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生态复杂非线性,硅料宽松难刺激终端装机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2-11-23 09:01:33
热度:

光伏生态复杂非线性,硅料宽松难刺激终端装机硅料产能陆续释放,都在等待硅料价格回落。似乎硅料价格回落,就可以解决光伏行业的内卷之忧,尤其是被抑制的终端装机,但复杂、动态、非线性的光伏

硅料产能陆续释放,都在等待硅料价格回落。

似乎硅料价格回落,就可以解决光伏行业的内卷之忧,尤其是被抑制的终端装机,但复杂、动态、非线性的光伏产业生态,岂会如此单纯地博弈?

硅料产能陆续释放,价格回落预期浓厚

今年下半年,硅料价格向上突破30万元/吨,进一步挑战全行业想象力,同时组件价格也维持在2元/W左右的高位水平。

目前硅料价格,显然不是成本定价,而是与产业链下游采购需求的博弈结果,并呈“吃干榨尽”之势。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52.6GW,同比增长105.8%,其中集中式17.27GW,同比增长88.8%;户用光伏16.59GW,同比增长42.6%;工商分布式18.74GW,同比增长278%。

可见,即便上游制造端成本高企,下游装机增速依然不错,足见需求之旺盛。如果价格有所回落,想必会释放更多的需求,尤其是集中式电站的装机需求,这样才配得起“碳中和”的巨大浪潮。

这被多数人期待。

2022年底全球硅料产能预计约130万吨,第四季度开始硅料产能释放加速,2023年预计新增产能超过100万吨,全年硅料产量预计150万吨,可满足全球装机需求约460GW。

目前,机构普遍预测2023年全球装机在350-400GW,硅料供应相对终端需求已经从紧平衡到宽松状态。

综合来看,随着硅料产能确定性释放,2023年硅料产量能充分满足终端装机需求,甚至供大于求,需求也不再被抑制,硅料价格也普遍预期进入下降通道,只是回落曲线仁者见仁罢了。

从影响上来看,近期下游硅片环节的价格开始松动,TCL中环于10月底宣布下调硅片价格。

硅料价格回落预期,终于渐行渐近。

但是,硅料产能释放,能带动硅料价格回落到何种程度?硅料价格回落,就一定会带来下游装机需求的充分释放吗?这个话题成为光伏行业展望2023年的关键。

光伏生态复杂,硅料到电站并非线性关系

近年光伏行业的实践不断表明,光伏生态比较复杂,从硅料到终端电站,价格传导因素并不简单。

1)硅料产能释放到价格回落,受局部博弈牵制

由于硅料的产能周期较长,而下游硅片产能周期相对更短、进入壁垒相对更低且“资本凶猛”,2022年底全球硅片产能预计超过600GW,2023年将超过700GW,对比硅料2023年约150万吨产量,硅料仍然“供不应求”,硅片产能将明显过剩,在充裕资本的裹挟下,下游硅片企业不差钱,开工需求不会以“利润平衡点”为依据而是以“现金流平衡点”为依据,继续抬升硅料端的议价能力。

换言之,“资本支出”这个杠杆,扭曲并放大了价格传导机制,近年硅料暴利侵蚀的也不仅是下游的利润,还有下游的资本支出。

总之,硅料价格回落不仅受硅料产能供给有关,还跟下游尤其是硅片企业的采购需求有关,硅料价格回落曲线仍然难以预料。

2)石英砂、EVA等其他干扰因素替补出现,对产业链价格体系形成新干扰

从玻璃到硅料,再到石英砂、EVA,在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个别环节产能周期的不匹配导致了局部产能供需失衡,形成“木桶效应”,这也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近期上游硅片价格虽然松动,但电池片价格却逆势上涨,价格传导机制耐人寻味。

3)组件价格到终端装机并非线性关系,不会对等传导

终端装机不仅受制造端因素影响,还受土地资源、储能配套、电力消纳等非技术因素影响。

终端运营的投资决策以IRR为纲,包括组件、逆变器、支架等技术因素以及土地资源、储能配套、电力消纳、贸易壁垒等非技术因素,而硅料只会影响组件端成本,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成本及收益因素,且这些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尤其是政策方面的因素。

在复杂的光伏生态当中,尽管硅料产能确定性释放,但硅料价格本身回落曲线就难以预测,再通过硅料价格变动来进一步推论下游装机变动,更是难上加难,还有太多动态的干扰因素。

光伏装机制约因素从制造端走向运营端

本公众号在《成本向下,负担向上,光伏收益率难逃宏观局限性》中分析认为,“在目前较低宏观利率水平的背景下,社会资金充裕,优质资产稀缺,市场供需充分博弈,光伏项目很难享受超额收益,合理收益率将是正常状态,各种花式负担必然会层出不穷地冲击光伏度电成本下降带来的收益。”

光伏产业不断进化,电站收益率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

在地方政府花式负担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优质光照资源逐渐稀缺,土地资源的获取成本不断提高,虽然各地要求光伏项目不与产业配套挂钩,但执行过程中的灵活空间太大;

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网稳定性压力加大,稳定性成本自然需要光伏买单,而不是火电赞助,配套储能因此成为必选项,而碳酸锂价格大涨更是推高配套储能的成本,配套储能已经成为光伏项目不可逾越的大山;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探索和构建过程中,电力市场化交易导致部分地方光伏上网电价下降,消纳端的不确定性也正在冲击光伏项目的收益率模型。

尤其是,随着中长期光伏技术的进步,效率不断提高,制造端成本不断降低,而电站收益率又取决于宏观收益率并趋于稳定,此消彼长,非技术成本势必抬头,这个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且日渐浓厚。

很多人认为非技术成本并不合理,颇有怨言,比如地方政府产业配套、项目储能配套、电力市场化交易、海外贸易壁垒等等,其实不然,这才是应该有的合理状态,并代表了光伏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我们必须习惯并适应。

光伏发电具有时间局限性、空间局限性、稳定性等特点(具体见公众号文章《光伏不能一马独骋,正视局限性及电力系统关系》),只是过去没有体现或者没有承担,但并不代表永远不承担,否则对火电等其他能源不公平。

随着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度电成本不断降低,光伏逐渐具备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因此这些过去未曾承担的隐性成本,也逐渐显现,并走向独立承担。

目前因为组件价格高企叠加隐性负担显现,导致行业出现了短暂阵痛,谁叫硅料环节暴利呢?随着上游制造端成本趋于合理,技术成本与非技术成本之间逐渐平衡,这种阵痛就会减弱,大家对光伏行业的新常态才会接受。

如果组件价格降低到1元/W,这一切争议就不至于如此尖锐,而这一天是值得期待的,也是光伏行业努力的方向。

未来,光伏装机影响因素中,制造端(技术成本)将不断减弱,而运营端(非技术成本)将逐渐显现,硅料及组件价格对下游装机的冲击也将不断变弱。

光伏产业生态复杂且动态变化,产业链上下游非线性博弈,单纯以硅料产能趋势来预判未来光伏装机规模变动趋势是不准确的,甚至会产生很多幻象。

存在就是道理,光伏装机规模增长之路不会平坦,从玻璃为王到拥硅为王,从石英砂到EVA,从产业配套到储能配套,从海外贸易壁垒到国内电力市场化,这些正是光伏技术不断进步、度电成本不断降低衍生的新常态。我们应该努力习惯,而非抱怨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