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浙江海曙区:2023年推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3-02-08 12:02:33
热度:

浙江海曙区:2023年推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2月1日,海曙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指出,以“双碳”行动驱动产业变革,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加快推进国电投新型电力系统

2月1日,海曙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指出,以“双碳”行动驱动产业变革,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加快推进国电投新型电力系统、抽水蓄能等项目建设,推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在新能源、碳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双碳”先行城区。

原文如下: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1日在海曙区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海曙区人民政府区长 叶枝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曙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起始之年。一年来,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三大百日攻坚行动,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较好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建设的良好开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亿元,税收占比稳定在92%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6.4%。

这一年,我们聚力稳进提质,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坚持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面开展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经济运行承压前行、进中提质。稳主体、扩投资有力有效。第一时间落实上级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因时因势出台三轮区级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19.3亿元,减税降费12.3亿元,办理缓缴税费18.9亿元,兑付惠企政策资金20.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9万家。狠抓项目攻坚扩有效投资,46个项目开工建设,42个项目竣工投用,8个重大前期项目落地转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开展拔钉清零净地保供百日攻坚行动,53个地块实现拔钉清零,完成征拆面积193万平方米,新增土地供应4586亩。优服务、强制造双轮驱动。服务业内生动力稳步增强,出台18条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政策,顺丰华东创新产业总部基地、设计产业园等一批服务业载体加快建设,科信会计师事务所获取全市首家证券业务服务资格。宁波西枢纽交通先导工程开工建设,国际邮件互换中心正式启用,实现第五航权货运航线零的突破。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双三十”头部企业梯队培育与“新工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时尚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0家,新认证“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30家,市政府质量奖获奖数居全市第一,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入选全省首批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7%。建筑业产值规模保持全市前列,获评“鲁班奖”2个、“钱江杯”11个。促消费、稳外贸协同发力。深化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建设,精准发放1.46亿元消费券,承办宁波购物节开幕式,东渡路街区全新亮相,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天一商圈入选省级示范智慧商圈创建名单,促消费工作获评省政府督查激励。外贸实力效益工程扎实推进,5家企业获评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新增2个省级公共海外仓,“9610”“9710”“9810”模式出口规模居全市第一,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875亿元,增长3.5%。“招强补链”攻坚实现突破,成立区产业投资基金,新引进网安信创等亿元以上项目52个,实际利用外资、大市外内资、浙商回归到位资金完成率均居全市前列。

这一年,我们努力提升品质,城乡风貌更加彰显。坚持以“三沿开发”带动空间优化,滚动实施一批“精特亮”工程,加快推动城市框架拉开、形象重塑。城乡融合有力推进。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配合市级部门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为重大项目落地留足空间。开展三江口、姚江南岸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产业规划编制,举办城市价值发布会,丁家湾、三市里等重点区块即将出地。留改拆并举推动城乡有机更新,启动秀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焕新项目,改造完成26个城中村和55个老旧小区,基本实现2000年前建成交付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建成3个省级未来社区,鄞江镇成为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天一阁·月湖·金汇特色产业风貌区入选省第二批城乡风貌样板区,获评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深入推进“种植大脑+未来农场”建设,“南塘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影响持续扩大,区中心粮库一、二期工程开工建设,4个高标准农田启动改造提升,入选省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获评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开展美丽乡村宜居家园建设,完成拆旧建新115万平方米,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未来乡村4个、精品村16个。精细管理不断深化。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农村、路域和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打造“最干净”城区,高分通过省文明城市指数测评。新增月湖盛园等5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个、示范小区25个,拆除违章建筑167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持续补强。S309荷梁线一期等32条道路开工建设,33条道路建成通车,5条断头路打通,90条道路病害点段和42座桥梁“桥头跳车”完成整治,新增停车位2.5万个。梁祝变开工建设。实施三江口防护、沿江泵排群等水利工程,鄞江堤防工程主线封闭,完成城市低洼道路改造13.6万平方米。生态建设亮点凸显。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地表水区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升至92.3%,PM2.5年均浓度全市最优,新增各类绿地32.5公顷,龙观乡成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章水镇入选省低(零)碳创建试点,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这一年,我们奋力改革创新,发展动能加速迭代。坚持系统思维、变革思维,以更大力度破除制约发展的难点堵点,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数字化改革亮点纷呈。“一图四库”统建共享项目启动建设,53个省市重大应用贯通落地,防台减灾智治平台、服装产业大脑等一批特色场景应用上线运行,率先建立全区“只用一张图”服务机制,政务网络安全绩效评估居全省首位。“曙居易”流动人口管理、“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一件事”改革全面铺开。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升级。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6%,4家制造业企业、8家服务业企业入选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探索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二级市场转让交易管理,升级改造工业用地4150亩,盘活低效用地980亩,横街镇入选省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11350”工程,获评国家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建立重大项目“1314”统筹推进机制,启用投资项目全周期监管服务平台,优化重点工程前期、评审机构设置,大融资、大要素保障专班高效运行,实施房屋征迁房票安置新政,设立全市首个城乡有机更新基金,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3.1亿元。整合组建区水务集团、教育产业公司、人才发展公司,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持续完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三创”驱动,启动一流创新型城区建设,发布翠柏里创新街区扶持政策,承办全国第四届工业互联网大赛,甬水桥科创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全市首个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2家,获评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各类人才加速集聚。“工程师友好区”启动建设,全省首家工程师人才服务中心成立运营,新引进工程师人才9700余名、大学生2.4万余人,8人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计划,“甬江引才工程”入选项目数居全市第二,新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

