,尽管他们合计持股不到1%。其中董事、副总经理姚志中是荀耀的舅舅,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姚伟忠是荀耀的堂舅,采购部部长荀建平是荀耀的叔叔;董事会秘书吴磊是荀耀叔叔荀建平的女婿;财务徐小燕是荀耀的舅妈;行政姚锡珍是荀耀的小姨。华耀光电妥妥的是家族企业。

在核心董事会中,荀建华及其亲属占据6名非独立董事中的4席,是不折不扣的“一言堂”。从创立时间来看,2019年8月,仅仅是在荀建华清仓套现的第二年,华耀光电的注册资本也仅有2.37亿元,不足荀建华套现的零头。

有媒体观点犀利地指出,光伏产业这种高科技领域能玩出资本游戏,让市场颇为诧异。

华耀光电招股书显示,公司主做单晶硅棒、单晶硅片这一细分环节,而这一领域本是亿晶光电的主打,也就是说华耀现在干的和亿晶光电干得活儿几乎一模一样。华耀光电应用的技术,只是延续了亿晶光电时期的技术,几乎没有创新。

从招股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华耀光电员工总数为2038人,其中研发人员仅为102人,占比仅有5%,甚至不如管理人员的113人多。而生产人员多达1797人,占比88.17%。从员工学历上看,本科人数仅占总人数的6.92%,专科、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员工占总数的93.18%,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这样的人才结构让市场大跌眼镜。

目前华耀光电共拥有25项专利,这些专利均为2020年后取得,其中发明专利为0。这说明华耀光电的创新能力为0。对比同类企业美科股份的同期专利数则高达280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

招股书还显示,华耀光电从成立至今,荀建华一家共出资6亿元,但截至2022年末,华耀光电拥有固定资产16.33亿,占总资产的31%,而2023年5月华耀光电的估值已经高达116亿元。前后累计投资6亿元,产生的收益(估值中的持股折算)超过100亿元,一旦上市成功,荀建华一家若再次清仓套现的话,直接收益可达94亿元,而达成这些收益他们仅用时4年。

而华耀光电仅仅是光伏产业中的一个企业样本。

4

光伏产业仍需砥砺前行

即使光伏产业造就了很多像荀建华这样的超级富豪,也带动了整个产业的火爆,但是前路依然筚路蓝缕。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大致有三点,一是成本高但发电量低,投资回报慢;二是技术更迭频繁,光电转化率不高;第三则是后期维护成本高。成本高是指光伏本身的建设成本,相比火电来说造价成本高出很多,但弊端却很明显,发电量偏低,经常会出现一度电需要几千块钱的造价,而光照的真正利用率仅有35%,利用率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率比较慢。

在技术更迭速度上,因为技术更新过快,企业一旦未能跟上将很快失去市场,迫使很多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上做文章。转化率理论上可以实现100%,但现实是目前根本无法实现,只有33%左右,技术发展的空间较大,同样说明转化率偏低。

相比火电的“一劳永逸”,光伏发电的后期维护成本相对昂贵。光伏板长期裸露在外,风雨寒霜以及沙尘暴都会对其使用率造成较大影响,需要人工对其清洗才能恢复使用,造成了人工成本的支出。

较多光伏企业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这导致了上市的光伏企业股价波动较大,6月12日,光伏板块重拾跌势,欧晶科技跌近4%,固德威、帝科股份跌超3%,阳光电源跳水跌逾2%,隆基绿能跌逾1%再度逼近阶段新低。6月13日,国内光伏龙头晶科能源股价同样受挫,其股价距高位时已经腰斩有余。还有众多光伏上市企业股价也持续跌跌不休。

目前来看,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行业中也仍然存在一些乱象未解,技术领域迭代创新也迫在眉睫,整个行业仍需砥砺前行。希望本次光伏企业高管被带走事件,能对行业的发展起到警示和促进作用,让中国光伏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

原文标题:光伏企业高管被带走,打铁必须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