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广西南宁:“十四五”新增集中式光伏装机不低于200万千瓦 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不低于50万千瓦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3-04-17 19:11:12
热度:

广西南宁:“十四五”新增集中式光伏装机不低于200万千瓦 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不低于50万千瓦4月7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发布南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指出,风电、光伏发电

4月7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发布南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指出,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和利用,到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4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力争达到60%。

加快集中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重点在横州市、宾阳县、上林县、良庆区、邕宁区、武鸣区、马山县等太阳能资源较好的县(市、区),新建一批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利用,鼓励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模式。鼓励光伏发电投资企业与大型种养殖基地深化合作,利用南宁明阳农场等国有农场、大型农作物种植基地、大型果蔬瓜菜种植基地、大型畜牧业养殖基地等,推动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光伏电站。利用具备条件的养殖鱼塘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允许开发利用的水面,因地制宜建设渔光互补、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结合环境治理和土地再利用要求,充分利用具备条件的荒山荒坡、石漠化地区、枯竭矿区等闲置土地资源建设一批“环境+光伏”电站。“十四五”新增集中式光伏装机不低于200万千瓦。

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在新建工业厂房和商业建筑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推进“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建设光伏新城、光伏新村。积极探索工业园区整体连片利用新模式,鼓励利用工业园区厂房、经济开发区、大型公共建筑物等闲置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重点推进高新区、南宁经开区、现代工业园等园区标准厂房屋顶光伏试点。推动光伏发电在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5G通信基站、加油站等供能站等设施应用。鼓励在铁路沿线设施、高速公路等路侧建设光伏廊道,支持小型山地电站等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在横州市、兴宁区、宾阳县等县(市、区)开展全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并向全市域推广,“十四五”力争全市超过一半的县(市、区)推进全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和管理。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不低于50万千瓦。

原文如下:

南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 言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要素。“十三五”以来,南宁市党委、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对能源领域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系统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支撑了南宁市“十三五”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关键时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的第一个五年,发挥首位度,打造核心增长极,引领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保障首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引领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充分发挥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是南宁市“十四五”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规划根据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系列文件精神,遵循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对南宁市“十四五”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能源布局和保障措施作出总体部署,是南宁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南宁市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加快清洁能源发展为主线,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推动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主要成就

(一)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能源生产能力持续加强。基本形成了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2020年,全市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约160万吨标准煤。全市电源总装机约336万千瓦、发电总量约106.7亿千瓦时,其中水、火、风、光电力装机分别达到70.7万千瓦、174.9万千瓦(其中生物质发电9.6万千瓦)、64.4万千瓦、26万千瓦,发电量分别达到31.1亿千瓦时、61.3亿千瓦时(其中生物质发电6.9亿千瓦时)、9.6亿千瓦时、2.4亿千瓦时。

能源输送网络更加坚强。电网更加坚强,建成500千伏变电站3座,输电线路536千米;220千伏变电站22座,输电线路2826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共计1291万千伏安,位列全区第一位。天然气管网更加完善,建成隆安—武鸣、南宁一扶绥等“县县通”天然气支线管道,天然气支线管道总长度90千米,设计年输气能力为24亿标准立方米;城镇燃气管网建设加快,南宁市城区范围建成燃气管道约853.5千米,横州市、宾阳县等5个县域实现天然气利用。成品油管道基本满足全市油品需求,形成以钦南柳管道、南柳管道、黎塘支线等成品油管道支线为支撑的输油格局。

能源储备能力大幅提升。推动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点南宁并获国家批复,2021年获得核准。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备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全市主要煤炭储煤设施静态储备能力约55万吨,满足年用煤量15%的需求;全市天然气储备能力约150万立方米,通过组织城镇燃气企业与上游企业签订保供合同、建设应急调峰储气设施等多措并举,储气能力达到1551万立方米,满足城镇燃气企业储气能力达到年用气量5%的目标;成品油罐容约12.2万立方米,满足44天的用油需求。