这一年,我们致力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力打造6张民生“专曙”名片,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3.7%,8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共同富裕系统推进。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山海协作扎实开展,与蚌埠五河、延边珲春、黄冈英山建立新的对口合作关系,累计实施帮扶项目22个。四明山环线公路等一批标志性共同富裕项目加快落地,全省首个共同富裕慈善信托成立运营,“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入选省共同富裕改革探索类试点,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超10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5。社会保障更广覆盖。实施“乐业海曙”行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创业担保贷款资金发放规模居全市第一。户籍人口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99.8%,“天一甬宁保”参保率居全市前列,困难群众医疗保险资助参保实现全覆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经验全市推广,建成全省首批医疗保障服务窗口示范点。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531套(间),新增公租房保障家庭3055户。“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区福利中心开工建设,建成各类养老机构34家,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977个,每千人口托位数居全市前列。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创成23家省级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曙光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有序推进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海曙中学开工建设,高起点开办宁波中学海曙合作班,建成校(园)8所、新增学位4680个,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教育人才增量全市领先。扎实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区级综合性医院等级创建零的突破,创成省中医药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建成长春门文化公园,打造9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南塘老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省首批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试点区,获评全国“书香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带动地。社会治理精细高效。积极构建新型基层治理“141”体系,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统分沉”改革,设立全省首家商业社区,实现中心城区小区自治站全覆盖,入选省现代社区“五社联动”提质增效行动试点。启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完成“1+8”执法队伍整合,全区85.2%执法力量下沉基层,“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运作模式全市推广。疫情防控高效有序。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落实落细精密智控“七大机制”,畅通协调“五快循环”,严守“大小门”,建成运行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成功打赢“3·30”“4·07”等多起输入性本土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做好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和重点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用亚定点医院,推动疫情防控从“防传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段。除险保安成效明显。有力护航党的二十大,完善应急指挥运行机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14.3%,刑事、治安案件数分别下降16.9%、30.6%,连续17年获评省平安区。有效应对“轩岚诺”“梅花”连续台风和罕见高温干旱不利影响。推进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299件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启动实施新一轮农贸市场提质升级三年行动,4家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升级,“放心消费”数智治理经验全省推广,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这一年,我们着力优化作风,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区委的全面领导,忠实履行政府职责,扎实有力开展工作,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的提升。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1件、政协委员提案268件。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组建区合法性审查中心,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复议结果法院维持率均达100%,行政执法繁简分流机制获评省县乡法治政府最佳实践。成立区政府咨询委员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8871条。勤政廉洁得到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打造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财政、审计监督职能持续强化,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得到有效压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