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事故频发!揭开储能安全这块“伤疤”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2-11-11 10:00:09
热度:

事故频发!揭开储能安全这块“伤疤”储能已成为全球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双碳”背景下,光伏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规模及速度不断增快,加上我国政策明确规定,新能

储能已成为全球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双碳”背景下,光伏风电氢能可再生能源的建设规模及速度不断增快,加上我国政策明确规定,新能源发电要强制搭配不低于10%的储能,储能市场逐渐升温,大量企业及投资者蜂拥而入。

储能经过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后,有一些问题开始显示出来了,尤其是安全这一块,电池起火乃至爆炸已成为限制整个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揭开储能“伤疤”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球爆发了超50起储能电池起火事件,对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均构成了巨大威胁。

11月2日,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应急管理部通告了一起储能火灾事故,10月22日,启东市海洪路启东沃太新能源有限公司厂房内储能电箱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20平方米。

10月27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一则召回警告,因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火安全风险,召回LG户用储能系统电池。

10月20日,海控能源下属天能电力公司报告,莺歌海盐场100MW平价光伏项目储能电站中1个电池舱储能电池发生起火,未发生人员伤亡。

10月15日,韩国数据中心的一个锂电池产生了火花并引发火灾,导致电源被切断,不间断电源开启了约30分钟,随后也开始起火,造成了巨量损失。

9月2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Elkhorn电池储能项目中的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发生火灾,导致道路被封锁。

这诸多事件中,关注度最高的为去年的两场储能火灾,一场在澳大利亚,一场在我国北京。

2021年7月30日,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电池项目”在测试期间,一个装有13吨锂离子电池的特斯拉Megapack电池集装箱发生火灾,该项目为澳大利亚目前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这场火灾持续了整整四天时间。

2021年4月16日,北京丰台南四环一储能供电有限公司变电室起火,导致2名消防员牺牲,1名消防员受伤,电站内1名员工失联。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故揭示出了储能这个万亿赛道背后的隐患,露出血淋淋的“伤疤”。

电池起火因素

储能电站可以分为电池单体、模组、电池簇和电池舱这四个板块,发生储能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储能电池本身存在问题。目前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应用最广的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完全由薄薄的隔膜隔开,当隔膜损坏时,就会导致正负极短路从而导致自燃。一节电池自燃又会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电池,从而引发大火。

2、没有电池生命周期管理。前两年,储能电站会使用那些从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已实现梯次利用。这就导致整个系统里的电池生命周期不一,导致产生问题。不过,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明确指出了中大型储能站不得使用三元锂电池和钠硫电池,不宜使用梯次电池。

3、BMS系统不够完善。BMS能够实时监控电池模组和电芯的电压、电流、温度计SOC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就会切断电池模组接触器,从而避免危险。目前限制BMS发展的主要是如何精准测量和开发更优良的算法。

4、其他外部因素。包括现场人员在操作上出现失误或处置不当、电线电缆互相干扰且未做防火处理及其他天气影响。

储能安全管理

综上所述,储能电站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引发事故,但究其根本,储能电站起火的缘由是热失控。因此,储能温控是储能安全保障中最重要的一环。

锂电池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高,工作温度区间在零下20℃到零上60℃,但最佳的温度为15℃-30℃,当温度过高时,会导致产生副反应,造成安全隐患。储能系统冷却的方式主要有液冷、空气冷却、热管冷却等,目前的主流趋势为液冷,具有散热效果好、冷却速度快及所占空间小等诸多优点。

光有冷却方式还不够,还需BMS建立精准的模型,随时掌握储能电池内部参数,精准预测储能电池生命周期,防范于未然。

此外,储能安全离不开健全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自2018年,我国开始加速出台在储能领域的标准。

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发布了关于对《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意见征求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同月,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征求《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地方标准意见的通知。

20222年4月,国家发布《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演练规程》、《电化学储能电站危险源辨识技术导则》、《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三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从7大方面、18个具体领域强化了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

安全无小事,目前已发生的储能事故已严重影响了人们对行业的印象,为储能的全面市场化埋下隐患。不过当前储能安全已引发市场强烈关注,相关企业将以此建立起技术壁垒,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