(二)能源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能源生产清洁多元发展。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合计170.9万千瓦,是2015年的8.5倍,占电源总装机的50.8%,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较快,年均增速均高达60%左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白马煤矿、那良斜井列入2021年关闭煤矿清单。统调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型风机成套设备、高转换效率光伏发电、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和装备陆续得到推广应用。

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含市域内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电力净调入量消费结构由2015年的33.8:19.0:2.3:13.4:31.5调整为27.1:17.9:3.6:12.6:38.7,其中市域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约12.6%,天然气消费量3.1亿立方米,是2015年的2.4倍。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明显降低。

初步建成“绿色出行”城市充电网络。在广西范围内首创编制《南宁市既有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细则(试行)》与《南宁市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规范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建成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区域、南湖公园、仙葫营业厅等大型集中式充电站,以及社区充电站等区域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初步搭建“一小时”充电脉络,完成充电电量3000万千瓦时,初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68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7300个、充电插座5270个左右。

(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持续提高。

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286万吨标煤,年均增速2.7%,单位GDP能耗下降超额完成“十三五”下降14%的总目标。全社会用电量26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2%。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04克/千瓦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7克/千瓦时。

(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

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输配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改革工作。2020年全市准入市场电量用户累计1401家,拥有售电公司110家,均位居全区第一位,且是唯一市场电力用户突破1000家、售电公司突破100家的地区。

(五)能源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任务,电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户均配变容量提前一年达到国家要求,2020年分别提升至99.89%、99.6%和2.21千伏安,较2015年分别提升0.7个百分点、0.54个百分点和1.06千伏安。年平均停电时间为9.7小时,较2015年减少11.32小时。能源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南宁市“获得电力”指标位列南方区域前列,民生供能“一站获得”助力营商环境加快优化,设立水电气业务受理“一站式服务”专区,促进供水、供电、供气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效率提高90%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能源自主供应能力不足。

2020年,全市能源自给率仅12.6%左右,其中一次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基本靠外地调入;市域内主要支撑性电源仅有南宁电厂一期、西津电厂,纳入市域平衡的电源装机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0%左右,其余均通过广西主电网从市外调入。全市大型煤炭储运设施仅1个,煤炭储运能力约55万吨。

(二)能耗“双控”实施难度加大。

“十三五”以来全市能耗强度连续较大幅度下降至0.27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全区平均能耗强度50%左右。目前全市重点耗能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能耗基本上都已达到行业内先进水平,节能空间深挖潜力不大,而全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仍需时间。“十三五”后两年全市经过非常规的节能调控措施,才遏制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趋势,能耗强度进一步下降存在一定难度。

(三)新能源项目建设有待提速。

南宁市新能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十三五”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于发展经验不足,扶持政策少,且受到生态、土地、消纳等方面的约束,建设规模和总量偏小,仅达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04万千瓦目标的74%。

(四)能源产业发展引导性不强。

全市能源产业发展方式仍是以能源项目建设为主导,增量扩能发展模式较单一,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和能源产业链培育不够充分,缺乏系统优化和区域统筹,亟需提高能源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在储能、智能电网、光伏发电、风电、氢能等领域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表1-1 南宁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png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全球气候治理更受关注。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能源低碳转型全面加速。自治区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发展思路,以及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能源合作走廊、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综合能源基地和能源低碳转型示范区域“一走廊一基地三区域”发展新格局。南宁市能源发展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一)能源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随着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和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持续升温,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平陆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能源合作走廊加快建设,为全面提高南宁市在自治区能源合作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带来重大机遇,有利于促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能源投资开发、能源产业、装备制造、科技研发、咨询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二)能源安全攻坚和能源转型迎来良好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提出了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建设能源强国”新目标,作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决策及“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论断,为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广西将努力开创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积极探索能源要素短缺地区能源保障解决方案,全力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未来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将持续增强,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全面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

