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山东烟台:实施光伏倍增行动 推动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3-02-01 12:02:49
热度:

山东烟台:实施光伏倍增行动 推动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日前,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烟台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

日前,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烟台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加快智能低碳城市建设,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一谷一区一岛一港”示范,支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烟台国际论坛、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低碳清洁供暖,完成山东海阳核电2号机组供暖改造,推进黄渤海新区工业余废热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加快中心区域工业余废热清洁供暖进程,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1.2万户。加快海阳核电二期建设,力争招远绿色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一期开工建设;实施风电向海行动,争取华能上海电气半岛北海上风电场、三峡半岛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实施光伏倍增行动,推动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力争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占比达到54%。

原文如下:

关于烟台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2月28日在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松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于全省前列,有效发挥了经济大市“压舱石”和挑大梁作用。

(一)促进经济稳健前行,发展韧性不断增强。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强化政策供给和落实,先后出台“纾困解难稳中求进30条”“稳经济促发展38条”“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18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累计为46万户次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近200亿元,1855名服务企业专员深入一线为企业解决诉求3700余项,有效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促进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500亿元、增长10%左右,实际使用外资29亿美元、增长1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二)强化内需拉动作用,内生动力持续释放。项目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滚动谋划实施“十四五”战略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省市县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00%,168个专项债项目发行资金277.7亿元,444个项目获得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十大领域设备购置贴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加速推进,万华乙烯二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获批建设,蓬莱、莱阳、烟台化工产业园获批扩区,东方航天港完成国内首次运载火箭海上“一站式”发射、首次近海岸海上发射任务,蓝色药谷生命岛实现当年拿地、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363个“七网”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007.7亿元,蓬莱国际机场二期T2航站楼主体完工,大莱龙铁路实现全线电气化拉通,荣乌高速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快速路“两纵”完成主体工程,老岚水库枢纽工程完成重力坝混凝土浇筑。消费市场回暖复苏。围绕汽车家电、特色商品、葡萄酒、餐饮等领域组织促消费活动50多场,累计发放汽车、家电、文旅消费券1.7亿元,带动销售汽车2.5万辆,八角湾会展中心建成投用。芝罘仙境特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金沙滩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出“手拉手”促销等新举措,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回归合理区间。

(三)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五年突破”成效显著。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开展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16个重点产业链不断壮大,“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九大产业产值突破8700亿元,培育形成有色及贵金属、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龙口市高端交通铝材、芝罘区环境控制装备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海工装备、高端铝材料、白羽肉鸡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发展势头强劲。出台全国首个智能低碳城市建设方案,推出一批“双碳”示范应用场景,丁字湾双碳智谷开工建设。国电投核能总部正式落户烟台,海阳核电二期开工建设,蓝色海洋渤中、国电投半岛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3个海上光伏项目开工建设,3个储能示范项目建成并网,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54万千瓦、居全省首位。海阳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机组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万华工业园余废热供暖工程启动运营,清洁供暖向烟台全域渐次推进。海洋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面落实《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先锋建设现代海洋强市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海洋牧场总面积突破140万亩;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4亿吨、400万标箱,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涉海产业发力提速,中电建二级总部海洋工程公司落户。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全面落实“十大创新”行动计划,96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技术创新计划,23项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1046件、总量达到5838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科创平台体系日益完善,新药创制省实验室成功获批,新增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科环渤海药物高研院建设稳步推进,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一期主体封顶,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一期竣工。高成长创新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0家,新增上市公司4家、规上工业企业1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13家、瞪羚企业6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

(四)推动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品质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加速崛起。深入实施振兴县(区)域经济三年行动,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百舸争流、协调联动、全面振兴的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黄渤海新区在省级新区中率先挂牌,启动新一轮长岛综试区建设行动计划,龙口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9位,海阳拉开以航空航天、清洁能源产业为支撑的发展大框架,招远黄金产业转型重振,栖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出台支持莱州崛起、加快莱阳突破发展的意见。积极融入重大战略。出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7个入选的省黄河战略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29.3亿元。制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动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纳入省项目盘子数量、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均居全省首位。落实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莱阳莱西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展现新图景。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18.3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9.8万亩,粮食实现丰产丰收;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新增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8个、总数达到69个。农村面貌持续改善,打造103个美丽乡村样板村,改造农村公路2084公里,1018个村庄完成供水改造提升工程,16.3万户农民实现清洁取暖。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得到激发。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市管企业资本证券化率突破80%,泰和新材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名单。开展“标准地”“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盘活处置“三闲”资源5.96万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首创“扫脸办事”,平均缩减办理时间80%以上,1244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回升至全国地级市前十位。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引进重点产业链项目100多个、三类500强项目200多个。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在全国首创保税混金业务模式,获批“市场采购出口信用保险”试点,“自贸烟台跨境全球购”正式启用,综合保税区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十位。对外友好交往进展顺利,新增国际友好城市3个,累计达到47个。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力扩岗位稳就业,推出稳就业20条、援企稳岗12条措施,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成功举办2022年“双创”活动周活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增公办幼儿园35处,新改扩建中小学30所,入选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医疗资源优化提升,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八角湾国际医院开工建设,市中医院、奇山医院扩建工程启动实施,新建县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360处,医疗救治能力大幅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项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9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提高10%以上,新增养老护理床位2742张、幼儿托位5000个。文体事业不断发展,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市民文化节等文化活动1.2万场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00多场,我市在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上获得优异成绩。

(七)狠抓风险防控化解,安全发展基础加强。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建立省市县一体化应急处置机制,努力促进防控向救治阶段平稳过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出台安全生产百项措施,全面整治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完成7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工作,关停“散乱污”企业243家,淘汰小煤电机组44.7万千瓦,完成精准造林3338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省首位。毫不松懈抓好金融风险化解、食药安全、社会治理、扫黑除恶等工作,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平安烟台建设成效显著。

总的看,2022年全市主要发展指标好于预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距年度增长目标虽有一定差距,但排名均居全省前列,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有待提升,改革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依然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的问题,社会治理、民生改善还不尽如人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