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HJT大逆袭!光伏新势力走向全球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3-03-16 17:09:44
热度:

HJT大逆袭!光伏新势力走向全球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世界各国对新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一员,光伏行业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世界各国对新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一员,光伏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中最具有潜力和增长动力的领域之一。根据最新市场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1500-2000GW。由此可见,未来光伏行业前景广阔,市场空间极大。

作为全球先进的智造高效太阳能清洁能源的科技公司,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晟新能源”)以“把高效太阳能清洁能源带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让家园更加宜居美好”为使命,以先进的异质结(HJT)研发水平推动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变革,已经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异质结生产商。

这不禁令人好奇成立不到三年的华晟新能源,为何能够在短短数年里迅速发展成为异质结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其海外市场开拓有哪些成果?在国际性人才招引方面又有何管理经验呢?

就在近日,OFweek太阳能光伏网编辑特约采访了华晟新能源海外销售总监金健先生,深入了解了这家光伏“新势力”的成长之路。

先进技术赋能 实现全球化逆袭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光伏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来驱动,实现降本提效,以助推光伏行业进入全面市场化的时代。而凭借高功率、高转换效率、高稳定性、低衰减率、低工艺温度、双面发电等优势,异质结也被誉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家专注于HJT电池与组件生产制造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华晟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7月,距今还不足三年。然而,从2021年5月HJT异质结组件开始量产,到现如今产品出货量跃居同行业全球第一,该公司实际只用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逆袭”。

就公司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金健介绍说, HJT产品其实代表着光伏行业先进而高效的技术发展方向。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华晟新能源更加专注于HJT产品技术驱动,通过颠覆性的技术以帮助客户实现更高效率、更加低碳的产品升级。

截至目前,华晟新能源HJT组件出货量已经成为该领域全球第一,2022年其产品出货量占到整个HJT行业出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华晟新能源目前正在国内外市场上同步加快布局,推进异质结技术的量产与应用,促进降本增效,并且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金健坦言,华晟新能源实际上是从海外市场开始做起来的。该公司率先从欧洲市场开始发力,并在保加利亚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异质结光伏电站,在整个欧洲市场出货量也做到行业第一。

2021年,华晟新能源80%以上的业务基本都在海外市场;到了2022年,随着国内市场相关项目的启动,该公司也开始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从总体上看,去年国内外市场占比大约各占一半。到2023年,其国内市场占比可能还将进一步扩大,不过具体还是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而定。

他进一步地表示“华晟在不断地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的效率上限,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让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从而快速实现异质结产品的市场化突破。”

根据该公司产能规划,华晟新能源在2023年的异质结投产产能有望达到15GW,“十四五”期间规划总产能超38GW。据其预测, 预计2023年公司的异质结产品销售增长将超过3倍;到2024年出货量还将实现2-3倍的增长。未来两三年后,随着品牌沉淀日趋成熟,该公司的“护城河”也将进一步筑高。

此外,他还透露,华晟新能源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超过20亿元;公司计划明年进行IPO上市辅导。

人才供需失衡 恶性竞争凸显

当然,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竞争力,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兴盛之本。

目前,新能源行业人才结构面临人才供需矛盾凸显、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区域性资源匮乏、薪酬与激励长效机制缺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加之全球新能源行业高端人才稀缺加剧,各大企业也纷纷开展“抢人大战”。

针对这一问题,金健也直言不讳地表示,自2021年起,大量的资本涌入新能源赛道之后,井喷式的投资给行业带来了超预期的产能规划,同时也加剧了行业人才竞争。

就目前来说,出海企业在人才招聘上面临两大痛点问题,其一是新能源行业人才稀缺,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其二是加入人才争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此外,一些有上市公司或者国资背景的新进入企业,为了快速搭建人才团队,在招聘市场上往往会给出明显高于其能力范围的薪资水平,这也会导致行业人才争夺走向恶性竞争。

特别是光伏行业的人才数量与质量有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而人才与企业相互之间又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这其实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因此,在海外市场方面,人才短缺确实是出海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