(三)能源创新促成发展新动能。

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5G、云大物移智等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与能源领域不断深度融合发展,能源产供储销各环节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能源供需方式和产业形态面临深刻变化,为壮大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带来发展契机,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能源改革激活市场活力。

南宁市是自治区能源低碳转型示范区域“桂中桂东能源改革先行区”的示范城市,随着全区电力“一张网”加快形成,电力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输配电价定价机制逐步完善,油气领域改革更加深入,天然气大用户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能源投融资、社会资本开放力度持续提高,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技术应用不断革新,南宁市深化能源改革、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引领创新发展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市场活力仍在持续激发。

二、面临的挑战

(一)能源安全保障压力持续加大。

南宁市一次能源匮乏,全市最后一个煤矿已于2021年关闭,“十四五”时期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将由市外调入,60%的电力靠周边地区输入。在国内外能源供应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的形势下,能源安全保障压力持续加大。南宁市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人均用能约1.73吨标准煤,仅为全区水平的76.3%,全国水平的5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十四五”时期随着南宁市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加快,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数据中心、电子信息等促进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陆续投产,以及地铁、城际铁路等重要交通和民生工程投产,全社会能源消费需求旺盛。

(二)节能降耗挖潜空间收窄。

随着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要求愈加严格,全市节能降耗挖潜空间收窄。2020年南宁市能耗强度下降水平排名全区前列,全市重点耗能行业中大多数企业均已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技术节能空间潜力有限。

(三)新能源开发难度加大。

可再生能源资源相对丰富,风电、光伏发电资源具备规模化、基地化开发的潜力。全市新能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可供开发的优质资源减少,未来新能源项目土地、电力系统接入条件和环境保护等配置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为保障新能源在国土空间边界内应开发尽开发,需加强各环节的协调力度,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支持。

(四)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

“十四五”时期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为主的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南宁电网将承载更大规模的新能源项目接入,但系统消纳机制尚未完善,储能等灵活调节电源建设进度滞后,需求侧响应电价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分时电价信号作用,负荷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积极性不足,支撑新能源消纳基础仍需夯实。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用能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示范先行、创新引领为动力,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开发合作,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融入广西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大局,全面提升首府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构建智慧能源体系,培育壮大能源产业体系,形成能源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保障根本。以保障首府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适度超前规划,全面建设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和能源基础设施网络。补齐城乡民生供能短板,推动城乡基本用电和用能服务均等化,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坚持绿色低碳方向。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兼顾能源需求侧改革,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非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水平和消费比重。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电气化水平。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正确处理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和区域布局。

坚持节约高效管理。严格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重点控制煤炭消费,推进能源循环梯级利用,加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应用先进节能技术、严格节能管理,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重大民生服务和符合产业战略导向的用能需求。

坚持创新改革驱动。紧紧把握能源技术变革方向,加快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和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强化能源领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能源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提升能源系统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能源成本下降。

坚持数字融合发展。积极培育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以及能源现代能源技术装备工程技术革新、颠覆性技术突破的契机,推动能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打造能源高端装备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统筹能源基础设施与交通、建筑等其他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坚持扩大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南宁渠道”开放平台作用,立足全区,面向东盟、辐射周边,开展全方位能源合作,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能源产业高端要素合作平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服务“一心六轴”南宁都市圈,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项目强化合作,推进交通供能服务基础设施连通贯通,促进区域内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效提升。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十四五”发展目标

能源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全市能源自给率力争提高至18%,电力装机总量达到1000万千瓦。煤电油气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完善电网、气网、油网“三张网”,建成绿色智能电网标杆,建成一批油气管网。能源系统灵活性明显增强,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显著提升。

