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专访 | 运达风电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叶杭冶: 智慧风电发展呼吁行业共享数据资源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3-01-17 22:04:12
热度:

专访 | 运达风电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叶杭冶: 智慧风电发展呼吁行业共享数据资源过去十年来,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技术渗透并颠覆着每一个行业,风电行业也不例外。随着“云、大、物、移

过去十年来,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技术渗透并颠覆着每一个行业,风电行业也不例外。随着“云、大、物、移”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根植于风电领域,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风机性能,提升风电场运营效率与收益水平,成为行业共同推进的方向。

1.jpg

智能化引领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风电“竞价”已经来临,平价也并不遥远。12月17日,宁夏自治区发布《宁夏风电基地2018年度风电项目竞争配置评优结果》,至此全国首份风电“竞价”结果出炉。相比于三类风资源0.49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而言,宁夏竞争配置后的项目度电价格均实现了0.01~0.05元/千瓦时不等的降价。

度电价格的下降意味着总收益水平的下降。而在“靴子”落地前的数月时间内,几乎所有的开发方与制造方都在探讨如何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提高发电收益的可能。彼时,旨在实现风电资产精益化管理、提升风场运营水平的“智慧风电”得到行业的一致重视,并被认为是应对竞价、平价上网的有效手段之一。

2016年,国家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建设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以及智慧运营云平台。短短两年时间,风电大数据的应用已经覆盖了风电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以其全面、精准、快速等特点为项目各个环节提供辅助支持。

“当前,风电大数据的应用已覆盖风场前期选址设计、施工和后期生产运行各个阶段。在项目的前期与后期的支撑效果尤为明显。”运达风电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叶杭冶表示,随着国内风电开发向南方低风速复杂山地区域迈进,如何寻找有开发价值的风资源变得越来越难。而利用智能化技术将物理意义上的风变成数字化的风,可以帮助行业快速寻找到有价值的资源。

另一方面,风电场后期的生产运行环节也越来越凸显出数据的重要作用,“智能诊断、故障预测”以及“无人值守、少人值班”成为开发方的主流需求。同时,将运行数据与运维管理相结合的智慧风电场运营体系,搭载愈加智能化的风电机组,也日渐成为驱动风电场“LCOE”水平下降的核心抓手。

数据资源有待共享 行业呼吁创新合作模式

随着数据应用的深入,风电智能化发展已不仅仅由整机企业主导和推动,各大运营商也加强了数据平台的研发力度,抢滩市场主导权。

“风机即资产,数据即价值”。当产业链的各方都在“盘算”资产价值时,由资产所引发数据共享问题也被摆在了台面上讨论。毕竟,智慧风电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远未成熟,其发展过程必然会遇到诸如数据共享程度、多方重复建设等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与情况。

数据共享是发展智慧风电绕不过去的坎。站在业主的角度来看,风电机组从购买的那一日起便成为业主的资产,那么理所当然,由此所产生的运行数据理应归由业主方管理;而对于整机商方面而言,数据来源于风电机组本身,是一切智慧风电产品的基础,若数据不能实现共享,服务又从何谈起呢。

在业内看来,整机企业对风机大数据的应用有天然的优势,对风机机理的了解可以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对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应用,但作为业务主体的开发方也在逐步加强对应用数据的能力。在运达风电副总工程师潘东浩看来,如何运营这些“数据资产”,并达到价值最大化,或许还需要双方在数据共享的程度与标准上达成一致,从而探索更合理的合作模式。

“未来的风电智能化需要各方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在业务的迭代与重合中找到一条双方认可的边界,从而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潘东浩副总工程师说,这些业务就一块块积木,怎么搭才能将资源做到最优配置与整合,是行业未来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毋庸置疑的是,智慧风电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任何一方都无法独揽,这就需要业主与供货方进一步开放合作。叶杭冶副总经理表示,在此方面,运达风电将尽量配合设计方和运营方进行衔接与合作,与合作方共同推进智慧风电发展。

1.jpg

以核心技术优势 撬动专业化合作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企业,运达风电已经在行业中浸染了46年。从1972年成功研制18KW风电机组,实现我国并网型风电机组研究历史上零的突破,到日前刚刚下线的4.XMW平台,可以说,运达风电已经掌握了风电机组核心控制策略。

几乎与运达风电的年龄相当,叶杭冶副总经理自1982年开始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至今也经历了36年。对行业的深耕和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历练,使得他对运达风电的优势与短板了然于心。

1.jpg

“运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掌握技术的核心环节。在智慧运营产品开发中将自身对风电机组的深刻理解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将信息技术与业务模式的优化相结合,确保新技术的应用为业主带来业务上的收益。”叶杭冶副总经理如是说。

据了解,运达在风电智能控制上承担了多项国家课题,包括首次在国内提出并实现风电机组的自适应控制、风电场多智能体控制等控制技术。并且已针对定位风资源潜力区、精细化测风、智能风电场设计等需求开发出一系列数字化产品,如出智慧风场信息系统与风资源数字化平台。其中风资源数字化平台可以精准提高风电场投资回报率,并对各类不同规模的风场提供个性化的快速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可预测的未来”——是运达智慧风电的愿景与目标。在叶杭冶副总经理看来,现在的智能化探索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运达风电将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更多的智能设备连接、覆盖理解更多业务,从而推动风电运行由“预测性分析”向“规范性分析”发展,真正做到未来的可预测性。

“未来,运达风电将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好智能化装备的同时,采取开放化的合作态度,探索提供专业化、全方位服务的可能。对于马上到来的竞价大潮,我们也坚决不会打价格战,并避免参与恶性竞争。”对于运达风电未来的战略与发展,叶杭冶副总经理提出了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毫无疑问,大数据与智慧风电场的到来,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抓住机会就相当于拥有了市场主动权。在竞价趋势下,行业应笃信智慧运营给风电行业带来的巨大价值和改变,不断探索、拥抱和促进这一趋势,迎接平价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