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和利用,到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4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力争达到6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五年累计下降目标达到自治区下达目标。单位GDP能耗强度五年累计下降目标达到自治区下达目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能源创新能力有所突破。新型能源应用与发展加快,建成一批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项目。能源产业数字化初具成效,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储能、智能电网、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能源服务水平普遍提升。城乡供能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农村、边远地区能源供应质量稳步提高。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等乡村能源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辅助服务、现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油气改革取得成效,参与天然气大用户市场化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全面开放合作形成新格局。技术装备“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资、引技、引智取得一定成效,能源领域投资、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合作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

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南宁市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能源生产和消费清洁化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智慧化水平、能源科技与装备应用水平等走在区内前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专栏1 南宁市“十四五”能源发展目标

1.png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全面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一、积极发展主力电源

(一)合理发展支撑性煤电。

加强首府主力电源支撑,充分挖掘清洁煤电潜力,加快推进南宁电厂二期工程(2×100万千瓦)前期工作并核准,力争“十四五”末建成投产;加快南宁市第二座煤电项目(2×100万千瓦)选址工作,力争核准开工。着重提高煤电发电效率及节能环保水平,优先采用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全面实施超净排放标准。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二)因地制宜发展气电。

在靠近国家主干天然气管道、沿海LNG接收站外输管道或自治区级主要分支管道的工业园区、热负荷聚集区,以热电联产方式,积极推动南宁气电(2×40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专栏2 建设主力电源重点项目

燃煤电站

开工建设:南宁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南宁第二座煤电项目(2×100万千瓦)。

气电

前期工作:南宁天然气发电站(2×40)万千瓦等。

二、加快构建煤炭油气储备体系

(一)加快煤炭储备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的煤炭储备体系。支持依托现役大型燃煤电厂、煤炭储备点挖掘潜力,改扩建一批储煤设施,努力提升电煤库存水平,重点满足全市及周边内陆城市的用煤需求,提高中转效率,降低用能成本。重点推进国能南宁电厂储煤场扩建工程,新增煤炭静态储备能力55万吨。

(二)建立天然气储备体系。

加快储气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推进南宁中燃等城镇燃气企业和上游气源企业以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在天然气消费集中、内河港口条件好的区域建设集约化规模化调峰储运中心,储气能力可按投资比例计入相应出资方,配套建设供气管网。有序建设城镇天然气应急储备设施,推进南宁市天然气储备项目、隆安华侨管理区天然气供气站、上林县大丰镇天然气储气站等建设,力争“十四五”新增储气能力20万立方米。重点保障东部产业新城等新增天然气大用户聚集区用气安全可靠,加快开展南宁市第二座天然气储备项目前期工作。

以多种方式落实储气能力责任。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城镇燃气企业建设集中式储气设施,落实储气任务。鼓励政府和城镇燃气企业通过签订互保供气合同、租赁罐容、购买服务等方式灵活完成储气任务责任目标。全市形成不低于3天日均消费量的地方政府储气能力和不低于年用气量5%的城镇燃气企业储气能力。

(三)提高石油储备能力。

优化成品油库布局,提升油品存储能力和配送效率,重点推进中石化南宁屯里油库成品油储备基地项目建成投产。鼓励成品油经营企业完善相关储备设施,提高储备能力。

专栏3 煤炭油气储备能力建设重点项目

煤炭储运

新建投产:国能南宁电厂储煤场扩建工程(55万吨)等。

天然气储备

新建投产:南宁市天然气储备项目(8万立方米)、隆安华侨管理区天然气供气站(6万立方米)、上林县大丰镇天然气储气站(5.4万立方米)等。

前期工作:南宁市第二座天然气储备项目。

石油储备

新建投产:中石化南宁屯里油库成品油储备基地项目(商业储备,14.2万立方米)等。

三、加强能源输送网络建设

(一)打造坚强输电网络。

建设坚强骨干电网。加快推进南宁坚强局部电网建设,全市加快建成“四心两环”安全可靠主电网架,投产500千伏新江站等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网架完善工程以及电源配套送出工程建设,强化电网安全,提升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送出能力。加强负荷密集区域网架结构及南宁东部、北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主网架建设。加强220千伏输电网双回链式或双环网架结构,新增变电容量306万千伏安。至2025年,南宁网区南北通道、东西通道将建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起点的多条完全“双链路”结构网络,双链路之间基本实现1~2回联络线,形成带桥连的双环网或不完全双环网链路,各县(市)依托500千伏变电站形成不完全双环网供电网络。

全力保障重点区域和重点用户用电需求。加强统筹城市发展和电网规划建设,全力保障东部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邕宁新兴产业园区、五象新区现代产业园等重点区域及比亚迪(伶俐、六景、东盟经开区、隆安)项目、潮力铝业(邕宁、六景)项目、太阳纸业项目、南国铜业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用电负荷需求。加快推进新江、金陵扩建、邕州扩建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展500千伏宾州站前期工作,提升南宁东部输电网供电能力,满足东部新城负荷增长需求。新建220千伏工业站、学城站,推进淳州站增容,加快开展化工站、同古站、东冲站前期工作,推进工业站、学城站、化工站等预留扩建场地,满足太阳纸业、比亚迪动力电池、比亚迪整车及零配件项目、德源冶金搬迁技改、贝特瑞负极、宸宇负极等大用户接入需求。新建110千伏介排、六景II(那湾)站,扩建伶俐站,满足伶俐、六景工业园区产业及商住用户用电需求。开展重点工业园区电网专项规划,实施增容改造,加强变电站布局,优化网架结构。

加快重大电源及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设。加快新能源送出受限地区电网建设改造,提高新能源接入和电力互济能力。加快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一批重大电源送出工程建设。做好新能源项目与送出工程的统筹协调,保障纳入年度建设方案的新能源项目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对电网企业建设有困难或建设时序不匹配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支持发电企业自愿投资建设。统筹新能源建设及送出,支持同一区域新能源项目统一建设汇流站。

推进城乡配电网升级完善。完善中心城区电网,推进市区主网架“网格化”。建设全面满足新型城镇化用电需求的城市配电网,加强高压配电网变电站布点,解决变电站和中压线路重过载、负荷发展受限等问题。建设全面满足乡村振兴用电需求的农村电网,重点解决中压配电网网架薄弱、偏远农村长距离供电和低电压等问题,提高农村配电网抗冬季负荷突增能力。提升配电网可靠运行和转供电效率,推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应用。“十四五”时期,力争新建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容量520万千伏安,新建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3570千米,加快实现乡镇35千伏变电站全覆盖,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供电线路覆盖所有县级及以上工业园。

(二)加快“双气源”天然气环网建设。

构建“多气源”大环网。加快建成“多气源”天然气环网,加快引入北海LNG外输管道气源作为南宁市新增气源,重点推进中石化南宁站—南宁中燃门站段建成投产,形成“北网”中石油气源供应、“南网”中石化气源供应的“双气源”发展格局。加快实现“县县通”长输管道天然气,推动隆安-武鸣天然气支线、南宁—扶绥、宾阳支线、桂中环网忻城—马山—平果、南宁支线(宾阳—上林—马山)等天然气管道支线工程投产。“十四五”时期,新建高压管道80公里以上。

完善燃气管网“小环网”。全力保障重点区域和重点用户用气需求,加快建设东部新城接气工程、临空经济示范区接气工程等管道燃气工程,全力保障东部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点区域,以及比亚迪(伶俐、六景、东盟经开区)项目、潮力铝业(六景)项目、太阳纸业项目、多氟多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用气需求。加快提升城中村、乡镇管道燃气普及率,加快推进燃气管道补短板建设。按照“宜管则管、宜罐则罐”的原则,加快扩大气化乡镇覆盖范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管道燃气攻坚行动,将管道燃气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力争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小区和2001年以后建成部分的城镇老旧小区燃气管道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新建中压管道400公里以上,到2025年,力争中心城区及副城新城燃气总气化率达到90%以上、其中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70%以上。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